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中医的治疗规律

中医的治疗规律

发布:2016-05-10 10:10 | 来源:健康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中医的治疗规律,中医 治疗 规律 疾病

(原标题:中医的治疗规律)

导语:

151

华华

明末高邮袁体庵,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 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宜急归,迟恐不及矣。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之曰 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故以危言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乃北向再拜而去。(白话解附后)

上面一则中医小故事讲述了一位明代老中医把脉治病的事,古往今来,中医重视五脏六腑七窍的变化,遵循自然规律。秉承检查——格物致知的态度,方药——济世救人的手段,健康——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长寿——延续生命的形式。

中医药治疗疾病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所治疗的疾病基本涵盖了各个医学分支。但由于古代,对于解剖的避讳,或受限于认识世界的方法限制,所以外科的手术治疗已逐步被现代医学所取代。而对内、外、妇、儿、骨科等各科疾病的治疗都有大量经验,由于中医的认识人体的视角与西医完全不同,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实际上很多疾病的治疗犹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中医、西医都可以有治疗效果,只是效果的快慢优劣、是否长久有不同罢了。

遵循自然规律

就一个疾病来说,近些年来,中西医的认识各有不同,那么治疗路径也会不同,但由于中医认识人体的视角与西医完全不同,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如风疙瘩,中医学名荨麻疹,中医有更广的角度来认识它,各位读者可以融入中医思维,领略一下大中医学术的魅力。

慢性荨麻疹应该算是皮肤科比较复杂难治的一个疾病,其实说难治也难治,说好治也好治。有些病人五年十年的病程,吃一到三副药就可完全控制,所以中医对荨麻疹的治疗是充满信心的。当然,还做不到大多数病人都有如此的疗效,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去完善治疗方案。但很多难治的慢性荨麻疹在中药的治疗下都得以很快恢复,也足以让人看到中医治疗这种难治性疾病的优势。

很多病人的荨麻疹每天反复发作的时间很有规律性,当然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时间,中西医的认识各不同。西医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正常人分泌高峰在早晨,此后逐渐衰减,最低值在夜间20-24点之间。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处于较低的水平时,其对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和炎症反应抑制作用就会减弱,疾病易于发作,反之则抑制作用加强,症状不易发作。但这只能能解释一部分荨麻疹患者,临床中发病时间规律非常复杂,不一定是20-24点之间加重,因此难以解释所有患者。属于一个空白领域,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而做为中医来看,从很多视角对这些临床现象做了解释,如清代医书《医宗金鉴》从发病时间角度来认识论述了隐疹的治疗:白天加重用秦艽牛蒡汤,夜间加重用当归饮子治疗。

对于晚上加重使用当归饮子,我们让研究生进行过临床观察,结果为总有效率80%。说明古人的理论对治疗这个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当然夜间加重并不是单用当归饮子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中医理论中,阳虚、阴虚、血热、瘀血内阻都可表现为夜间加重。可根据临床表现加以辨证治疗。临床中治疗荨麻疹这个病,只根据昼夜的节律来分析荨麻疹还不够,《医宗金鉴》从时间医学角度为我们开了个先河。只是上午加重的如何分析?只在下午加重的如何考虑?只在午夜加重的如何考虑?中医还有子午流注的学说,不同的时间段与不同脏腑的功能表现息息相关。如果总是在子时荨麻疹发作是否要考虑邪气伏在胆经等等,中医还有六经欲解时理论,脏气法时论等理论,讲的都是不同脏腑系统和发病时间的关系,如果每天午后至傍晚发病是否要考虑邪气伏在阳明等等。

如临床治愈的一例王姓病人,男,34岁,2013年9月11日初诊。荨麻疹一年,临床特点只是表现为午后3到7点加重。处以治疗明明热的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7剂愈。一个缠绵一年的疾病,用了七付中药几十块钱就治好了。

自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是完全通过不同的视野来看待人体的变化规律,与西医的理念会有很大不同,疗效是硬道理,有效说明中医在另一个层面掌握了疾病的规律。最后也能治好疾病。在治疗方面,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都在某些疾病方面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西医达不到的。

从治未病的理念看,中医也很有优势。中医未病先治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中国人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内经》说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就是,当病已经来临在去治疗就好像渴了才去挖井,战争来临才去制作兵器一样,已经太晚了。任何一个疾病的发生都有由轻到重的过程。而且用哲学的话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疾病的发生都是需要一定条件,如果我们能够把疾病的发生条件控制住,就像我们的呼吸道在低温下病毒容易繁殖一样,如果戴个口罩不让呼吸道温度降低,则感冒的机率就会降低。因此能够用各种方法保证身体处于一个健康不失衡的状态,对任何疾病都会有预防作用。

当然早预防、早治疗是中西医共同的理念,针对疾病的好发因素加以早期干预,对我们目前遇到的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改观。如同我们常见的“三高”痛风等疾病,在30年前在中国发病率非常之低。因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的改变,这些病的发生率出现直线上升的势头,就如西藏地区虽然肉类消耗量很大,但过去没有啤酒,痛风发生的很少,有了啤酒的销售后,痛风的发生率逐渐增多。如果我们能从这些根源上去向普通民众宣传疾病,认识疾病的发生要素,那么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避免或发病的时间会明显延迟,就如心脑血管的发病年龄年轻化一样,如果饮食、锻炼都跟得上,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病率会下降或推迟,医疗费用也自然会随之下降。当然外伤、中毒等疾病除外。中医不但有治未病的理念还有治未病的实践,无论是食疗、导引、气功,食补,药补都有着西医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国际中医的发展

中医是中国的魂宝,事实上也在很久之前就被国际认识。

20世纪中叶以前,中医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一门新的医疗技术在世界各国的传播,范围较小。如欧洲主要在法国、德国、英国,传播的内容是针灸,由于当时欧洲人对于针灸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所以治疗不尽人意。区域中如亚洲日本、朝鲜等国由于地域关系,自隋唐始就不断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目前已经形成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韩医和汉方医学体系。

20世纪中期以后,尼克松访华使得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针灸热。促使西方国家对于针灸开始重新认识、接受。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接受针灸和中草药的治疗,中医和针灸诊所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