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焦点访谈记者在广东、广西等地检测花生油作坊的油品质量,结果显示,19家油作坊,居然只有3家在卖纯正花生油,其他16家都掺杂了其他油品,掺假比例高达84%。而在检测中,检测人员在那3个纯花生油样品中又有了惊人的发现:“这3个样品有2个黄曲霉毒素是超标的,超标在3到4倍之间,属于严重超标。”(央视网 5月5日)
又是一起食品安全问题。近日焦点访谈曝光的这则食用油问题案例,再次为我们的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这次是因为老百姓盲目相信压榨油品的质量,所以就导致了那些无法保障油品质量乃至于为了降低成本而掺假的榨油小作坊的繁荣。
这种榨油小作坊之所以能够流行开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店主宣称是使用花生榨油,而且价格要比正规厂家生产的花生油便宜很多,价格便宜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市场。然而消费者却只看到了价格便宜,而忽视了花生油的成本问题,如果按照正常的市价来计算,可以很容易得出花生油的正常价格应该要远高于这种小作坊榨的油。由此可见消费者常识的缺乏、盲目的趋利直接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出现。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监管不力也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据了解,近年来两省相关部门对这些花生油作坊进行了多次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并且下达了这些小作坊的必须要具备检验能力,如不具备则必须送样检测的通知。然而这些通知虽然已经下达,可却只能是作为一纸空文徒然贴在小作坊里,这些小油坊的生产销售依然照旧。如此看来,监管部门的为官不为,形式主义作风在客观上纵容了问题的发生。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法令、政策,如果没有落实,最后也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
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这仅仅是广东、广西两地的部分地区被媒体曝光了,在全国还有多少类似的榨油作坊呢?他们即便不掺假,食用油中的黄曲霉素指标能够得到有效的检验吗?况且,食用油掺假无疑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长此以往必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健康,而且由于这种食用油用不正当手段导致的价格低廉必然会冲击到正常的食用油市场,从而间接使严格依法依规生产食用油的企业受到影响。
食品安全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虽然我国每年查处的食品犯罪案件都无不触目惊心,可是总会有不法商人利欲熏心铤而走险。要想最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认识,让那些伪劣食品彻底丧失市场;同时相关执法部门必须要切实负责起来,摆脱形式主义的歪风,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