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网讯】郑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二病区闫东明教授团队自2011年8月开展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神经内镜技术以来,至今完成各种内镜相关手术300余台。因神经内镜技术手术视野大、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花费少等特点和优势,使相关神经外科疾病治疗水平和疗效显著提高,为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11岁男孩焦某,曾因“咳嗽后癫痫发作3年余,加重1年”为主诉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磁共振(MRI)提示: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并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癫痫症状得以暂时控制。2013年10月因癫痫再次发作来郑大一附院慕名至闫东明教授门诊就诊,再次行头颅磁共振(MRI)提示:鞍上池囊肿较前增大,脑积水未缓解。在闫教授建议下行“神经内镜下鞍上池囊肿造口术+三脑室底造瘘术”,打通囊肿与脑室和脑池之间的脑脊液循环,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头颅MRI可见:鞍上池囊肿明显变小,脑积水明显缓解,脑脊液循环通畅,三脑室、脑干等解剖结构复原。患儿摆脱了对分流管的依赖,避免癫痫复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重获自信,患儿父母对患儿前程担心和对经济负担忧虑也彻底消散,神经内镜技术挽救患儿的一生。
据了解,神经内镜应用于神经外科是上世纪80年代借助光镜技术和计算机处理电子显像系统问世,发展迅速;近二十年来,神经内镜技术也在国内逐渐发展成熟。神经内镜技术适用于脑积水、颅内蛛网膜囊肿、脑室内的囊性病变、脑室内囊虫、脑室内实质性病变、慢性硬膜下血肿、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微血管减压、颅内(表)皮样囊肿、脑脊液鼻漏和垂体瘤、脊索瘤等颅底肿瘤等方面。为治疗神经外科相关疾病带来了新的思路和优势。
应用神经内镜技术通过脑室内造瘘治疗脑积水,避免了使用脑室腹腔分流管,使患者摆脱了分流管带来的堵管、感染、分流过度或不足、反复调整分流管压力、换管、反复手术调整分流管位置等困扰,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生活的信心和幸福感。在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方面有也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疗效显著,恢复快,同时避免了开颅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在治疗脑室内囊虫方面能简单、快速、精准、微创地“活捉”囊虫。在治疗垂体瘤方面能通过鼻腔这一自然通道进行操作,术野清晰、开阔,可以全方位、无死角探查术腔,肿瘤全切率高,对瘤周正常解剖结构完美保护。在治疗脊索瘤方便,解决了显微镜手术不能全切该肿瘤的问题,有效的避免了辅助性放疗和复发等问题,为患者大大减轻了医疗经济负担,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郑大一附院引进了Rudolf和STORZ内镜,成立了河南省神经内镜中心。闫东明教授作为河南省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之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镜专业学术带头人,不仅在显微神经外科方面临床诊疗经验丰富,而且在神经内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并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培养研究生10余名,主办国家级神经内镜学术会议,多次在学术会议上发言。目前,郑大一附院神经内镜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因开展业务范围广,治疗病种多,治疗患者数量最多,手术台数最多,疗效最好,广受赞誉。(曹咏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