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一所62岁中医院:蕴藏着怎样的民族自信?

一所62岁中医院:蕴藏着怎样的民族自信?

发布:2018-02-11 06:14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1965年,蒲辅周(前右)到协和医院与张孝骞(前左)会诊。 ▲1955年,蒲辅周等著名中医专家从各地奉调进京,同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在广安门内北线阁成立,周恩来总理题词 “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

▲1965年,蒲辅周(前右)到协和医院与张孝骞(前左)会诊。

一所62岁中医院:蕴藏着怎样的民族自信?

  ▲1955年,蒲辅周等著名中医专家从各地奉调进京,同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在广安门内北线阁成立,周恩来总理题词 “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斌、林苗苗、侠克

  距天安门不到6公里,广安门桥畔——251年前,这里曾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城门楼:广安门。广安门明代又称广宁门,取“广为安宁”之意。

  如今,在这片底蕴深厚、曾诞生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土地上,广安门医院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宝藏,继续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宁,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两周年之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这所“62岁”的中医院,走近国医大师、中医名家、医院院长、科室负责人,一探蕴藏在这所医院里的千年奥秘。

传承发展中坚定“文化自信”

“中医药的自信,首先来自疗效,来自临床”

  12月2日,国医大师薛伯寿第二届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一整天,来自各地的近400名专家学者代表济济一堂,交流、分享、互动。

  面对众多弟子、友人和同事,81岁的国医大师薛伯寿特地穿上红色唐装,走上讲台,讲起继承恩师蒲辅周学术与医术的经验、启示、感悟。

  连国医大师都要继承他的经验,蒲辅周是何许人也?

  翻开一部厚厚的《广安门医院院史》,多幅照片上,一位面容清瘦、须发飘飘的老者或在会诊,或在临床带教——这就是1888年出生、1955年从四川奉调进京的一代名医蒲辅周。

  62年前,1955年12月19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在广安门内北线阁成立,周恩来总理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央从各地选调名老中医来京,在广安门组建了内科研究所、外科研究所,以及内科、外科、骨科、儿科等临床科室。以蒲辅周、冉雪峰、杜自明、叶心清、刘志明等为代表的20多位知名专家云集广安门。

  60多年来,一代代“广安人”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广安门医院在传染病、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针灸等方面独树一帜。

  1956年,北京地区爆发“流行性乙型脑炎”,北京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住满了患者,病魔来势汹汹,一开始死亡率非常高。

  “之前石家庄乙脑流行时用的白虎汤在北京不仅无效,病人病情反而加重。”薛伯寿说,“后来卫生部点将,蒲老任专家组组长,老师研究后提出,用温病治疗原则治疗乙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石家庄的乙脑是‘暑温’,而当年北京正值立秋前后,雨水较多、天气湿热,患者证属‘湿温’,于是采用三仁汤通阳利湿,芳香化浊,再加上杏仁滑石汤,湿去热退,一场可怕的瘟疫得以迅速遏制,蒲老诊治的患者中无人死亡。”

  “运用中医温病治疗原则治乙型脑炎 北京市不少危重脑炎患者转危为安”——1956年9月4日出版、如今纸张已发黄的《健康报》在头版横头条位置如是记录。

  当年,薛伯寿还在上海学中医,有关那场瘟疫的详情,他是后来听蒲老说的。如今,回忆起60多年前的那场“战役”,在“广安门”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满头银发的薛伯寿语调都高了一些:“这证明了中医不仅能治一般的病,危重传染病、西医不能控制的病,也能治!这个了不得!难怪周总理称颂蒲老是‘高明中医,又懂辩证法’。”

  同一时期发生的腺病毒肺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本世纪的“非典”……薛老一一数来,“中医药治外感热病、温病,疗效好。”

  研讨会上,国医大师薛伯寿薪火传承京津冀工作站正式授牌,由他编写的《蒲辅周医学经验集》首发。

  “我从1963年拜师,侍诊13载,大开眼界,整理编写蒲老医案、医疗经验,更是终身受益。”回忆起往事,在治疗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内妇儿科疑难病症方面都具有相当造诣的薛伯寿感慨万千。

  2003年“非典”开始时,薛伯寿灵活运用治疫名方“升降散”,有加有减,及时编著《“非典”辨治八法及方药》,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印成小册子赠与一线人员,被称为及时雨。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繁衍至今生生不息?真的和中医药有莫大关系。”薛伯寿说。

  多年来,“传承好、发扬好蒲老的学术思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成为薛伯寿最大的愿望。如今,他还每周出门诊,临床带教,参加保健会诊,是广安门医院看病涉及病种最广的医生之一。

  “没有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医的复兴。中医药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增强自信。”薛伯寿说。

  “中医药的自信,首先来自疗效,来自临床。”11月23日上午9点多,“广安门”门诊大楼11层一间诊室内,国医大师路志正端坐桌旁,为患者把脉看病,周围簇拥着七八位学生,有的学生已经头发花白,或已是科主任,还有两位从外地来跟师学习的,谈起自信,路老的回答简短而有力。

  路志正幼承家学,19岁起看病,集数十年临床经验,形成了以“后天之本”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路志正调理脾胃治疗胸痹经验的研究”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他是2009年政府首次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如今虽已97岁,仍坚持每周四上午出特需门诊。

  肿瘤,往往令人色变。广安门医院的肿瘤专科是全国较早成立的中医肿瘤科室之一。

  “我们历经20年研究发现,通过固本清源,中医治疗可将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3.47个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6个百分点,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研究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肿瘤科主任侯炜说,“治疗体系也被《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收录,在全国65家医院推广应用,提高了肺癌临床疗效,节省了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