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好中医应是什么样

好中医应是什么样

发布:2018-09-01 06:11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好中医应是什么样 【怎样培养好中医】 能把脉、会开方,就是一个好中医吗?显然还远远不够——好中医应是什么样

  【怎样培养好中医】

  能把脉、会开方,就是一个好中医吗?显然还远远不够——

好中医应是什么样

光明日报记者田雅婷陈海波周艺珣

  中医药发展,人才是关键。但当下,老百姓认为好中医少,医院觉得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不足。而中医院校,又普遍受制于统一的教育体系,难以大规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好中医。这种困境如何破解?人们期待的好中医应该是什么样?怎样让中医药领域人才辈出?凡此种种,都是当下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好中医应是什么样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教师在教学生了解人体的经络位置。陈飞波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好中医必先正己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而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中医药学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历来强调以人为本、悬壶济世的人道主义情怀。中医药高等院校要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通专融合的培养理念,把人文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将“无负司命之责”的“大医精诚”思想润物无声地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既要做名医大家,更要做医德楷模。

  好中医应该什么样?北京中医药大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谷晓红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求学和工作期间,遇到过很多名医大师,这些好中医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1979年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后来在该校一直从事人才培养和医疗工作的“老中医”告诉记者。

  谷晓红对好中医的定义,首先是为人要好。她认为,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做一个有伟大人格的人。正所谓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如果没有这种境界的塑造,成不了好医生。“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也就是说,好的医者,不仅要医术高超,更要医德高尚。

  “要成为一个好中医,必须从修炼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谷晓红指出,对中医的培养要立德树人,把德育融入专业教育中。为此,许多中医院校从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开始,《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经典的浸润,塑造学生们高贵的人格。

  中医思维和现代科学两手抓

  评判一个中医是否合格,首先看其是否具有中医思维,是否用中医思维诊疗疾病。那么,什么是中医思维?

  “中医思维首先体现为对生命的一种认识观。”中医学是把生命放在宏观视野来认识,探究生命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中医是基于以人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强调以天人相应、形神统一、阴阳平衡、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五脏相关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例如中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均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同时,中医思维还强调整体观,比如一个病人眼睛出血,不仅要看看眼睛有什么问题,还要关注病人的发病原因。是不是和人吵架了,生气了?中医认为怒伤肝,而肝开窍于目,因此,看起来是眼睛的毛病,实际上反映出的可能是肝火上炎等原因所致,甚至是情绪管理问题,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和系统思维。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谷晓红说,同样是血脂高,西医思维就要降血脂,但中医不首先考虑将血脂指标降下来,而是分析为什么这个人血脂升高了,发病机理是什么?血脂高有可能是因为气虚,也可能是痰湿引起,还可能是肝肾不足所致,治疗起来也要因人而异。诊治疾病还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人们对好中医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中医人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曹洪欣坦言,追求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人类不断实现理想的方式,更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的进程。因而,在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作为拥有3000余年辉煌历史的医学体系,如何应对和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是中医药领域不可回避的问题。谷晓红表示,新时代的好中医,除了掌握望闻问切,还要懂得CT、核磁等现代诊疗技术,让传统精华与现代科学对接,进而发扬光大,才能满足现代患者的需求。

  临床实践不能成为短板

  国医大师路志正、郭诚杰、张琪……他们都已年过九旬,都是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获得者,而他们,至今仍坚持在临床一线,每周出诊。这些中医泰斗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医精诚,同时也折射出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可以说,作为中医,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临床实践,不管掌握多少经典理论和知识,终究还是纸上谈兵。

  “中医最终需要运用于临床,从理论到实践都得下功夫,但目前的瓶颈在临床。”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司富春认为,如何把传统医学中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解决具体的临床疾病,才是最重要的。

  谷晓红则认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理论、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在这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是先行者。学校在大一时,就开始给学生安排课间见习。上中医诊断学课程时,就会让学生跟着老师上临床,通过给病人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感受什么是数脉、弦脉。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但中医临床实践基地的标准参差不齐,数量不足等问题,也常常成为临床实践的“拦路虎”。谷晓红告诉记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京有三所直属的医院,但远远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在京外山东枣庄、深圳、陕西铜川等地着力建设附属医院,为促进北中医优势资源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百姓,也是为未来中医学生临床实践拓展空间。”同时,谷晓红也建议教育部门和卫生管理部门,对中医临床实践基地给予更多支持。

  把师承精华融入院校教育

  中华民族在对抗疾病、维护健康的历史中,建立了自己的医药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师带徒”也就是师承教育,才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

  的确,中医学的发展历史证明,师承教育在中医药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国医大师唐祖宣在今年两会中也提出,目前虽然师承教育得到普遍认可,但仍处于辅助补充地位,应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北京博爱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李俊峰表示,还应鼓励多种教育模式共同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平等对待师承和民办机构培养出来的中医药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强调师承的优势,而忽视院校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