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中医科学大会惠州举行 10院士研促中医国际化

中医科学大会惠州举行 10院士研促中医国际化

发布:2016-09-19 10:14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4日至6日,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惠州举行, 10名两院院士、1名国医大师和来自国外的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近千名中医界代表,齐聚罗浮山。

中医科学大会惠州举行 10院士研促中医国际化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惠州举行。大公报记者敖敏辉摄

  大公网9月5日讯(记者敖敏辉 惠州报道)4日至6日,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惠州举行, 10名两院院士、1名国医大师和来自国外的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近千名中医界代表,齐聚罗浮山。大会上,如何发挥中医的传统优势,建立中医标准化体系,推动中医国际化成为中外专家讨论的焦点。专家表示,推动中医国际化,除了要苦练内功,还需要用科学的数据呈现中医药的疗效,才能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中医科学大会惠州举行 10院士研促中医国际化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表示,中西医优势互补将成为今后医学发展趋势。大公报记者敖敏辉摄

  中西医优势互补推动精准医疗

  近年来,多重利好叠加,中医药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介绍,近年,中医年门诊达到全部门诊量的15%以上。特别是今年,中药工业产值预计超过8000亿元,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达到500种以上。

  不过,与机遇并存的是挑战。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与现代西医药学截然不同,中医药的理论、方法和药物还没能得到现代医学的共识。与此同时,中医药国际化程度还不高、还不深入。“要让中医药更好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数据呈现中医药的疗效,还要讲好它的‘故事’,为什么有效、怎么起效的,这需要依靠科技手段。”他建议。

  他表示,中医药的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要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基点在内,需要苦练“内功”,把中医药研究做好。

  中西医之争一直存在,而中医现在仍处于弱势地位。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要学会副理事长陈凯先建议,中医要在精准诊治上做功夫,突出个性化、动态化。“西医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因此,中医国际化,必须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与西医形成互补。”

  陈凯先的观点得到诺贝化学奖得主、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阿龙·切哈诺沃的认同。“个性化的病症,个性化的诊疗,是医学的发展趋势趋势,就是要有预防性,要能够有预测性,而且能够让病人有参与的病程。在这方面,中西医可以结合,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记者了解到,中西医优势互补,已形成广泛共识。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5日表示,屠呦呦博士的发现和突破是再好不过的创新例子。业界也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将西方医学服务于中医药的深远价值。不过,这需要中医药进一步地完善发展的标准、系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方法。他相信,这种优势互补的模式不会等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