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问题的是是非非(中)

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问题的是是非非(中)

发布:2016-02-13 21:09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问题的是是非非(中) 光明网2月5日北京讯(记者 沈阳)在上篇,向大家介绍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把用于追溯药品的中

  光明网2月5日北京讯(记者 沈阳)在上篇,向大家介绍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把用于追溯药品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交由阿里健康这家上市公司“运营”,实际上,出现了阿里健康拿数据去“经营”的问题,而引起了医药行业在近二年来争议不止,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多位代表提出了反对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如此备受争议的问题,本质上还是要研究这个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追溯有效性问道。这涉及到五个主要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国际标准,即全球通用。

  这个问题,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仅仅是处于国家标准层次,所以,它的局限性同商品编码中心的联合国包装码(又可分大、中、小三个码)显然不能相比。更加直接的说法,贴上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药品,出口的意义不大。这才有人认为中国药品电子监管是重复,因为所有进入超市、药店的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都印有商品编码。

  第二个层次是全面复盖,即确保有效。

  全面复盖有两层含义,一是所有进入流通的药品必须有编码,二是进入流通的药品必须接受追溯监管,才能确保追溯监管有效性。事实上,现在并非所有进入流通的药品都有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造成追溯监管有很大漏洞,业内提供的大数据是:仅仅不足35%的进入药店零售环节流通的药品必须有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即仅仅假设药店零售环节流通的药品存在追溯监管的必要,而65%在其他环节的药品是不一定需要贴上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也不必接受追溯监管。这显然不仅仅是不正当竞争问道,涉及到中国药品主要消费市场可以不必接受追溯监管的严重漏洞问道。

  从现实的情况看,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只是抓小偷小摸角色,有效性从它推出至今就是不全面。更何况,光明网记者曾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基层局的一些同志请教现在药品监管的有效性主要靠什么这个问题时,他们认为:在GMP、GSP认证逐渐完善下,加上飞行检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追溯监管效用很低,属于“好看不太好用”的标签。

  第三个层次是数据开放,即公共效力。

  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数据库是一个公共信息数据库,必须由国家的机构控制。然而,从2003年起,光明网记者曾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询问可否拿到这个数据库接口,用于为公共服务时,得到的答案是不可以。

  相反,光明网记者不止在一个场合听阿里健康的业务代表,用PPT向医药企业展示他们公司“独家拥有”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数据库,希望医药企业“臣服”阿里健康的服务体系,所以,才有了阿里健康“横扫”中国医药、医院市场,用“互联网+”贴现卖药,用涕涕打车打天下模式:先让出租车司机吃到甜头、用户习惯软件订车、再用“专车”抢走出租车司机饭碗。

  当然,由于中国医药、医院市场的专业化、个性化、市场壁垒确实不是坐出租车那样简单,所以,至今阿里健康的业务模型并没有成功。不过,这个过程让中国医药(工业和药店)、医院看到了阿里健康控制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数据库的风险,看到了阿里健康不讲究商业竞争公平、公开对一项公共服务带来的不公平竞争性问题。

  第四个层次是平台安全,即数据保护。

  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数据库是一个公共信息数据库,它绝对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数据库。现在出现由阿里健康“经营”,显然就是数据被阿里健康控制,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涉及到国家重要数据库平台安全,即数据保护问道。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尽快行动,拿回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数据库控制权,断绝阿里健康拿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数据“经营”的违法行为。这一点,只要有一点公共信息数据库法律意识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第五个层次是便民服务,即社会价值。

  当我们公众发现中国药品包装上多了一条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时,一定想知道这个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有什么用?事实上,现在公众还很难由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信息中,获得更多有用材料。包括:便利性、个性化服务等。所以,很多扫码入口(据统计,中国有近300家公司提供这个服务)绝大多数没有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延伸服务。相反,商品编码条码倒是几乎能够扫出一些可以追溯监管信息。

  由以上五个主要层次存在问题,我们应该逐渐明白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强制”推行与实际上的产生的效果存在很大距离。下一篇,引用一些医药行业人士比较中肯观点,让大家对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问题的是是非非有更加确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