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促进了美国包括欧洲其他国家在立法方面逐渐为中医和针灸开绿灯。现在,美国已经承认了针灸是一门科学,并且在美国很多州都有专门的针灸考试,通过考试即可上岗行医,这承认了针灸的合法性。在教育方面,西方各国的一些大学,都开设了中医和针灸的相关课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医学感兴趣。
很多国家都有植物药治疗疾病的历史,但用中医理论指导的用药才能称为中药,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等问题,国外对中药的认识滞后于针灸,但近年来对中药的认识也逐步升温,植物药的开发也做了非常多研究。很多慢性病如风湿病、不孕症、过敏性疾病等的中医治疗在国外也逐渐被接纳并采用。
目前,国外中医疾病谱的主要范畴包括肌肉、骨骼组织系统和结蹄组织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遗病症。尤其是肌肉、骨骼组织系统和结蹄组织系统疾病居于首位。
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看到的形势中,中医正在被国际深入认识和接纳。
熟读经典
打铁还得自身硬,中医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如何能不辜负众人的期望,我认为首先要把中医真正的继承好,要熟读经典。《内经》、《难经》、《伤寒》、《金匮要略》、《本草经》等之所以被奉为经典之作,因为它们是古人把自然规律与医学结合最完美的产物。研习经典,一则能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二则可以学习古人构建的人体医学的框架,三则能继承古人对于疾病对于药物的经验。熟读经典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全面系统准确的领会中医的思想。中医是一个非常少有的学科,后人不知道前人是怎么想的,很多前人的思想后人只会应用而无法理解,就如经络的形成一样。我们后人无法将其来龙去脉说得清楚。
其次,一定要先回归古人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想让中医有所发展那就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在哪?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如此艰难,与这门学科抽象特点难以被一般人的认识所理解息息相关。人的思维模式不回归,对中医的理解就会有困难。回归古人思维认识自然,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宇宙的缩影,每个事物都包含有宇宙的全部信息。大到天地,小到一粒粟米,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律运行,这个规律古人用道来命名。白天晚上,阴阳交替;一年四季,五行更迭,道就在其中。气、阴阳、五行理论是阐释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理论,体悟自然,了解自然的规律,最终才能化繁为简。其方法论西医至今尚未意识到更谈不上发掘。
回归古人对药物的认识,我们对很多中药的认识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科书往往简单的归结于是古人的体验或经验总结。实际根本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如龟板为什么能平肝潜阳,乌龟为什么生长在水里从不负重而有动物中最坚硬的骨头,坚硬的东西说明质地致密,致密说明它有非常强的收敛的特性,所以能收敛外散的气,中医叫潜阳。古人的推理我们现在已很少知道了。麻黄本来是苦温到《别录》演变为辛温,我们的教科书也沿袭了这种说法,辛温发汗没问题,不是辛温就不能发汗了吗?本来麻黄不是辛味为了理论而理论,把麻黄说成是辛味,有点像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一样。中医有太多的乱象,有些是前人就给我们留下了隐患。如果能回归到古人的那种思辨方式,从根上用古人的思维去重新认识中药的药性,必将对临床有很大的帮助。历代本草必列《本草经》《别录》药物主治于前,而新加的作用于后,当今中药书,统一排版,四言歌诀形式,虽方便记忆,但药物起作用的中医机理不明,药物之间的区别更不分明;当然中药材到位还包括很多药材种植、采收、炮制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目前,中医教材较为“现代化”,如果教材编写说理不清,自相矛盾、漏洞百出,那如何让人去相信。五行、阴阳的内涵说不清楚;诊断上没有从根本上阐释清楚其原理;历代本草必列《本草经》《别录》药物主治于前,而新加的作用于后,当今中药书,统一排版,四言歌诀形式,虽方便记忆,但药物起作用的中医机理不明,药物之间的区别更不分明;中医内科,所列各个疾病,发病机理以及发生发展规律阐述不明,病因分型皆类似,为极度机械的行为,很不切合临床。我们的教材多是集几个或多个中医院校骨干教师的智慧编写出来,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何在当今的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时代,不能集全国的中医院校教师及临床中医大家之智慧,利用网络平台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如果能将现代的研究有机的应用到中药的临床中也是对疗效的一个保证。因此在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的基础上,中医也要广泛吸收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中西医各有优缺点,也各有盲区和误区,中医是横向思维(找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西医是纵向思维(从微观中找宏观现象的原因)。如果我们有了这两种思维理念,就站在了哲学的制高点,医学这门技术在这种哲学的指导下一定是高于中医或西医的那种单一思维模式。
西医长于微观,中医完全可以借鉴西医在微观方面的优势,找到疾病的关键点,或对无证可辨的病找到线索,如无症状痛风等。然后用中医的手段加以解决。再如过敏性紫癜,中医传统的认为是脾虚不摄血,或血热妄行,而根据西医的理论大部分人的诱因是上呼吸道的感染,用清热解毒药临床疗效大大提高。药疹等过敏性疾病,中医传统有用调理脾胃的办法进行治疗,中医认为人的皮肤和肠道就像衣服的里和面一样。可有些病人调理脾胃无效,从西医角度讲,胃肠的血最后都要回到肝,如果肝脏的解毒功能不好,过敏原就会随血液循环散布于皮肤,因此借助这个原理从肝论治,疗效大增。很多临床的有效病案都说明了用西医的思维可以帮助中医“抓主证”我们通俗所说的找到疾病的根。这是中西医结合理论上的一个层次。是西为中用,更好的发挥中医疗效。
当然中医能够走出国门,不但是技术上要过关,在宣传、国际学术交流、中国文化传播、贸易交流等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医这门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辨理念,有着几千年用草药治疗疾病的医学,当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时,临床能达到我们所能预期的疗效,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被世界接受将是一种必然。
(本报记者温淑萍见习记者汪晓慧采访整理)
链接
作者简介
华华:1989年毕业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