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众病之王,癌症带给人类长久的痛苦和威胁,而人类也从未停止对癌症的研究与挑战。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院60周年纪念大会的间隙,专注于开发癌症早期检测技术的莱盟君泰(LAM)董事长李戍告诉健康界,42%的男性和38%的女性将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点被诊断患有癌症,而癌症早期检测的普及,使美国近20年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25%。
同一种癌症,癌前病变与癌症晚期的治愈率和治疗费用差距极大。
实现癌症关口前移,将癌症从危害生命的疾病转变为可治可控的慢性病,是李戍及其团队创建莱盟君泰的初心。
(左:莱盟君泰董事长李戍;右:莱盟君泰首席科学家顾问张康)
信念坚定,推动新医学技术的产业化
有着颇为传奇履历的李戍自认为并非专业投资人,而是不断根据兴趣和社会需求一次次跨界的创业者。仅两年就提前拿下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没多久就在亚利桑那大学担任教职;29岁管理英特尔公司辖下著名的晶圆六厂;31岁管理摩托罗拉主要研发中心;34岁就任世界50强联信/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副总裁;42岁创立后来在集成电路行业数一数二的美国捷智半导体公司;离开名企高管职位后,李戍连续投资项目、参与创业,并把企业带上市……然而,他把下半生的事业定格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推动新医学技术的产业化。
其实早在1990年,李戍就曾出于兴趣,与朋友合伙在美国开了一所名为“Ping诊所”的新医学及抗衰老中心;2009年开始积极筹谋将自己的新医学事业落地中国,因为李戍认为,中国在新一轮生物医疗技术革命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将更多世界领先技术引入中国医疗行业,在中国完成临床转化和快速产业化,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李戍判断的没错,2014年,他引入中国孵化4年的从事细胞生物治疗临床应用研究及技术服务的西比曼生物科技公司在纳斯达克主板敲钟上市。
新医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用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现身体内的亚健康状况,在早期对疾病做出诊断,实现未病先知。李戍要做的,就是投资孵化那些研发相关技术的企业,搭建一个新医学技术的转化平台,将实验室里的先进技术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诊疗方式。LAM应用而生,李戍担任董事长。
目光前瞻,聚焦无创ctDNA甲基化癌症早期检测
无独有偶,早在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张康教授,也是第六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分论坛的主持之一,就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循环肿瘤DNA(ctDNA)中特定位点的甲基化分析。而对技术和商业都充满敏锐的李戍,对张康团队的研究成果如获至宝,共同致力于将甲基化技术应用到癌症的早期检测。
据李戍介绍,张康教授和他的同事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展甲基化与癌症研究的团队,在无创ctDNA甲基化肿瘤早筛早诊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目前,通过中美团队的合作研究,不仅揭示了DNA甲基化可作为四种常见癌症——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的重要标志物进行癌症的诊断和预后,对四种癌症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文章已发表在《PNAS》),而且通过历时5年、超过30000份血液样本的反复摸索和验证,从权威的TCGA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的48.5万个甲基化位点中筛选出和肝癌发生密切相关的DNA甲基化位点,并在接近2000例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群验证了其准确性的肝癌早诊模型,解决了从极微量的血液游离DNA中检测肝癌特异性的甲基化改变的国际性难题,破解了肝癌的“身份指纹”,突破了肝癌常规检测的瓶颈。(文章已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尤其是‘肝癌指纹’的破译,受到业界高度的关注及认可,甚至成为微博热搜。
知名科普作者李治中(菠萝)为进一步了解“肝癌指纹”,专门拜访了张康教授并对张康教授和团队的工作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甲基化是一种DNA上的化学修饰。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不仅有特定的基因突变,还有特定的DNA甲基化修饰。后者就是新闻里提到的所谓“癌细胞指纹”。那么什么东西决定一个基因是否被激活呢?靠基因的开关。“DNA特定位点的甲基化”就是一种基因开关。
而这样的技术成果主要可以应用在三个方面:(1)发现了肝癌细胞的特定开关组合,也就是肝癌的“甲基化指纹”;(2)证明了通过分析血液里的DNA,就能辨认是否存在这个“指纹”,从而判断是否有肝癌(癌症筛查),风险如何(预后判断);(3)通过监控血液里肝癌“指纹”变化,能够判断治疗效果以及是否复发(肿瘤监控)。
更令人兴奋,这种方法是普适的。只要比较不同癌细胞和正常组织,就可能找到所有癌症类型的“甲基化指纹”。
目前LAM基于该技术已推出用于正常或高危人群的迈赛普TM泛癌精准早筛、迈赛思TM单癌种辅助诊断以及迈赛安TM肿瘤预后监测项目,尤其是迈赛思TM—肝癌检测弥补了常规检测手段AFP和超声在肝癌诊断中存在的漏诊。
忠于应用,打磨可规模化的检测产品
既有对新技术的敏锐认知又有丰富商务经验的李戍深知,一个技术从理论雏形到最终的应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第一步是科研,实质上就是方法学,就是我们用什么来做甲基化;第二步则是如同大海捞针一般的临床研究,用大量人群做大数据机器人学习,花费时间和金钱‘捞几个针’;第三步是产业化阶段,找到的几根针,怎么把它变成低成本、规模化、重复性强、质量高的产品;而最后的商业化阶段,则是可以在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为医院提供服务。
很显然,以上每个阶段要求的人不一样,从科学家、临床专家到企业家,所要求的学术背景也不一样,涉及到生物学、临床、计算机……,“所以产业化的难度在这里”。李戍表示,莱盟君泰的团队已经搭建成型。
莱盟君泰最终的目标是把癌症早期检测技术直接落实成可规模化使用的产品,像常规体检一样在广大人群中使用,也就是产品一定要接地气,这一点跟互联网的产品思路接近,张康在现场报告中也提到,基于数字PCR的肝癌检测项目已经产品化,正在申报CFDA。 李戍坚信,“医学靠的是硬功夫”。
行医救命,实现更多癌种的早期检测
据张康介绍,他们其实不仅找到了肝癌指纹,还有肺癌指纹、乳腺癌指纹、结直肠癌指纹、胃癌指纹和胰腺癌指纹等等。
张康充满信心,下一个无创ctDNA甲基化检测将针对乳腺癌。“乳腺癌在中国发病率高,而现在对乳腺癌进行的生物标志物并不成熟,要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早期检测很重要,所以我们第二个将攻克乳腺癌。
采访接近尾声,李戍向健康界总结道,作为科技行业的资深创业者和投资人,他认为一项科技是否能够产业化,可以追问三个问题,并看是否可以对以下三个问题给予肯定回答:第一个问题是,是不是已经做了成千上万例临床?第二个问题,获得的大队列数据是不是可信,是不是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通过了顶级专家的评估,并且有很高的可重复性?第三个问题是,具备了到国际上最严格的评估机构申报的条件,比如说去FDA申报。
“通常看项目时,首先问这三个问题,大多数在第一个问题会就卡壳,而莱盟君泰则是三个问题都可以确定无疑的肯定回答。”他不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