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十大疾病科技攻关的“北京模式”

十大疾病科技攻关的“北京模式”

发布:2016-01-31 04:20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吴昊十大疾病科技攻关提升了北京医学科技创新水平,保障了市民健康。上万家医疗卫生机构、近九万名职业(助理)医师、超过11万张医院床位……与丰富的医疗卫生

  十大疾病科技攻关提升了北京医学科技创新水平,保障了市民健康。

  上万家医疗卫生机构、近九万名职业(助理)医师、超过11万张医院床位……与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的是近年来北京严峻的疾病形势,以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为代表的十大疾病,成为首都急需破解的民生难题。

  如何推动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医疗卫生资源为人民健康服务,开展十大疾病科技攻关,是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上任以来首先思考的问题。2010年,北京市科委启动实施了“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旨在促进首都科技、医疗资源的大整合,推动科研、卫生机构的大协作。

  1月18日,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计委召开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2016-2020年)”启动会,这标志着第三期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正式起航。

  构建大协作网络

  据介绍,“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由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两部门于2010年初开始联合组织实施的一项惠民行动,主要目的是针对威胁北京市民健康最严重的十大类疾病进行科技攻关。该项工作计划自2010年起至2020年结束,分三期实施。

  闫傲霜介绍说,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是通过政府主导、京区多方优势医疗资源共同参与,促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疾病防治各个环节技术难题的有效解决,在提高首都重大疾病防治整体水平的同时,为满足首都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北京市科委、市卫生局在征求医疗卫生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以“四高”为标准(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科技在疾病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程度高),筛选出严重影响市民健康的十大疾病作为医疗卫生科技工作重点。

  十大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四类传染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慢性肾脏病、脊柱和关节病等六类慢病。

  北京市科委成立了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专家顾问组,全面指导各项工作。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确定了十大疾病科技攻关项目领衔专家,由领衔专家牵头组建集成多家优势医院的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团队。此外,十大疾病每个领域项目采取领衔专家责任制,由项目领衔专家负责编制各疾病领域中长期科技实施方案,并围绕各类疾病的防治现状及科技需求,确定近期各类疾病防控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重大项目组织方向。

  据介绍,目前十大疾病科技支撑体系成员单位由一期工作的88家扩展到二期的149家,形成了由12位领衔专家和100余名核心专家队伍组成的专家团队、149家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研究示范网络。第三期工作的参与团队、参与机构仍在不断增加。

  该项工作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和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据介绍,工作实施中,北京市科委负责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组织科技攻关;市卫生局负责健康促进和成果推广;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委宣传部、市中医局、市药监局等相关委办局相互协作共同推进。

  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此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刘晖曾介绍了“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前两期的工作成效。他表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搭建十大疾病科技支撑体系及十大疾病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等做法,北京地区医学科技工作布局已基本形成,北京医学科技创新体系逐渐完善。

  在十大疾病科技支撑体系中,每类疾病科技支撑体系都由一名领衔专家、若干名核心专家和一支科技攻关团队组成。

  通过该工作的实施,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建设,为医药创新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原始性创新资源,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真正转化。据悉,该数据和样本资源库由京区14家医科院所参与建设,现已收集病例7万余例,采集标本12万余份,入库样本70万余份。

  此外,通过前两期工作的实施,已形成10项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研发出300余项新技术、新方法,共制定136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其中55项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指南和规范。

  例如在脑血管研究领域,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早期预防和治疗的难题,北京天坛医院联合全国17个省(直辖市)的114家医院共同完成了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该研究成果为轻型卒中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改写了中国脑血管病治疗指南,使得该成果已经在全国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同时也改写了国际指南,成为国际范围内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介绍。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为牵头单位,按照“4+6+6+6”模式组建了团队,即4家三级专科医院、6家三级综合医院、6家二级专科医院、6家社区医院共192人,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诊治和康复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国内率先建立和推广全病程综合、规范化治疗及康复的关键技术。

  “研究成果不仅为北京制定精神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数据,而且为中国精神疾病治疗指南的修订及临床路径的制订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为国际指南的修订提供了参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辛说。

  刘晖介绍,北京市还筛选了170项科技成果共向5000家(次)医疗机构推广,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占推广机构数量的50%以上,培训医师1.5万人次;10项研究成果转化成政策,或为制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16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十大疾病11家牵头单位中有6家成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推进科技攻关机制创新

  在巩固和深化前两期工作的基础上,北京市科委今年适时启动了“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第三期。据悉,三期工作实施方案——“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2016-2020年)实施方案”已经编制完成。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三期工作的核心仍然是以‘科技改善市民健康’理念为指导,针对十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不同阶段的科技需求开展研究,为提升北京医学科技创新水平、保障市民健康提供科技支撑。”闫傲霜介绍。

  据笔者了解,此前两期工作已探索出了项目组织管理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全国征集、公开招标、邀标、择优委托、稳定支持等多种项目组织方式,组织十大疾病科技项目攻关,目前80%的重大科技项目采取招标方式,保证项目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首次在全国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聘请专业的cro公司督促项目研究进展,保证研究数据正确性,确保项目研究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