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中医院,中医和中药当然是医院的最大特色。记者了解到,该院除提供传统中药饮片、代煎中药、免煎中药颗粒,还可提供单人单处方制剂,患者凭处方即可在制剂室加工成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等,方便服用,且易于携带和贮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医院的便民惠民服务不仅仅在于门诊及入院。为了提升群众满意度,市中医院在深圳首推“后医疗服务”。即门诊、住院患者离开医院后,到下次再到医院期间,医院为他们提供的服务。随访是后医疗服务最核心的一个内容。患者出院后,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短信、手机APP等形式进行随访,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用药提醒、复诊提醒等,对于一些需要反复入院的慢性病患者,还提供床位预约登记服务。
在市中医院看病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慢性病患者,他们有着自己长期追着看的“明星”医生。市中医院对这些患者“粉丝”实行标记管理,医生的排班变动、健康讲座、义诊等情况将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提前通知他们。
医院的人文关怀不仅对患者,也关爱医务人员,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让医生们干得开心、安心。
市中医院的医生很辛苦,病人太多常常要拖班,中午往往赶不上饭点。医院管理者心疼这些医生,对加班的医生,要求食堂工作人员要主动询问,送餐到诊室,不能让医生累了还吃不上一口热饭。
医院还给医生们营造更高的职业发展平台,启动中医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到2020年,要培养50位科主任、50位护士长、250名技术骨干,为光明院区储备人才。
改革亮点6
专家进社区服务到基层
去年7月,市委主要领导到医疗卫生系统调研时要求,要把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这个“看病难”问题作为突破口,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尽快拿出可行的试点方案,切实缓解市民群众就医需求。要充分利用市、区属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逐步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分级诊疗机制。
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马上就办”,去年7月底正式启动了市属公立医院“专家进社区”开展诊疗服务试点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缓解市民到大医院看病“一号难求”、“大排长队”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市中医院采取“需求—响应”模式,由社康中心提出专家数量和专科类别需求,医院按需派驻专家。医院长期派出包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中医骨伤、妇科、针灸、皮肤科等专业在内的30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进驻10家社康中心,保证每家社康中心每天有2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医师坐诊,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医院的医生,切实缓解群众的就医需求。
专家下社康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加强了社区医疗力量,使老百姓在家门口不用排队就可以看到名医,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专家到社康,对全科医师进行专科培训,提升了社区医疗水平;另一方面中医专家下社康,将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推广,让老百姓更加全面了解中医中药。专家下社康,有助于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进双向转诊的不断完善。
去年,深圳市中医院还开展了十场“中医中药社区行”活动,足迹遍布深圳的所有行政区,让居民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掌握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基本方法。
改革亮点7
“七位一体”促医院大发展
据记者了解,深圳市中医院在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高效、低廉的中医药服务的同时,已明确提出“七位一体”发展模式(即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养老为一体)的构思,以中医医疗为主体,融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为辅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以突出中医特色,最大程度满足市民看中医、看名中医、看特色中医的需求。
“十三五”将是市中医院大发展的五年,各个重大项目建设正在快马加鞭:
光明院区总规模为3000张床位,一期建设定位于满足基本医疗服务,立足深圳、辐射全国、面向东南亚;二期建设将注重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及科研教学;三期建设将突出中医特色,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治未病、老年性疾病,探索医养结合,拓展中医药养老服务,创建国家医养结合养老示范基地等。目前,医院正在高起点地规划设计光明新院区,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创新中医院发展新模式,将与国内外名校的重点学科和专科进行合作,比如引进哈佛大学的康复学科、国内一些医学院校的针灸和推拿等,把光明院区建设成为国际化、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和区域性中医医疗中心。
医院的第一门诊将改造成针灸推拿医院,改造后的针灸推拿医院将以中医康复功能为主。
医院的第三门诊部(中医特色门诊部)主要以中医“治未病”、“名中医馆”和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为主。
与此同时,深圳市中医院还将力推中医药产学研发展,将把深圳市中医药研究所迁到光明新院区,并升格为中医药科学院,为深圳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设备等产品研发服务,建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科研机构。医院还将在新院区推进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建设,提升制剂中心服务能力和研发水平,把制剂中心建设成为广东省中药研究与开发基地。
易铁钢院长向记者透露,在市民健康管理上,医院还将创新地推出创建“互联网+针灸南方基地”的模式,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针灸网络医院(互联网+针灸南方基地),向上由市中医院提供医疗资源支撑,向下调动社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社康中心)分工合作,并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共同完成健康管理服务,以此作为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面向社会提供具有完整性和延续性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