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子宫 > > 2018至2020年 全国遴选部分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

2018至2020年 全国遴选部分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

发布:2019-02-23 06:22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天津北方网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人生一大喜事,是一个家庭的新起点,但分娩之痛,又是每个产妇甚至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挑战和煎熬。对于生孩子的痛,西方

2018至2020年 全国遴选部分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

  天津北方网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人生一大喜事,是一个家庭的新起点,但分娩之痛,又是每个产妇甚至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挑战和煎熬。对于生孩子的痛,西方医学有这样的表述:疼痛分十级,极限疼痛是10级,分娩疼痛为9.7级,可以说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伴随的是产妇撕心裂肺的疼痛。

  2018年底,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至2020年,在全国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消息一出,产科医生、护士和助产士仿佛打了兴奋剂,各种分娩镇痛常识、政策刷爆朋友圈;初产的、二胎的准妈妈们也是眼前一亮,“生孩子真的可以不痛吗?”“生孩子真的可以不撕心裂肺吗?”

  无痛分娩再登热搜榜

  2018年最后一个月,“无痛分娩”再次登上热搜榜,一个多年来反复提起的话题卷土重来。人们不禁要问,在科技发展到了编辑基因、登陆月背的今天,生孩子的痛真的是一个难题吗?喊了那么多年的无痛分娩为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叫好难叫座”?

  我市一些三甲医院的麻醉和产科专家道出了无痛分娩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麻醉医生紧缺,无法满足产科24小时麻醉进产房的需要;二是以往缺乏相关配套政策,产科重视度不够;三是公众的认识不够,很多孕妇和家属不知道有无痛分娩技术,而一些听说过无痛分娩的孕妇又会对其安全性产生顾虑。但他们普遍认为,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孕产妇及其家庭的医学知识储备增加以及各项配套政策的出台,无痛分娩将会得到极大推动直至普及。未来的生育应该是产妇分娩更舒适安全、产房更安静温馨、新生儿更健康。

  麻醉医生短缺成短板

  我市第一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喻文立说,人们常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也就是说“无痛分娩”并非完全无痛,而是镇痛减痛。一般情况下经过分娩镇痛,产妇的疼痛指数会降低到可以忍受的3至4级痛。分娩镇痛分为非药物和药物两种。非药物主要有精神减痛分娩、水中分娩等,药物一般是指麻醉镇痛即通常所说的分娩镇痛。分娩镇痛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普及,美国产妇实施比例大概为85%,英国是98%,加拿大是86%,而我国实施不超过10%。我市的情况相比全国要好很多,总体可以达到21%,在我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等产科医院能达到50%以上。

  喻文立说,麻醉医生24小时进驻产房是分娩镇痛得以推广普及的前提。我市分娩镇痛一直没有大规模开展的原因之一是麻醉医生严重短缺,其缺口远远大于儿科医生。目前,天津注册麻醉医师从2016年的883人增至2017年的1062人,这只有北京、上海麻醉科医生的一半,更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每万人2.5个麻醉医师的标准。2017年全年,1062名麻醉科医生为天津市53万台手术保驾护航。分娩镇痛需要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操作并全程监控,而产妇随时可能进入产程,且产程较长,初产妇长达10小时以上,加之产妇分娩高峰时间是下午2点至凌晨0点,这就要求麻醉医生24小时进驻产房,很多医院难以做到。

  喻文立所在的医院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每天都有极其复杂的手术和情况危重的病人等待麻醉科医生全程应对。对于分娩镇痛的推广普及,喻文立认为社会意义与医学意义并存,特别是2018年有两件事让他对分娩镇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件是2018年底国内著名麻醉医学专家用“产妇的痛,我们的错”来形容麻醉科医生在产妇分娩中的责任,另一件是他看到不足剖宫产手术十分之一的麻醉药量,仅仅十分钟,让眼前的产妇从痛苦呐喊到理智配合,判若两人,生产的尊严才是分娩镇痛的真正意义。他坚定地认为麻醉医生再少,分娩镇痛这件事也一定会发展下去,这毕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产房故事

  那一天,我从“地狱”到“天堂”

  王原(化名)的宝贝女儿已满两个月了,小宝宝每天都带给她惊喜,那些生产的痛也都成了“浮云”,被王原抛在了脑后。偶尔王原也会和老公谈起生孩子前的种种心态,尤其是越临近分娩就越紧张越容易焦虑,两人还常常脑补影视剧中生孩子的画面。那天在产房,她觉得自己的痛苦远远超过影视剧,而麻醉医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她对生孩子的认知。

  王原是初次做妈妈,怀孕39周到了预产期,小宝宝还迟迟没有动静。为了宝宝的安全,她住进了我市第三中心医院产科待产。2018年12月3日,小宝宝终于按捺不住,准备和爸爸妈妈见面了。清晨5点多,王原开始出现间歇五六分钟的规律宫缩,每当新一轮的宫缩来临,她都如临深渊,紧张到几乎窒息。然而规律的宫缩一次比一次来得更猛烈,安静的病房中不时传出王原的呻吟声,助产士每隔一段时间都来给王原做检查。随着产程的进展,王原的呻吟变成了呐喊,她觉得自己要被撕裂了,她从病床上跪到了地上,脑子里只有看不到希望的痛,丈夫、妈妈、医生、护士的话一句也听不见,她开始不断地央求医生:“给我剖了吧,求求你给我剖了吧。”就连丈夫也开始央求医生给她做剖宫产。

  宫缩间隙,产科医生李嘉检查了王原的宫口已开3厘米,评估宫缩强度、产程进展都非常好,王原完全有条件自然分娩。然而此时的王原情绪异常激动,坐立不安,随着越来越频繁的宫缩痛苦地扭动着身体。这对李嘉是再熟悉不过的场面了,每天都有像王原一样的产妇无望地拉着她的白大褂央求做剖宫产。作为产科医生,她无权意气用事,一切要从临床角度评估。李嘉说,王原当时的情况非常适合顺产,没有剖宫产指征,但作为一名医生又不能忽视产妇强烈的主观要求。于是李嘉把王原的情况向产科主任宋淑荣教授做了汇报。

  在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之前,宋淑荣已经在医院的孕妇学校向准妈妈们详细讲解了分娩镇痛,医院同期还进行了包括产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多个部门的联合会议,为产科开展分娩镇痛保驾护航,麻醉科专门为产科制定了麻醉医生24小时值班表,可以说医院和医生为分娩镇痛做好了充分准备。宋淑荣清楚地记得自己讲课时准妈妈们的眼睛都亮了,那节课上了整整两个小时,关于分娩镇痛,她们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宋淑荣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向王原解释了分娩镇痛,恰巧王原在孕妇学校已经听过宋淑荣的讲解,她毫不犹豫地要求实施分娩镇痛。家属同意后,宋淑荣立即联系麻醉科,华伟副主任和冯磊医生随即来到产科,对王原情况评估后觉得非常适合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王原在护士的帮助下,蜷缩成虾米状,华伟立即为她实施了腰椎穿刺、置管、外接镇痛泵,连续泵入镇痛药物等一系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