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多部门联动解决“因病致贫”

多部门联动解决“因病致贫”

发布:2016-03-15 21:1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十三五期间,如何甩掉贫困的帽子、共享新时代的成果,成为安康市民关心的话题。3月8日晚9时,全国人大代表、安康市委书记郭青...

“十三五”期间,如何甩掉贫困的帽子、共享新时代的成果,成为安康市民关心的话题。3月8日晚9时,全国人大代表、安康市委书记郭青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介绍安康市脱贫攻坚的举措和精准扶贫经验、做法,客观分析安康市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剖析现状:七大致贫因素中“因病致贫”占比最大

据了解,截至2015年12月底,安康市精准建档立卡的系统内实有贫困人口58.17万人。对此,郭青介绍说,按致贫原因来分类,共有七大类致贫因素。其中,因病致贫有17.09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9.39%;因缺技术致贫的有12.36万人,占21.25%;因缺资金致贫的有9.69万人,占16.66%;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有5.78万人,占9.94%;因学致贫的有3.99万人,占6.86%;因残致贫的有4.11万人,占7.07%;还有因其他原因致贫共计5.15万人,占8.83%。

郭青表示,这些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的负担比较重,返贫率比较高。其中在因病致贫的人口当中,农村的慢性病像风湿病、尘肺病、精神性疾病、心脑血管等疾病达到10.2万人,占因病致贫人口的59.7%。现在对这类人群的救助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政部门、新农合大病保险以及“一事一议”这四种渠道,但目前各种政策还未完全覆盖到位,贫困群众自己还要承担部分医药费,有的每年几千元,有的数万元,负担沉重。由于慢性病贫困患者大都不能自愈或很难自愈,患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很难通过产业或其他方式实现脱贫,这是制约整个贫困山区在2020年前全部稳定脱贫的一个重要因素。

落实责任:医疗单位医生结对帮扶慢性病患者

对此,郭青提了三个具体建议:

一、分类施策。对于以门诊治疗为主的贫困群众中的慢性病患者,建议出台加强慢性病医疗救助的政策,提高报销门诊药费的比例;对于采取住院治疗的享受新农合、城镇医保、民政救助等医疗费用补助后,仍然无法承担费用的,再次给予补助;补贴的额度应和收入情况挂钩,无任何收入来源的,应加大兜底的力度。

二、建立机制。慢性病患者的救助现在涉及扶贫、卫生、民政、人社、残联等多个部门,要实现大病、慢性病家庭脱贫必须建立机制。救助资金和惠民政策统一调度、整体落实,防止部门间各自为政。

三、落实责任。对以慢性病致贫的“硬骨头”要落实责任,配备专门的人来“啃”,比如安康市已经落实市直和市管医疗单位首批200名医生结对帮扶200名慢性病患者,这个办法目前各方面反响比较好。

扶贫搬迁:难点在于解决就业将推进群众就地就近增收

谈到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郭青指出了三个关键问题,也就是要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其中,搬得出比较好解决,因为如果不搬,每年都要面临房子被洪水冲垮的危险,所以农民的积极性是有的。难点主要在于就业,如果就业解决不好,群众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会回到山上、跑到外地。因此,安康市不遗余力地推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郭青介绍说,解决搬迁户的就业,目前有几种模式:比如以宁陕县皇冠镇为代表的“社区+景区”模式,贫困户通过景区服务、景区经营、林间种养“三个三分之一”实现脱贫;以汉滨区京康农业园区为代表的“社区+园区”模式,返乡创业者在搬迁社区周边投资建设农业园区,856户贫困群众实现流转土地收益和园区就业增收;以平利县为代表的“社区+家庭手工业”模式,建立社区家庭式就业孵化基地,加工高频变压器、手机震动器、耳机等电子元件和棉鞋、手套服饰加工等产品,全县已创办社区工厂32家,吸纳搬迁群众1500余人就业。

郭青表示,“十三五”期间,安康市将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市稳定脱贫。 综合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