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令人倍感振奋的是,我省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陕西中医学院成功建成中医药大学,郭诚杰被评为第二届国医大师,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其传承工作室2个,每个建设经费150万元。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32个,每个建设经费50万元。目前,我省已经有省级名老中医107人,市级名中医190名,建设传承工作室146个,培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医药师承博士(硕士)、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026人。
在医教协同方面,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中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和临床教学基地等相继建立,培养学术带头人及技术骨干555人。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也在稳步前进,累计招聘基层专业人员1200余人、培养定向生250人,培训基层师承人员、乡村医生、西学中和继续教育等人员近3万人次,基层人员短缺和结构不合理问题有所缓解。
联合攻关:
重大科研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在中医药的科研创新、产业发展方面,我省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和解决方案。我省将持续在重大疾病科研创新、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加强投入,联合攻关,推进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光辉如是说。
9月14日,省中医医院、省肿瘤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承接“中西医结合防治肺癌协同研究项目”,支持经费100万元。两家医院通过中西医优势互补,联合攻关,为全省中西医结合科研创新做出示范。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启动了中医药重大病种创新计划,组织省级中医药研究机构、院校和中医医院,与国家中医临床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院校等,对30个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种进行多学科、多机构联合攻关,形成了区域内、省际间的中医药科研协作创新体系。
在2016年8月召开的首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院校、企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陕西的“秦药”品牌建设、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同期,我省已经圆满完成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普查了36个县获取药用植物2668种,建成陕西省药用植物标本库、监测站。全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中药产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目前,我省已经拥有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实验室30个,承担国家科技重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项目29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1项,省级以上科研奖项103项,中医药科研创新实现新的突破。2012年成立的陕西中医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保存有5万多份中药种子、浸泡标本,有专门干燥工艺室、制药工程部等诸多研究部门,拥有大量的光谱、气相实验仪器,对中药的成分、气相挥发性等进行系统研究,已承担企业项目2000多万元。
不仅如此,我省中医的国际合作也同样硕果累累。今年5月,第十五次中韩传统医学会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中医发展暨医疗合作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仅在去年,西安中医医院先后接收了20余名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区的留学人员,接待了10余批来自欧美、英德、日韩、非洲及台湾地区的参观访问、学术交流团体,他们对传统针灸疗法均表现浓厚的兴趣,并对针灸显著的临床疗效赞不绝口。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是一所以治疗脑瘫、孤闭症等儿童脑部疾病和颅脑损伤造成的植物人唤醒等症为主的民营医院。2004年,该院联合新疆自治区残联设立了“新疆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用中西医结合特色康复治疗脑瘫疾病,开展脑瘫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教育培训和技术学术交流,从此打通了中医脑病诊疗技术传承至中亚各国之门。10多年来,康复中心除了满足新疆的患者治疗外,还接诊了来自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印度、伊朗等周边10个国家的1.2万名外籍患者,占就诊患者总数的45%。
“我们的责任就是把传统中医药推向世界,造福世界!”宋虎杰院长对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充满热爱与信心。迄今,该院接诊国内30个省区和中亚、北美等国家脑瘫、智障等儿童脑部疾病和颅脑损植物人近4.9余万人次,其中外籍患者5300余人次,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脑病专科临床技术继续教育基地。
四大工程:
强力助推“健康陕西2030”
今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为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医药健康事业的未来指明了道路。“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全国各省市发展中医药的思考和经验都值得借鉴。”马光辉说。
在《健康陕西2030行动规划》中,中医药方面最闪亮出彩的便是百姓健康“四大工程”。
一是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面设立治未病科、康复科,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干预调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服务。“十三五”期间,创建10个省级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10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点)。
二是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建立省、市、县三级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提高三级中医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服务和研究能力。健全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加大联合攻关力度,提高慢性病、传染病、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建设10个中西医临床协作基地、20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0个省级中医专科诊治中心、重点(特色)专科50个。到2030年,建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其他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三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开展长安医学学术流派传承研究,秦巴道地中药材药性机理、陕西历代名家经典名方研究,挖掘整理传统中药技术,全面继承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诊疗经验。并实施中医药科研创新计划,建立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机制,针对重大疑难、传染等疾病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和推广一批疗效显著的防治方案、技术成果。“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5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00个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0个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开展中医药协同创新重大研究项目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