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中国人口报)建设健康中国,为幸福生活奠基

(中国人口报)建设健康中国,为幸福生活奠基

发布:2016-08-30 11:15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中国人口报)建设健康中国,为幸福生活奠基-新闻频道-和讯网

  不可或缺的“健康守门人”

  8月3日下午4时许,盛夏炙热的阳光直射下来,室外气温高达37℃。家住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桥街道永祥社区腾达家园的杨大爷家里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客人们身穿绿色工作服,手提医药包,神情和蔼,语气轻柔,自报姓名后便为87岁的杨大爷测量血压、心率,探察舌苔。原来,是杨大爷家签约的社区家庭医生、护士上门服务来了。

  杨大爷和妻子都上了年纪,杨大爷还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和耳聋,儿女不在身边,小病小痛上大医院不方便,即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横穿过川流不息的公路,天气又热,既不安全又易中暑。街道卫计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社区家庭医生、护士上门服务,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经测量,杨大爷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是126毫米汞柱、70毫米汞柱,心率基本正常,只是感冒引起了扁桃体发炎和咳嗽,吃点药就没大碍了。

  自机构改革以来,街道卫计办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相配合,整合行政和医疗资源,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送到居民和流动人口家中。“全街道共有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我们组织安排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开展健康巡诊,轮流排班,上门服务,群众很满意。”带队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泽春介绍,“自2015年4月首个家庭医生在街道怡园社区签约以来,目前,全街道1400户家庭签约了家庭医生。”

  上海市实施的家庭医生制度受到群众的认可。上海从2011年起在全市逐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试点,组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志愿者等共同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开展长期稳定的签约服务。以此为基础,从2015年起,上海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可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优先满足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健康评估,掌握健康需求,进行分类管理,提供针对性服务。

  据第三方测评,上海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知晓率达88%,表示找家庭医生就诊方便的居民达92.1%,对家庭医生服务态度与服务效果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5.5%和89.1%,位列上海市服务性行业首位。签约居民普遍反映签约后无论是就诊便捷度、服务针对性,还是费用负担,均切实获得改革红利。

  “健康中国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月14日,在天津博物馆,天津健康大讲堂市级精品讲堂正在举行,讲堂请来了天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华庆为市民举办讲座,将近4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这一天的主题是“掌握防癌密码”,王华庆从癌症的起源讲起,重点讲解了如何进行三级预防,还特别指出定期全面体检对早期筛查的重要性。讲座结束后,市民们纷纷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王华庆一一耐心解答。之后,这场讲座在新浪网天津健康频道播出,达到了二次传播的效果。7月期间,天津区县级健康大讲堂共计开展23场,内容包括夏季肠道传染病及卫生常识、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女性生殖健康、九种体质辨识养生、骨关节疾病防治等,参与市民3200余人次。

  个人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2008年开展的第一次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当时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人数的比例是6.48%;最近的一次监测2014年完成,比例上升到9.79%。尽管健康素养水平的增长还很缓慢,但全社会已经认识到了掌握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各地各部门都搭建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倡导活动,例如2014年9月启动的“健康龙江行动”,已成为黑龙江省广大城乡居民心中的品牌活动。

  黑龙江成立了省级“健康龙江行动”医学专家组,在省医学会各分会会长、副会长和省保健局专家中遴选出214位医学专家,组成专家团队,深入机关、学校、乡村、社区和媒体等开展“健康龙江”大讲堂等传播活动。省委组织部和省卫生计生委合作,在龙江先锋网开辟“健康龙江”专题栏目,并在全省开展“健康龙江·省城名医进站点”活动,已有20名医学专家深入行政村站点开展健康讲座并通过互联网同步直播到全省9985个站点,受众达百万之多。省卫生计生委制作由63块展板组成的“健康龙江·健康知识系列展板”20套,分发至市级卫生计生部门,组织开展全省健康知识巡展活动。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等部门组织专家普遍开展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和进家庭“五进”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健康龙江”健康健身知识大讲堂活动近1000场,约600多万人次受益。

  活动开展近两年来,据统计,黑龙江省居民健康知识和理念具备率已由2012年的10.7%提高到14.2%。掌握知识,付诸行动,人们离健康越来越近。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城乡落地开花

  在北京市东城区龙潭健身气功站点,年过六旬的负责人吕世荣身板挺直、气色红润,初次见到他的人都想不到,20多年前,由于腰椎间盘突出,他行动困难,甚至不能行走。1997年他开始接触学习太极拳,当时练一会儿就要休息一会儿,慢慢地身体有了好转。2003年吕世荣开始自学练习健身气功,并逐步开始在辅导站里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站点学员从最初的20多人逐步发展到200多人。近年来,他先后应邀出访10多个国家,教学人数近9000人次。可以说,健身,改写了吕世荣的人生。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一批典型,其中,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城市发展新区功能定位,探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积极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城市是生动的实践。

  万盛经开区作为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编制实施的联系点城市,全民健身设施遍布城乡。该区已建成2个标准化羽毛球馆,还建有羽毛球公园,户外羽毛球场地已经超过500块。此外,该区还结合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着力打造6个全民健身基地、30个运动主题公园,建设联接各个景区的健步、骑行步道500余公里,并在10个镇(街道)建设镇级全民健身中心。该区的室内场馆实行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室外场地和设施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全区所有学校的体育设施在非教学活动时间免费向社会开放。同时,改造老旧小区配套体育设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全部行政村,形成布局合理的区、镇、村三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和10分钟健身圈。

  据统计,万盛经开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2015年达到56.7%,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3.2%。来自人社部门的数据显示,万盛经开区医保费用支出增幅也从2014年的29.4%下降到2015年的19.2%。

  如今,“健康中国”不再只是一幅蓝图,它的实现路径看起来虽然复杂,但只要全社会行动起来,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终能一步步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