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霍勇委员:管好“坏”胆固醇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霍勇委员:管好“坏”胆固醇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发布:2016-03-10 11:38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霍勇委员:管好“坏”胆固醇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 新华网 于耀东摄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宫晓倩)过去几十年,我国应对心脑血管疾病做了很多的努力。目前,高血压筛查及糖尿病管理已经被纳入到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中,但是还缺少血脂管理。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基于此严峻的形势,呼吁政府把血脂管理纳入到公共卫生服务当中,“这样才能使我国从总体上控制三高,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率下降”。

警惕“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数据显示,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在总死亡的比例已超过40%。

“近二三十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加,血脂异常占了很大的比重。”霍勇指出,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血脂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据了解,检测血脂常规指标有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常被称为‘坏’胆固醇,在血脂检测指标中,最重要的便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霍勇解释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旦升高,血管便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

据悉,不同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指标不同。霍勇介绍,对一般人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130mg/dl以内;对于有心脏病或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来说,指标最好不要超过100mg/dl;对于疾病相对严重,如患有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患者,指标不要超过70mg/dl。“当然,在一定范围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越好”。

早期血脂筛查应该尽早纳入我国慢性病防治规划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提示,心血管疾病防控获益中,控制胆固醇异常危险因素所带来的贡献是最大的。据报道,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心脑血管疾病事件死亡率就出现了“由升转降”的拐点,美国1980-2000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约一半,产生这种效果最重要的是人群总胆固醇水平的控制。

霍勇指出,这一国际研究数据对于我国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上来说是可以充分借鉴的。他呼吁,建议把胆固醇管理上升到国家疾病防控战略层面, 加大政策干预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公众教育力度。

第一,早筛查、早治疗至关重要,早期血脂筛查应该尽早纳入我国慢性病防治规划;由政府主导,尽快将血脂管理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城乡居民提供慢性病综合管理,提高我国慢性病防治的成效。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而已经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梗,卒中等)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及时防范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

其次,在不断加大血脂管理的政策干预力度的同时,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和疾病防治工作者相关能力建设,加强规范化临床指南的实施,健全切实有效的绩效评估考核系统和激励制度。

“预防+治疗” 积极应对“坏”胆固醇偏高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应如何应对?霍勇指出,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适当地控制饮食,减少脂肪、胆固醇、糖的摄入,增加运动,戒烟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此之外,患有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要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

据了解,他汀类药物主要用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是降脂治疗方案中最关键的一类药。“临床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最少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30%的死亡率和30%的的发生率。”霍勇指出。

据悉,他汀类药物包括多个种类,例如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不同他汀种类的药物强度不同,通过血脂检测分析,医生会根据不同的血脂升高的种类、危险分层, 建议药物用量水平及强度。”霍勇表示。

霍勇建议,患者一旦确诊,要尽早地服用他汀类药物,特别对于明确有冠心病、脑卒中患者来说,终生服用非常有益。“现代研究表明,服用他汀类药物时间越长,患者受益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