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可谓遒劲有力,普惠民生。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今天,全省共有中医医疗机构163所,床位数2.7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74万人,90%的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水平,80%的县级达到二级水平。
在医改大潮中,我省中医药事业蓬勃进取,人才队伍、科研创新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步、文化传播效应进一步凸显。“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在我省中医药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一个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的蜕变,正在稳步向前。
“幸亏有家门口的中医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要不然我这80岁的老人,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0月13日早上,在西安市雁塔区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医馆,退休职工郭长安对董建党激动地说。
40岁的董建党,2001年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基层工作,针灸专业出身的他经过长期实践,已经成为社区的“名医”,每天要看二三十个病人。“学医必精,为医必仁。医者,所以治心、愈疾、传养生者也。”董建党电脑的屏幕保护,很好地诠释了中医为普通百姓带来的福祉。
健全服务体系:
方便百姓就近就医
谁能想到,一个濒临倒闭的乡镇卫生院,在医改以来推行的县镇一体化改革中激发了活力,通过中医资源下沉的“补血”“造血”,起死回生的小医院成为四里八乡百姓就近看病的首选医院。
西安市高陵区张卜镇中心卫生院的住院部里,迎来了2016年的第1222个住院患者。58岁的杨素贞5年前发现脑梗,医生料定她每年都要在大医院住院,才能保得无虞。这让杨素贞犯了难:她是个农民,家里收入不高,经年累月地折腾总归不是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乡党告诉她:“有啥难肠的?去镇卫生院,这两年在那里上班的有好多县中医医院的大夫,看病很不错!”
早在2010年,我省就开始了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改革,着力实现50%的病人在卫生院首诊,90%病人在县域内就诊。实施以来,为群众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在2014年12月托管了崇皇镇、张卜镇中心卫生院。不到两年,崇皇中心卫生院门诊量提高了4倍、住院量提高了42倍、业务收入提高了14倍。当前,已经有12名大夫在张卜镇中心卫生院长期驻扎,进行医疗活动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从住院病人几乎为零到年住院病人超过1200人,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
10月13日,杨素贞在高陵区中医医院医生王礼按摩、艾灸等多种中医手段治疗后,病情有了很大好转。“镇卫生院医保的起付线才400块钱,每次住院都能少花一千多,离家也近,方便!”杨素贞有点激动。
47.18亿元。这个沉甸甸数字,是各级政府对全省中医医院的投入,达到了“十一五”期间的2.7倍。截至目前,我省已完成省属3所、市级8所、县级56所中医医院的基础建设,为所有市、县级中医医院配置大型和基本医疗设备,群众就医环境和诊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成,99.58%的社区、93.58%的乡镇卫生机构设置了规范的中医科和中药房,8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9.59%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27%,群众看中医、用中药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护航百姓健康:
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我们这个基层国医馆,一样有B超、生化分析仪、中频治疗仪、艾灸、雾化等一系列设备,患者来治疗很方便。”董建党说。郭长安的老伴王桂兰很早就被诊断为冠心病,久治不愈。2012年她闻名找到了董建党,经过几年中医的精心治疗调理,身体情况大有好转。子女不在身边,董医生就成了他们最信赖的人。
“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医疗秩序平稳向好。当前,西安市、宝鸡市已经创建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我省已拥有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20个,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学科、专科、农村特色专科424个,9个地市成为国家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88家中医医院获得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支持,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实现了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据估算,至2020年,我省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将占我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健康服务业全产业链占比10%。2016年,铜川市、安康市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安康市中医医院等17家单位成为2016年省级中医药健康服务试点单位。
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是我省中医药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该院结合社区托老院的养老服务经验,主动探索中医药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受到了百姓的认可。其康复护理部(金华老年公寓)仍有120名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包括25位残疾人,最长的住过17年。
“一二三楼是我们的养老服务区,设有床位108张,四楼为住院康复区,提供更高等级的医疗服务,设床位42张。便宜的普通间一月只需交900元,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享受机构养老的服务。”康复护理部主任杨瑞辉介绍。
在安康市,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镇村互助幸福院的医养结合形式,创立了“医养互助”的新形态。以中医为特色的医养结合,为老人们营造了“养老乐园”,也为医院转型发展探出了新路。
启师承重基层:
人才队伍薪火相传
“跟一次师父,初诊40个病人,抄药方,一周两次。3年下来,除去节假日,保守估计就有9000多个病人和病历烂熟于心。”在省中医医院肺病科,44岁的中医师李耀辉记录着师从名老中医曹利平的心得体会。
“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2014年,全省又启动了新一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遴选出近200位继承人,以传统师承方式进行培养。继承人与指导老师签订教学协议后,开始为期3年的跟师学习。老师把自己的经验心得传授给徒弟,让中医文化薪火传承。
2015年,中医药中省项目投资及专项经费共计约3.5亿元,经费支持力度呈几何式的快速增长。国医大师、中医药学术流派、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持续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