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EDM就要靠鹿晗、黄子韬这些歌手了。
自动播放
高清全场:上海Intro电音节
正在加载...
腾讯娱乐专稿(文/爱地人 策划/Zac)
这两年,EDM俨然已经成为了国际流行乐坛的主流,不说韩流全行业的钻研和推动,即使在世界流行音乐中心的欧美,EDM都开始形成了燎原之势,并对R&B、Hip-Hop和摇滚乐等等曲风,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甚至成为这些曲风向另一个阶段蜕变的技术推动力。除此之外,原本只是在幕后工作的大量电音DJ,也开始纷纷走上前台,并大量发行自己的个人专辑,由此也形成了一支新的DJ力量。
和当年R&B席卷华语乐坛一样,现在的EDM同样也是来势汹汹,成为了很多音乐人和艺人的必修功课。无论是在歌手的专辑,还是很多综艺节目的编曲上,都大量出现了EDM元素,甚至完全编制的作品。
不过,因为无论是上游的音乐制作产业,还是下游的普罗大众,对EDM的理解都有不少的偏差,也造成EDM目前在中国的流行,相比于真正国际的EDM,有着很多非主流的色彩。这不能仅仅用中国特色来理解,甚至可以说,这恰恰是EDM在中国亚健康发展的一个证明。在你听到中国EDM作品时,你究竟有没有听到原汁原味的EDM?在这个EDM虚火很旺的时代,理性审现现象之后的本质,也真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EDM在中国生来就被歧视
EDM自从进入中国后始终离不开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夜店
EDM在中国自打落地后,就一直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几乎所有适合它的场景,都是被相对应主流面排挤的地方。比如最大量使用EDM的,往往是那些包括快餐和低价服饰在内的快消店,这几年更是延伸到广场舞领域,而这些地方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不上档次的地方。
广场舞——中老年人的EDM
另外一个层面,EDM自从进入中国后,始终离不开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夜店。夜店在年轻人眼里,就是一个又时尚又酷的地方,也是特定群体年轻人的一个社交场合。但在大部分人眼里,夜店又是一个鱼龙混杂,甚至带有消极和负能量的地方,而EDM恰恰是夜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夜店DJ”曾被视作“最好赚钱的职业”之一
和国外由音乐人主宰夜店音乐,甚至将夜店当成创作舞台不同,国内近几年的夜店,虽然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专业的音乐人,但他们主要还是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少量夜店里,而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夜店,真正能做的其实就是在现场放一些大音量的音乐,只要低音炮够强劲,不管它是什么风格、什么节奏,都不是什么问题。其时尚趣味,也往往跟着别人走,市场上流行什么样的音乐就播什么音乐,说穿了就是以低音版的神曲为主。
至于夜店里的DJ就不说了。要知道国外的优秀DJ,往往有大量的聆听经验,拥有万张级别的黑胶唱片,能够在各种曲风间轻松切换,对于各种经典作品可以说了如指掌。而国内很多的夜店DJ,除了服装造型这些行头已经国际化之外,基本谈不上好的音乐修养,更不用说眼光和眼界。有的DJ甚至只是在播放录音的基础上,随便在打碟机上摆几个姿势,简直就和假唱的对口型没什么区别。
的音乐还是很“电”的
其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EDM作为一种曲风类型,也开始出现在了大量华语歌手的专辑里,作为有些类型的艺人,必备的曲风之一。像后期的,以及、、蔡依林、等歌手,就都比较侧重EDM的发展。但在中文流行音乐的世界里,由于词大于曲的传统,以及早期台湾流行乐奠定的人文根基,因此EDM类型的音乐,相比摇滚、民谣和情歌等音乐形式,始终会被贴上庸俗、商业、快餐、口水等等标签。也绝对没有像Daft Punk这样的音乐人,能够以EDM曲风受到整个行业的认可,被看成一种高端有情怀的音乐形式。
二、EDM在中国常常被误读
除了EDM在中国落地生根后,常常被误解之外,即使在一些专业领域和平台,EDM也常常被误读。
有中国特色的EDM艺人
这几年比较流行的神曲,往往都会采取电子音乐的方式制作,像、“”和“”等等歌手的作品,都是如此,而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很多作品,符合了EDM的某些特征,所以也被当成了有中国特色的EDM艺人。
但实际上,很多神曲采取EDM的制作模式,于其说是因为主打EDM,不如说是为了便宜。以曾经风靡一时的《小苹果》为例,这首歌曲的编曲其实依然是乐队逻辑的,所谓的电子元素,只不过是将电子音色,取代了对应的乐器成分,然后强调了节奏鼓点而已,本质上其实只是一首用电脑制作的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