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和监测预警,对企业分类指导。积极开展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重点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帮助企业应对当前困难,保持竞争优势。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在优化存量中提升产能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支持在淮省属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第三产业和新业态,实现转型升级。继续深化“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行动,搭建银企对接、产销对接平台,帮助开拓市场,稳定企业发展。
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开发园区建设。围绕创新驱动、项目拉动、龙头带动、园区载动,推进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铝基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相邦铝基复合材料二期、金龙光电触摸模组、淮北北大方正智谷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推动七大开发园区抓产业规划,抓龙头企业,抓设施配套,抓科技创新,抓争创省级基地,力争成为工业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开展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在装备制造、食品等领域实施“互联网+”创新示范试点工程,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组织实施年度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160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90亿元,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安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继续开展“抓在建、促投产”活动,推动企业“小升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
优先发展服务业。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家政服务、体育休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顺应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和个性化定制消费的趋势,积极培育新兴消费,扩大传统消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争取列入省首批信息消费试验区。继续实施促进居民住房消费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购房,鼓励市民改善住房条件,鼓励发展个人投资住房租赁业,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稳定发展。加快传化公路港物流、青龙山铁路无水港、邮政快递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50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5%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完善建设创新型城市总体方案,围绕调转促,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双创”平台打造、产学研开放创新、产业技术升级和科技金融结合六大行动计划。加强与市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家,新增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8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10.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
(二)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央企对接,及时把握央企投资和产业布局动态,力争引进一批体量大、质量高、牵动性强的合作项目。坚持与知名民企、台企和外企深化合作,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台湾地区等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围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制订有针对性的招商方案,组织举办专题招商推介,开展“一对一”上门招商、“点对点”对接项目。密切跟踪北京、上海等地产业转移新动向,依托各种人脉关系、客商资源,力争尽快掌握京沪两地产业转移的范围、对象和批次,结合我市需求,筛选确定承接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利用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研讨会、铝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食博会、石榴文化旅游节和葡萄采摘节等节会平台,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加快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调整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强化县区、部门、开发区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完善重大产业项目调度和协调推进机制,力促万达商业广场、中国供销淮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确保全年利用市外资金增长10%以上,力争引进10个投资规模超5亿元的大项目。
强化项目支撑带动。今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506个,完成年度投资401亿元。全面实施“四督四保”制度,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突出抓好以“九个一工程”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开工建设单机135万千瓦机组的平山电厂二期国家示范工程、18万吨煤焦油加氢及5万吨针状焦联产项目,加快推进口子东山产业园、华孚色纺50万锭工业园二期、相山海螺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项目建设,确保煤焦化综合利用二期、年产20万吨混合芳烃精制及苯基合成材料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华中天力、浩丰实业等达产达效。
加紧谋划申报项目。紧抓我省实施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着力在城乡建设、交通水利、产业发展、采煤沉陷区治理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项目,争取列入省支持范围。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包谋划项目,继续跑省跑部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新增入库储备重大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加大对大众创业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健全完善创业辅导、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体系,激发全民创业热情,确保新增私营企业2150户、个体工商户4800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一个百分点。扶持百家骨干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以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各类资本交叉持股或合作投资。以民办公助等形式,支持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建设。
强化要素保障。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坚持以项目争取资金。积极稳妥推进PPP等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实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和再利用力度,推进工矿废弃地治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推动招才引智和本土人才开发并举,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
(三)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构建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