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七月的姑苏老城门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掩映下倒是别有一番江南情调。穿城门而过,一座古朴传统的苏式建筑映入眼帘,门头上书“雷允上”三个大字。与周边的稀少行人相比,雷允上中医馆却是人来人往。
在雷允上中医馆,每至卢震海医生坐诊就会有大批慕名而来的患者前来就诊。一张桌子、一个脉枕,开启了卢医生一天忙碌的时光。面对络绎不绝的患者,卢医生几乎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只有在看完一位病人的间隙才可以匆匆呷一口茶,紧接着又开始了下一位患者的诊治。认真细致的问询,言语间随和亲切,缓解了病人紧张的情绪,随后通过把脉将患者病情讲解透彻,最后斟酌开方,从病人钦佩的眼神中看出,他们信得过卢医生。
对医术和药性都造诣颇深的卢医生,热衷研究各类疑难杂症,同时他也擅长使用针灸治疗法为病人缓解病情,尤其是全身各种痛酸麻胀症、腿痛、手痛、手麻、五十肩、腰椎、颈椎、中风偏瘫、近视等。医术了得的他仿佛天生与中医有缘,一旦相遇,就是一辈子的事。
叩响杏林之门
卢震海医生与中医结缘颇有波折。与很多中医不同,卢震海医生并非一开始就是学中医的。幼时,受到西医的影响,体弱的卢医生一遇病就会通过打针吃药来解决,经常吃药打针使他对西药产生了过敏现象,这让他困扰不已。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他接触到了中药,只吃了一两回,就把他久治不愈的病症给治好了,这件事让他很震撼,彻底改变了他对中医以往的观念,同时也激起了他对中医的好奇。怀着对中医的敬仰之心,卢医生开始自学中医理论,在不断的论证与实践让他发现中医的治疗功效并不比西医差,有些地方甚至优于西医。这一发现让他对中医更感兴趣,于是便一头扎进了中医这个博大精深的海洋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学海无涯
名医成材,无不以熟谙医家经典名著来奠定学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旁及各家,博及医源。卢医生也不例外,除了涉猎各种医家经典之外,他更喜研究各类医案,善于从经典中去寻找方药,引为今用。同时,他拜访名师,先后师承陈嗂忠、陈建元、周国栋、倪海厦这些知名的中医大师,通过他们的悉心指导,让自己的医术更加精进。
除了拜名师阅名籍之外,卢医生认为患者是最好的老师。“为病人诊治的过程,也是我学习进步的过程。”患者第一次来就诊的时候,卢医生都会为他们做好病案存档,同时会持续跟进他们的病情变化,“当病人喝完一个疗程的药,我就会主动问询病人身体近况,通过问询,对药方进行重新调整,哪味药起效了,哪味药用量还不够,我都会记录下来,给病者做到最好的治疗。”正是因为他对中医的认真与坚持,才成就了如今颇有名望的卢医生。
辩证论治是关键
“治病求本,辨明病性、病机、症型,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卢医生治病的特点讲究辨证论治,抓住病机,因人而异。在他看来,辨别中医医术是否高超,辨证论治是关键。一名好的中医可以通过四诊(望、闻、问、切)对患者病症进行准确分析,并辨清疾病的病因、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随后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所以在他的诊治过程中,他会通过不断的揣摩医案,为病人制定最优的药方,他的药方用药轻巧精准,颇有灵气,很多患者服用后身体状态都有明显的改善,顽疾治愈的案例比比皆是。
卢医生曾接待过一名患有“紫癜”的病人 ,在西医看来是一种不治之症,无法彻底根除。而他通过四诊后,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制定了疏风除湿,清热解毒,养血凉血的疗法,并不断跟进病情,根据病者身体变化不断调整药方,经过三次诊疗后,病者便已恢复健康。
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始终在以最先进的理念发展。但近百年来,整个社会都给中医打上了固化的、越老越旧越坏的标签,不仅令百姓对中医产生了误解,也让中医发展走进了死胡同。“有些病症在早期的时候其实可以通过中医进行治疗,而很多人却对中医充满了质疑,往往是逼到无奈的时候,才会怀着碰运气的想法来找中医,但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中医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杯水车薪。”这是卢医生从医以来最大的感慨。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改变民众对中医负面的观念,首先需要培养民众高度的文化自信,“作为一名中医,重新建立起民众对我们的信任是吾辈应该承担的责任。”卢医生如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