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卵巢 > > 2017新发现颠覆你的认知:有望人造子宫+卵巢

2017新发现颠覆你的认知:有望人造子宫+卵巢

发布:2018-07-31 06:3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科学有啥用?它可以吓人一跳,让人口眼歪斜,神游天外。待到灵魂回壳,顿觉周身舒泰。 你知道非典病毒从哪里来吗?你知道人类十三万年前到了美国吗?你知道吃什么能够返老还童吗?你知道有比你还高的企鹅吗?你知道有负质量的物质吗? 2017年,科学家继续

  科学有啥用?它可以吓人一跳,让人口眼歪斜,神游天外。待到灵魂回壳,顿觉周身舒泰。

  你知道非典病毒从哪里来吗?你知道人类十三万年前到了美国吗?你知道吃什么能够返老还童吗?你知道有比你还高的企鹅吗?你知道有负质量的物质吗?

  2017年,科学家继续挑战常识,叫人类惊叹:宇宙啊宇宙,你咋就猜不透?科学啊科学,你玩得真叫绝!

  基因测序

  SARS病毒“真凶”蝙蝠终于现身

  2003年肆虐中国的非典病毒,哪儿来的?云南一个黑暗山洞。

  非典之初,果子狸背了黑锅,不光被人吃,还要被人骂。但科学家后来猜测,它不是疫源,源头是蝙蝠。今年12月发表的一项报告盖棺定论:云南省一处洞穴里发现的菊头蝠种群,经过5年病毒监测,找到了当年逞凶的SARS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

  2005年以来,在中国和欧洲的多种菊头蝠中发现了SARS样冠状病毒。然而,这些病毒和人类版的病毒很不同,不是造成疫情的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祖先。

  2011年起,有科学家开始监测云南省一处洞穴的菊头蝠种群,他们一方面捡拾蝙蝠的粪便,一方面给蝙蝠擦屁股取样(科学工作多么不容易啊),发现SARS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蝙蝠的粪便里找到,且SARS样冠状病毒基因内部多个位点频繁重组。由此推测,非典可能就来源于病毒祖先株之间一系列的重组变异。

  顺便一说,蝙蝠是很多病毒的宿主,它自己倒是依靠独特的代谢和免疫系统毫发无伤,损人不损己啊。云南的“SARS洞”外一公里就有村子,让人担心。

  基因检测还揭示了艾滋病什么时候来到美国。1987年出了一本讲艾滋病的畅销书,这本书将“零号病人”加拿大飞机乘务员杜卡斯指作源头,他将艾滋病传染给了许多美国性伴侣。今年一项研究认为“零号病人”被冤枉了。

  有人检验1979年美国的几千份血样,发现那时HIV病毒遗传信息就很多样了,并推算出HIV病毒在1970年代初就传入美国。30多年前的血清里的RNA都断裂成碎片了,用了一种特殊的修复技术才成功读取。

  狗驯化于东亚还是欧洲仍是众说纷纭,野猫如何变成家猫就没太大争议。今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测了古今各国的猫基因(最早一个标本来自9500年前,还有埃及的木乃伊猫),推断出现代猫有两个起源:一是在公元前4400年从亚洲西南部扩散;一个起源于埃及,公元前1000年扩散。

  两波猫族移民潮都好解释:一是随最早的农民搬家,哪里有谷物和老鼠,哪里就需要猫;二是埃及的商船用猫克耗子,带它们到地中海各港口,后来维京海盗的猫也是埃及猫。有学者看了报告惊叹:我都不知道维京人还养猫!

  医学健康

  人造子宫+人造卵巢,不是不可能!

  人造子宫今年有了重大突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制造了一个外部人造子宫,维持超早产羔羊的生存。试验中的羔羊在子宫内生活了4周,打破了子宫外装置维持胎儿稳定机能的时间纪录。

  超早产儿的死亡率很高,延长妊娠的体外系统没有成功的先例。这一次,科学家制造了一个聚乙烯薄膜袋,充满了人造羊水,通过脐带接口连接氧气,形成一个封闭的流体人造环境。他们用超早产羔羊(相当于妊娠23-24周的人类早产儿)来测试。

  结果是,在人造子宫内生长的8只小羊,多项生理指标与正常小羊没有明显区别。这一研究成果为拯救极早产儿带来希望。

  同样来自美国的研究,人类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造出一个功能正常的小鼠卵巢。这是一个水凝胶材料的微孔支架,支持小鼠卵泡细胞发育,可用于恢复手术绝育小鼠的卵巢功能。

  科学家将两种卵巢细胞封装进一个3D卵巢构造,然后植入大鼠体内。移植后,卵巢里的细胞工作正常,能在90天的实验中稳定产生雌激素和黄体酮。实验表明这些构造能减轻激素缺乏和卵巢缺失引起的骨质疏松、体重变化和子宫不健康。

  之前实验,人工卵巢让已经丧失生育能力的大鼠产下了孩子。人的卵泡比老鼠大得多,微孔支架也要相应调整,能否成功用于人还得实验。

  另一个与怀孕相关的有趣信息是,怀孕会改变新妈妈的大脑结构。荷兰科学家研究了25位初次生育的女性的大脑,发现怀孕会导致大脑在至少两年内的结构性改变。这些改变发生在与社交认知有关的区域,以及母亲对其婴儿的图像做出反应的区域。改变的程度还能预测母亲对孩子的依恋程度。

  今年健康科学向公众舆论抛出一个炸弹,是《柳叶刀》刊载的一篇营养学论文。科学家跟踪18个国家的13.5万名受访者的饮食健康状况,共7.4年,得出结论:多吃脂肪,死亡率低;多吃碳水化合物,增加死亡风险;多吃饱和脂肪,中风的可能降低。

  如此权威的报告,一发出来就热闹了。网上迅速传播《精米白面是毒药》《多吃主食死得快》《多吃脂肪少得心脏病》之类的热文,也有专家出来质疑论文。

  最客观的说法是,样本的18个国家侧重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被访人群81%是小学和中学文化,82%是中等和重体力劳动者。不难想象,肉食不足的劳动者,多吃大鱼大肉有助健康;精加工的淀粉主食有损健康,也不是太稀奇的结论。

  东西好吃是因为人体需要,但食欲往往贪婪无度,远古的基因让身体倾向于备灾备荒。想要健康,吃少一点,吃杂一点,警惕现代生活才有的过度加工的食物,比如精糖、重盐,还要记住我们祖先是运动觅食的,我们也别太懒了。还没有哪一篇营养学论文与以上原则相悖。

  返老还童也有进展:有一种化学物质让老细胞焕发青春,重新拥有分裂能力。科学家今年报告,将红酒、黑巧克力、红葡萄和蓝莓中天然提取的白藜芦醇类似物,加入衰老细胞后仅几个小时,这些细胞外观和行为方式年轻化了,再次分裂,端粒开始变长(端粒长表示细胞还能复制多次)。你多了一个理由将红酒和巧克力扔进购物车,送健康不一定要送脑白金。

  生命起源

  找到40亿年前最古老生命遗迹

  今年一大奇事,是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生物证据。先是澳大利亚学者在格陵兰岛的变质岩中,发现了1-4厘米厚的化石叠层石——37.7亿年前微生物层层生长的遗迹,并认为其中的石墨颗粒可能是来自于生物。后来,日本科学家又在加拿大拉布拉多岛的39.5亿年前的变质碎屑岩中发现了生物来源的石墨。

  之前,科学界曾根据基因分化程度猜想生命起源于40亿年前;但发现这么古老的化石还是令人始料未及(事实上这个岁数的石头就很罕见)。科学家表示这应该是深海热泉周边微生物的证据,也是地球上最早期的一些生命形式。

  另外,陕西的一项化石新发现,还揭示了寒武纪最早期的微型后口动物。它们居住在海里、长着大嘴、像个丑陋的土豆。

  同样有趣的,是中国地质大学和中科院等单位的报告:在琥珀内发现一条9900万年前的小恐龙的尾巴,拇指长,包括骨头、软组织和羽毛,毛色还能看清。此前大家还从未想过目睹“活生生”的恐龙肢体。

  不仅如此,在琥珀中发现了一只蜱虫抓着恐龙羽毛;另一块琥珀里,蜱体内充满了血;另一块里,有两只蜱虫则缠着恐龙筑巢的材料。说明还没有狗的时候,蜱虫就已经过上今天的滋润生活啦。

  恐龙研究领域,今年一件大事是出了个新假说,挑战了130年来学界的常识,让霸王龙跟三角龙、剑龙攀上了亲戚。

  恐龙一直被分为两大支:骨盆像鸟类的鸟臀目、骨盆像爬行动物的蜥臀目。前者包括禽龙等鸟脚亚目以及三角龙和剑龙等有甲恐龙;后者包括兽脚亚目(比如霸王龙)和蜥脚下目。

  而剑桥大学一帮科学家研究了74个分类群的早期恐龙,分析了457种特征后,将鸟臀目和兽脚亚目归在一支,将蜥脚下目与一种被称为艾雷拉龙的早期肉食恐龙分在另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