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1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重塑健康观念 建设健康中国(3)

重塑健康观念 建设健康中国(3)

发布:2016-01-03 15:29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第一,建立新型健康政策体系。我国现行健康政策体系依然停留在“有病看� ⑽薏〔樘濉钡囊搅莆郎裉逑怠R簿褪撬担蘼凼谴笳秸耄ń】档缆费≡瘛⒙废咧贫ā⒎⒄拐铰怨婊⑿姓橹柚煤椭贫劝才诺龋故蔷

  第一,建立新型健康政策体系。我国现行健康政策体系依然停留在“有病看病、无病查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就是说,无论是大政方针,包括健康道路选择、路线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行政组织设置和制度安排等,还是具体的服务保障措施,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多元化的大健康政策保障体系。我认为,必须从健康本身入手去研究健康问题和健康发展规律,设计制定有利于保障国民健康的国家政策,包括发展战略、行政管理机构、制度建设和运行规划措施等,探寻更多元化的保护和增进健康的方式和方法,系统完整地构建一个完善合理的国家健康政策保障体系,从而保证整个国家的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的良性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可持续。

  第二,建立新型健康学科体系。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如果我们要走一条新的“医养强生”的健康发展道路,那么我们的理论基石是什么?当然不能再是医疗卫生所倚重的疾病学理论,而是要考虑发展和创新“健康学”理论体系。同时,人类目前正面临的健康危机和医疗危机,也倒逼我们必须建立并发展完整的健康产业体系,而要发展健康产业也必须有健康学科理论和健康技术体系作支撑。由此可见,健康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建设和创新是极为重要的。然而目前对健康学科理论和健康建设技术方法的研究、开发应用等是很滞后的,甚至是缺失的。这也正是现代医学在近一二百年来所忽视或遗漏掉的内容,现代医学囿于“疾病思维”而将其主要力量投入到对疾病的研究和镇压上,并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更有甚者,只从疾病的角度来理解和定义健康,继而主宰整个健康事业,即在健康发展战略上一直采取的是防御性战略(防病)和攻击性战略(治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失策,以至于我们没法全面地认识健康,也没能创建系统的健康学科理论体系,更没有创造发展出更好的建设健康的技术方法和增进健康的产品来。为此,要想真正拥有健康并做好人类健康事业,就必须发展创新相对独立的健康学科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其首要任务就是要系统地研究、认识了解、测量辨识机体自身的健康机制和能力,而“健康建设技术”或“健康服务方式”则要主动帮助、调节、建设和提高机体的这些自我健康机能或活力,这是一个积极主动建设和强大我们自身健康机制和能力等要素的过程。只有建立和完善这样的健康学科理论和健康技术体系,才能为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过,仅有完善的健康学科理论体系还远远不够,必须有建设健康的人才,即必须培养一大批训练有素的高素质健康技术专业服务人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健康理论和健康技术人才的培养训练是有难度的,因为它不同于医疗技术人才可标准化、大批量快速复制,因此,精心研究制定有可操作性的健康人才培养规划更显必要和迫切。

  中国经济时报:请问您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有什么看法,对其发展前景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黄开斌: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迅猛,但多限于医疗卫生产业内,仍是医疗卫生“一头独大”,这是健康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是非常令人堪忧的。对此,我在想,医疗卫生产业是否能代表整个健康产业的未来?健康产业到底是以什么来作为主导?健康产业的分类标准和体系规划值得认真构建与完善,这些都是我们这个课题想要弄明白并定位清楚的。

  在这里我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第一,医疗卫生作为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产业已经是很先进和完善的了,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的。但是,医疗产业是一个很特殊的产业,就像每个国家的军工产业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和掌控一样,不可以完全由市场化来决定。否则,医疗产业将很容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给健康和生命带来极大的不利。

  第二,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资本、互联网等元素,离开资本或经济妄谈健康服务或健康产业也是痴人说梦。就是说,中国健康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经济模式,包括健康投资、健康保险以及其它金融服务等。为此,我们在设计规划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体系,乃至健康获取方式、健康教育形式、健康事业运行方式等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和利用健康经济杠杆作用和互联网的整合效应,等等。

  第三,关于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坚持健康文化创意产业优先原则和突出“医养强生”为主体的发展思路。我很看好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因为我国在健康领域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资源优势,即中国的传统医学或中医就是最大的特色和资源,在我国还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交融产生的新的医学模式,如脊柱医学、脏腑医学,以及健康学科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的创建等。这些为我们走“医养强生”的健康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难题准备了现实基础。历史上,我国的确曾经很成功地完成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即按照其心目中最好的西方模式来构建基础,然后迅速利用本国自身的独特资源创新、创造来加以补充和完善,例如,在移动通讯和高速铁路领域,中国就是名副其实地学习、整合、创新和超越西方而成为全球领导者的。那么,在健康领域,我更加坚信,勤劳、智慧、善于创新创造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以中国式方法的“大医改”和“医养强生”的健康发展模式成为全球的领导者或楷模,造福全人类。

  中国经济时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您认为如何推进才是正确的选择?

  黄开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确是一项新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更是一项硬性指标。可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这里,我再次指出,只用“医疗卫生”方式是不可行的,必须以“医养强生”方式为主导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种方式是针对健康去建设而强大,不是“医疗卫生”方式针对疾病去防治而保卫。因此,“医养强生”作为主导方式,要担当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责任,以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责任编辑: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