以上这些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城管来了》的一些摘选,看完之后,你想到了什么?
今年“3·15”,"饿了么"的黑心作坊被曝光。牙扯火腿,手指蘸汤,一幕幕画面被揭露出来。这些食物虽说不上有毒,但想到自己的炒饭里或许留有别人的唾液总归不能令人接受。更有甚者,居然有些订餐公司的员工协助黑作坊入驻平台。
针对“3·15”晚会被曝光一事,“饿了么”CEO张旭豪发内部邮件称,“饿了么”的食品安全监督问题被点名曝光,暴露出公司在资质审核和管理环节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并承诺将进行"看到效果"的整改。
但"饿了么"真的"改了么"?
在“3·15”曝光之后,登记地址"名不副实"的商家和"幽灵餐厅"却没有绝迹,仍然大量潜伏在"饿了么"平台上。"饿了么"所谓"七剑下天山,招招保平安"的自救措施似乎并不灵光,"问题店面"只是曝光一处处理一处,还有大量类似黑作坊藏身在"饿了么"平台上,而且天天都能接到订单。不是着力提升监管水平,反倒把精力放到"对人不对事儿"的公关上。
当然,令人欣慰的是被曝光后也确实有一些店面在整改,一些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餐馆被"饿了么"下线,等过一周后再上线。但是,一周时间真的就能把这两个证办下来吗?就算能办下来,这样有过"前科"的黑作坊我们还敢吃吗?我们希望"饿了么"的整改不只是走过场,彻底去除问题餐厅,才能让用户吃得放心,留住用户。
一百多年前,美国人厄普顿·辛克莱亲身到芝加哥的屠宰厂"潜伏"了七个星期,写成一本《屠场》惊动世人,直接推动了《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通过和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成立。
在今天,我们同样希望今年"3·15"的曝光能成为中国食品安全史上的节点,但无论是餐馆,摊贩还是游商,都遍布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监管起来谈何容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希望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