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亚健康 > > 亚健康泛滥背后,慢性炎症在野蛮生长(2)

亚健康泛滥背后,慢性炎症在野蛮生长(2)

发布:2021-03-22 19:12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在狩猎时代,人们吃野外所采集或捕猎的新鲜食物,几乎无谷物、无农药和除草剂,近乎无加工食品,也无基因改造食品。表土充满有益的生物体,植物以自然步调生长,微量矿物质回收到土壤中以便在下个年度使用;植物和

在狩猎时代,人们吃野外所采集或捕猎的新鲜食物,几乎无谷物、无农药和除草剂,近乎无加工食品,也无基因改造食品。表土充满有益的生物体,植物以自然步调生长,微量矿物质回收到土壤中以便在下个年度使用;植物和动物提供滋养及营养丰富的食物。

慢性疾病实际上几乎不存在。尽管人类的祖先们或许寿命不长(因为感染性疾病及创伤),但他们大多都免于发炎和退化性疾病。

然而,快转到工业革命后,为了喂养二次大战后美国人口成长而大量生产食品,大型农业和机械化诞生了大量加工后的谷物,如麦、玉米、米及黄豆,提供了廉价易得的热量。取得快速的包装冷冻食品,比觅食来得有效太多。但便利性是有代价的。当人们精于大量生产的谷物、油品及动物时,却以人体的免疫功能的损耗为牺牲。

对食物敏感、神祕而频繁的衰弱症候、胰岛素阻抗、肥胖症及慢性疾病,都成了家常便饭。现代的生活形态终究成了人们自体免疫状况的根本原因,而现代食物则是最大的元凶之一。随着人们从吃所觅得的多样化食物,转向只吃数种主要作物后,人类就经历了在健康上的整体下降。

终于,人们从断续的食物可取得性,转向常态的食物可取得性(包装好的加工食品),和从季节性食物转到终年可得(进口或温室种植)的食物。慢性炎症也就发生了

显然,慢性炎症的产生集聚着长期的原因,其化解亦无法毕其功于一时,但这慢性炎症及其不良后果并不是必然结果,我们还有选择,这需要我们——从食物中来,到食物中去

11 月 10 日,哈佛 T.H.Chan 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就提供了不同饮食模式对慢性炎症的不同影响的数据支持。

其研究首先通过使用经验膳食炎症模式(EDIP)评分来确定一些单独食物的炎症潜能,该评分是根据食物增加或降低三种炎症生物标志物循环水平的能力计算出来的。随后,研究人员整理了三项大规模纵向健康研究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 20 多万名受试者,而所有的研究则持续了几十年。

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如体重、遗传风险、运动频率和多种维生素摄入后,结果显示,与那些食用消炎性食物的受试者相比,那些食用促炎性食物的人中风的风险高 28%,患心脏病的风险高 46%。

这项研究集中在 18 种先前确定的影响炎症生物标志物的食物组上。食物种类从促炎到消炎,促炎食品包括加工肉和红肉、精制糖和谷物、油炸食品和含糖苏打水。同时,抗氧化剂含量较高的消炎食品包括全谷类、茶、咖啡、绿叶蔬菜和黄色蔬菜。

显然,慢性炎症是许多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某些食物影响炎症的方式,应该从根本上支持健康饮食模式的构建。这也提示人们,在选择食物时,应该注意它们的促炎和抗炎作用。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现代技术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改变了人与其自身,与社会和疾病的联系,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因过去食物短缺而演化的喜好却逐渐与健康相悖。亚健康的野蛮生长,慢性疾病的泛滥,也不断地敲响人们健康的警钟——人们走的太快了,却忘了起初的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