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山东省潍坊奎文区、莱芜、临沂等地市农村沉渣泛起。针对“问题食品”泛滥,记者向当地工商、质检等监管部门反映时,其答复大都是有“苦衷”:由于人手不足,检测费用高、耗时长,基层监管部门无鉴定资质等问题突出,农村食品安全“管不过来”。(11年8月19日 新华网)
中国现在的食品问题层出不穷,毒奶粉、地沟油、双汇瘦肉精.....黑心的厂商深谙“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在食品上“费尽心思”的投入,自然能换取更多的商机和利润。这一起起“食品问题”得以顺利的运营,不光反应出厂商的“昧心谋利”也深刻衬托出监管部门的工作“隐患问题”,如果说这些厂商在“问题食品”上严重“缺心”,那么“问题监管”在管制上相应的就是严重的“缺位 ”.
“问题食品”一出现,可能大家首当其冲要大骂违规谋取暴利的黑心食品加工厂、骂贪心的批发商、小贩,可是冷静下来,顺着这条利益链条追寻下去,最终牵扯出来的是权力的乏力,导致了引发“问题食品”背后的一系列“问题监管”的出现。新闻里报道称,无证的地下食品加工厂,加工的食品不但有杂物混入,还掺杂农药“甲胺磷”来提升口感,食品批发市场也是馊臭一片、无无厂家无生产日期的食品数不胜数....当记者就这些“问题食品”向当地工商、质检等监管部门求证其管理的办法时,却被回以“人手不足、无鉴定资质,管不过来”之解释。这种所谓的解释说白了就是为己开脱,现形的官场就是这样,每当落实责任问题的时候,总是有一大堆关于渎职、缺位的理由与之跟随,可是这蹩脚的搪塞之词只会落得骂声一片、贻笑大方的下场!
当做为政府 监督监管职能部门对于分内之事 没有做到位,不但不深思、检讨,反而极力的找理由、找借口掩盖其错误,这种错上加错的行为更加深刻映射出来其工作的失职失德,所谓的“爱岗敬业、谋利为民”不过是敷衍百姓、“曲意迎合”上级的一句“潜台词”罢了。工商、质监部门的“管不过来”被网友戏称为“不过来管”,我觉得修改的贴切到位,颠倒一个字的位置,却恰如其分的道出了监管部门的现实工作态度。让厂商的利益熏心得以顺利运行的缘由又是什么?没有相关的权力“庇护”,他们的焉能一路“绿灯”直行吗?而权力的运行与法制规定“背道而驰”的基础往往需要雄厚的物质利益作为“铺垫”,厂商那边违法热闹的叫卖,监管这边“静悄悄”的无人过问,这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所以,铸就监管“缺位”的,其实是权力的变态实施的结果,唯有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才能相应的改善鱼目混杂现象。
保证食品安全,查处“问题食品”的根源,并非单单罚罚厂商就了事那么简单,要从真正源头查起,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症结,这就需要机制的改革创新,权力要在公平、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下运行,详细到落实部门、个体的责任制,监督部门乏力,监管部门自然松散。俗话说,“打蛇打七寸”,绕开实质问题,罚没厂商,不追究监管部门,只是“避重就轻”的敷衍之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怕只会落得“官官相护”之嫌!
杜绝“问题食品”再现现象,改变厂商“缺心”,监管“缺位”的问题,就要在透明的监督机制下把握好权力运行的方向盘,突破这层底线,中国的“食品问题”将会持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