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10日讯(通讯员 徐珊 记者 邓桂明)治疗帕金森病,让患者像安装心脏起搏器一样,在脑内植入一个脑起搏器,医生通过互联网对这个起搏器进行远程调控,使脑起搏器达到更合适的状态。今日上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帕金森病友会活动现场,医院神经外科刘博副主任医师通过一台电脑和APP端口演示了无线远程脑起搏器程控技术,为王先生安装的脑起搏器进行开机和调试工作。目前,这是湖南首次利用远程调控平台为患者进行脑起搏器调节。省脑科医院开展的这项远程程控技术,患者不用来医院,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络远
原标题:远程程控技术来了 湖南帕金森患者足不出户即可看医生
华声在线4月10日讯(通讯员 徐珊 记者 邓桂明)治疗帕金森病,让患者像安装心脏起搏器一样,在脑内植入一个脑起搏器,医生通过互联网对这个起搏器进行远程调控,使脑起搏器达到更合适的状态。今日上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帕金森病友会活动现场,医院神经外科刘博副主任医师通过一台电脑和APP端口演示了无线远程脑起搏器程控技术,为王先生安装的脑起搏器进行开机和调试工作。目前,这是湖南首次利用远程调控平台为患者进行脑起搏器调节。省脑科医院开展的这项远程程控技术,患者不用来医院,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络远程调控,就能将设备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极大地方便了出行困难的患者。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帕金森病日,而今年是世界帕金森病发现200周年,中国开展诊治工作40周年。为了更好的普及帕金森病的相关诊疗知识,今日上午,湖南省脑科医院举行了大型帕金森病友会活动,除了神经内、外科专家进行现场义诊外,专家们还分别就帕金森病内外科治疗及帕金森病友康复护理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为前来参加活动的病友及家属答疑解惑。此外,4月5日—4月30日,该院神经外科免费为帕金森患者提供门诊就诊及脑起搏器的术后程控。
远程程控技术 患者足不出户得到有效治疗
“30多岁就被诊断患上了帕金森,我真的想不到,为什么这个老年疾病却盯上我了呢?”46岁的王先生是湖南邵阳人,10年前,36岁的他开始出现症状,从一开始的手脚发抖,到后来出现僵直,再到说话吐字不清,王先生也曾四处求医。2008年,王先生被诊断患上帕金森病。
“刚开始吃药还是有效,但随着时间推移,我自己都能明显的感觉到药效在减退,剂量越加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由于右侧肢体的症状较明显,2012年12月,王先生在省脑科医院进行单侧起搏器治疗,术后右侧肢体抖动、僵硬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但随着病程延长,对侧肢体症状逐渐加重,今年2月,王先生再次来到省脑科医院,更换为双侧型脑起搏器,术后双侧症状均控制良好,目前在外打工。
不过用脑起搏器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根据病情进展定期调试参数,使得电脉冲信号能更好地抑制异常脑神经信号。就这样,在外地打工的王先生还得专门跑到长沙进行调试,这实在是一件费事又费力的事情。
今日,在帕金森病友会活动现场,省脑科医院刘博副主任医师现场演示远程程控技术,对安装在王先生体内的脑起搏器进行参数调整,并通过视频和语音平台与王先生进行沟通,观察王先生的身体反应情况。通过远程联网,患者可以很清楚地知晓自己体内脑起搏器的各项参数是否正常、电池电量是否足够等。仅耗时15分钟,王先生的症状基本消失,可以独立行走了。
“远程程控技术是医生对脑起搏器术后患者采用非面诊方式,通过特定平台利用网络和数据传输方式来实现对患者长期随访和跟踪治疗的一种技术手段,”黄红星主任介绍,“以往,调节参数需要医患面对面完成。帕金森病患者要定期往返医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现在,医生通过视频询问、观察患者病情,通过远程程控技术对脑起搏器的进行调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年轻人也会患上帕金森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约为1.7%,男性略高于女性。该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且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率近20年增长20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帕金森患者已近300万。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近年呈现年轻化趋势,帕金森病的发病高峰人群由55岁以上提前到了50岁以上,“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约占总人数的10%。
黄红星介绍,现在,30多岁的年轻患者也屡见不鲜,医院接诊过最年轻的帕金森患者仅有13岁。28岁的李静(化名)13岁就开始出现动作僵硬、不灵活等症状,被诊断为帕金森。由于家境贫寒,未在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只是依靠药物维持生活,近1年来她更是出现了明显药物副作用——异动症,全身扭动,老是控制不了。
帕金森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毒素等综合因素有关,目前尚未找到帕金森病的确切发病原因。“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手脚震颤,或动作僵硬,或行动迟缓,那你可以判断他(她)很有可能患上了帕金森病。”黄红星说,当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建议及早到专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尽早就诊,早期治疗。
黄红星介绍,目前省脑科医院运用的是“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俗称“脑起搏器”。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患者头部植入两根细微电极,连通埋在胸壁皮下的脉冲发生器,可以通过发射微电脉冲改善神经核团的功能,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消除震颤。据了解,迄今医院已完成超过200台次脑起搏器手术,效果非常理想。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运动则是另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家人应多给予鼓励与赞赏,以帮助患者更好的锻炼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