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调脾润肺修身养心:中医专家教你秋季养生

调脾润肺修身养心:中医专家教你秋季养生

发布:2016-08-26 09:03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随着季节进入秋季,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担心起如何度过这个多事之秋了。在中医看来,秋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节,也是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人体经过夏季酷热的消磨,兼之饮食比较清淡,难免会感到身体虚弱。为此,记者采访了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王

  随着季节进入秋季,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担心起如何度过这个“多事之秋”了。在中医看来,秋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节,也是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人体经过夏季酷热的消磨,兼之饮食比较清淡,难免会感到身体虚弱。为此,记者采访了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王慎凯,他说,秋天正是养生健体的好时机,此时的饮食起居、精神情志等养生,应顺应自然,皆以“养收”为原则。

  

  调养脾胃要当先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所以,入秋后,人极易感觉倦怠、乏力、纳呆。”王慎凯告诉记者,秋季要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阴气,即养收养藏。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根据中医“秋冬养阴”的原则,初秋应以健脾胃为主。

  “刚入秋,人体的消化功能较差,若立刻大量进补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增加脾胃负担,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出现恶心、食欲不振、伤食、腹泻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虚不受补’。”王慎凯强调,秋季人体的燥热较大,应以滋阴润燥、调理脾胃为主,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来说,更应该调理好脾胃的消化功能,为冬季进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正是中医理论所说的“秋收”“冬藏”之意。

  王慎凯建议,秋季饮食应以清补、平补为主,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大补的上火食物。膳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吃一些柑橘等酸味食品。肉类可选用鸭肉、鱼类等,但不要一次摄入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平时不宜多吃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辛辣、燥热之品,以及煎炸、肥腻之物。生冷的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

  

  润燥养肺正当时

  

  《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入秋后,天地间阳气渐收,养生强调顺应天时,滋润和护藏五脏阴精。因此,收敛阳气、保养精气应是秋天养生的重点。

  “秋天最大的特点是‘燥’。中医认为‘燥邪伤肺’,干燥的气候对肺的影响最大,很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据王慎凯介绍,进入秋季后,很多人会出现鼻干、眼干,嗓子干燥且不想喝水,皮肤干燥、无弹性等不适症状,都属于典型的秋燥表现。传统中医将“燥”分为温燥和寒燥,前者多见于初秋季节,后者常见于冬季,“无论温燥或寒燥,如不积极防治,都会对健康有很大的损害。”所谓“秋冬养阴”,具体来说,也就是清补肺阴可减轻口唇干裂、喉鼻干痒和咳嗽等不适,避免季节更替肺气受损以致感受“时毒瘟疫”之苦;平补胃阴可减轻脾胃燥热太盛所致的口干烦渴、胃胀、没有食欲、大便干结;润补肝肾之阴则可消减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下焦燥热的症状。

  

  早睡早起身体好

  

  《黄帝内经》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民间也有“春困秋乏夏打盹”的说法。秋天天气凉爽,夏季消耗量大,人更易感到疲乏,王慎凯说,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此时需要充足的睡眠来进行调养。

  “夏季人们一般睡得晚,起得早,到了秋季起居则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应尽量在晚上11时前入睡,8小时最佳,也可选择午睡一小时。”王慎凯说。

  不仅如此,精神养生同样重要。王慎凯说,时至秋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虽秋高气爽,但气候渐凉,秋雨绵绵、落叶纷纷,景物逐渐处于萧条状态,极易使人感到压抑,产生悲伤忧愁之感。中医学认为,秋季主悲,可损伤肺气,使抗病能力下降。而其他情绪,怒伤肝可侮肺、思伤脾可及肺、恐伤肾可犯肺。 

  “因此,大家应调摄精神,注重修身养心,安情绪、敛神气、清肺气,使人的形体和精神活动以及秋天阴升阳降、阳气开始收敛之状态相适应,才符合自然规律之‘养收之道’。”王慎凯说。(记者 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