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要到了能吃螃蟹的时节了,对于孕妇来说,能不能吃螃蟹却成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孕妇吃螃蟹会流产,宝宝生下来会吐泡泡、走路不好看”之类的说法就让孕妈妈们将信将疑。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螃蟹:这个锅我不背......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例子。去年中秋前后,有位怀孕 6 个月的孕妈偷偷吃了两只大闸蟹,家人担心会出问题,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出人意料,孕妈一切正常,今年春天还足月顺娩了一个健康男婴。
不过,螃蟹这种食材含有丰富的异性蛋白质(易引起过敏的外源性蛋白质),以及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等特性。
建议怀孕 12 周以内最好不吃螃蟹,12 周后,可以根据以下注意事项适量进食:
清洗后彻底蒸熟,水沸后再蒸煮 30 分钟左右。现蒸现吃,食用时要去除螃蟹的鳃、胃囊、内脏,每次 1 - 2 只。如果孕妇对螃蟹过敏或从来没吃过螃蟹,就不要冒险试吃啦。
孕妇患有胃肠道疾病、痛风或高尿酸(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暂勿食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的孕妇少吃、不吃蟹黄。
河蟹死后,微生物含量迅速升高,其体内的致病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同时蛋白质加速分解后产生的组胺可使食用者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就算是刚死的河蟹也不要吃,而且就算把死蟹煮熟煮透,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海蟹生长环境特殊,打捞出来后极易死亡,但海水中盐含量高,螃蟹体内外细菌较少。因此,及时冷冻且保存完好的死海蟹是可以食用的,但也不能存放过久。
有的地方时兴吃生螃蟹,但这样吃有健康风险。生螃蟹经过高度酒、酱油、芥末、醋等调味料腌制后,并没有彻底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建议螃蟹要彻底熟透了再吃,可蒸可煮,最好现做现吃。
螃蟹和柿子不能同吃的说法流传已久。柿子中含有鞣酸,能与螃蟹中的高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鞣酸蛋白,当胃酸较多时,鞣酸蛋白和食物中的果胶、纤维素等,把食物残渣粘合在一起,可以在胃内形成胃柿石,造成胃部不适。需要注意的是,未成熟的柿子鞣酸高达 4%以上,但成熟后的甜柿子鞣酸含量低到 0.1%以下,含量非常低,对人体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所以,螃蟹和成熟的甜柿子一起吃没问题,多次科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还有一些关于螃蟹的其他传言我在这里有必要说说:
真相: “注水”成死蟹难卖出。
给螃蟹注水增重一说违背常理,螃蟹等生物,用针筒注射液体后都会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可能死亡,死蟹卖不出去。用针筒给蟹注不明液体,实际上是浙江当地酒席上的一种做法,是在蟹烹饪前,往螃蟹注射黄酒等调料,而且这种烹饪方式只集中在梭子蟹或青蟹等肉蟹中。而大闸蟹,则根本没有注水的必要和可能性。
真相: 横纹肌溶解症病因复杂,不能让螃蟹背黑锅。
目前并没有明确医学证据,证明该病与螃蟹及其他的海鲜有直接的联系。造成横纹肌溶解的因素有很多,特殊体质的患者若服用某些药物、运动过度、酗酒或服用过量安眠药导致长期维持某一睡姿而造成局部肌肉压迫等,都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些人是因为食用了不新鲜的死海鲜,或者事后大量运动等种种综合因素,致使病情加重。目前业内有观点认为,河鲜致病的机理尚不明确。
真相: 人用药喂蟹或致螃蟹大量死亡。
市民概念中的“激素”主要为孕激素、雌激素或雄性激素等人用激素,但从科学角度而言,人用激素大闸蟹未必能获益。螃蟹属于无脊椎类动物,与人相差甚远,投入人用激素或避孕药进行喂养,药物影响本身就不明确,也无法判断药效,即使人用激素对螃蟹生长有效果,但更多可能是不明确的药物作用,导致螃蟹出现大量死亡,对于养殖户来说,这种风险一般都冒不起。大闸蟹都使用饲料、螺蛳或冰鲜(小鱼)等喂养,大闸蟹性腺通过自然发育成熟,提高蟹膏的饱满度。
真相:大量用抗生素会破坏养殖水体。
大量使用抗生素与现代水产养殖是相悖的,现代水产养殖模式中,养“水”是养殖的前提,即在养殖前先在养殖水域中种水草,其次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使水质稳定,再进行养殖,但如果在其中投入大量抗生素,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可能会使水体中的微生物大量死亡,破坏养殖环境。实际上螃蟹出现病害,可以采用抗生素拌饲料的形式进行治疗疾病,而且拌料比例、投放周期都有明确规定。
看雄雌:农历八、九月里挑雌蟹,蟹黄多,九月过后选雄蟹,蟹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