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陈辉 实习生 杨自文 贺亚静 文图
他行医、执教、科研50余年,以振兴中医为己任,长期探索研究中医药治疗危重症和疑难病,将中医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叫郑绍周,出生于1938年,河南内黄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的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首届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脑病科创始人,河南省中医内科会诊中心中医脑病(神经内科)首席专家,河南省委老干部保健专家。曾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中风急症》、《中医内科急症临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著作,主审《郑绍周脑病临证经验》、《中华中风病大全》等专著。
坚定信念,走中医之路
1959年,郑绍周考取了河南中医学院,师从全国名医吕承全、袁子震、刘彦同等,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1964年,他本科毕业后被分配至三门峡黄河医院中医科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次年即任该院中医科主任。
1972年,他先后被调往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及伤寒教研室任教。其间他被派往中山医科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医院进修学习。
1984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筹建急诊科,他做了主任。在工作中,他善于总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的优势,研究出了一系列治疗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急重病症的成功抢救方法。经过8年努力,他带领同事们打造出了郑州市一流的急诊科。
1992年,郑绍周带领一批急诊科青年骨干创立医院的中风科。他秉承中医药优势,借助现代化技术设备,辅以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脑血管病的治愈率。由于他领导有方,中风科逐渐发展壮大,更名为脑病科,并由当初一个病区发展到了如今的五个病区,最终成立了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院中院——脑病医院。
勇探雷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郑绍周精通医理、学贯中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全国中医界享有盛誉,尤其在中风、眩晕、头痛、多发性硬化、发热及疑难杂病等方面深有造诣。他力倡中医,善于发挥中医优势,探索疑难杂症、重症雷区,并常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 医学界公认:冠状动脉狭窄至70%就需要采取介入治疗,否则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但郑绍周认为:中医药可以代替此种疗法,并能控制病人病情,减少复发率,大大降低病人的医疗费。
3个多月前,一位37岁男子,体态偏胖,患冠心病并出现胸闷、胸痛、心慌2年了,最近症状加重,行走不足50米,就严重胸闷、气喘。经冠脉造影术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达90%,多家医院专家建议立即放支架。郑绍周认为该病人偏胖属痰瘀阻滞、气阴两虚引起的胸痹,应该运用化痰逐瘀、益气养阴的方法治疗。给予15服中药后,病人竟能散步2000米而无不适感。接着服了15服中药后,患者每天能散步5000米,病情已经稳定。闻者无不惊叹。
治疗多发性硬化病 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内科的疑难病症。病人多反复发作神经功能障碍,逐渐肢体出现残疾,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难题。西医多采用激素治疗,但疗效差。郑绍周认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大有可为。退休之后,他重点研究此病,目前他已治疗500余例此类病人,大多数病人均能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2005年5月13日,郑绍周收治了此病的一个8岁小男孩,其视力下降伴复视,双下肢无力,行动迟缓。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多发异常信号。眼科检查发现:视神经萎缩。西医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病,中医称青盲、痿证。郑绍周结合病情,给予益气补肾、化痰通络的方法治疗,处方随症加减、坚持抗复发等方法治疗共4年零2个月后,病人病情稳定,没有再次复发。复查颈髓磁共振和头颅磁共振发现:原病灶完全消失。
治疗中风病 郑绍周善用纯中药治疗此类病,疗效甚佳。比如河南中医学院的某位退休教师,最近得了脑出血,生命指征不平稳,病情危重,家属请郑绍周诊治,郑绍周根据辨证认为:此病人属气滞血瘀型,应按活血化瘀治疗。经治疗,三天后患者病情就稳定了,再坚持服1个多月中药,基本痊愈。
治疗外感热病 所谓外感热病,即现代医学所谓的病毒性传染病,如流行性乙脑、麻疹、艾滋病、“禽流感”等。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此没有好的治法,而中医则应对自如。郑绍周说:“中医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需扶正祛邪,病魔就祛除了。”
治疗显性遗传疾病 郑绍周认为:只要没有发生畸形,中医药参与治疗,也会有一定疗效。他曾治疗过一例“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这是一种遗传性小动脉疾病,患者会出现偏头痛、脑卒中、痴呆,最终导致死亡。该患者两个兄弟因此病相继去世,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此病后,基本处于“等死”状态。郑绍周采用益气补肾为基本治法,兼以活血、化痰等治疗,至今已8年,患者病情稳定,基本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谓是“生命的奇迹”。
振臂高呼,以振兴中医为己任
在采访中,郑绍周教授情绪激昂,透露出了他对未来中医发展的担忧,以及以振兴中医、弘扬中医为己任的决心。他曾多次宣传中医并振臂高呼:让全世界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正是出于对中医的痴迷,他在学术上、临床上、科研上及薪火相传方面都深有造诣。
在学术上,他倡导衷中参西、以中医为主的学术思想。他认为:中医、西医既然是两种不同的医学模式,不能简单地认为孰优孰劣,而应该取二者之长共同为人类健康造福。
相比现代医学,中医学是以宏观的、运动的、联系的观点来研究人体与疾病,它对医学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比如:中医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退行性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些已经被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基础实验研究所证实。另外,中医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所以认识中医的优势、掌握中医治病方法,是每位中医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临床上。他总结了历代名家治疗中风病的经验,在国内较早提出了用“补肾益气”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此外,他倡导 “益气、补肾、活血、化痰”的方法治疗脑病中的多种疑难病症等。
在科研上,几十年来,他作为主要承担者,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十几项。近年来,他以“补肾解毒通络法”的科研思路,带领课题组研制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系列组方,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