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内有很多像外公这样,身患重症却约不到大夫排不到床位的例子。我想是不是可以利用市场化手段,把大三甲医院的主刀大夫匹配到业务量较低的医院,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主刀,抢救生命?
名医主刀 苏舒/口述 2004年,我唱着陈奕迅的《十年》去新加坡上大学、去美国硅谷创业,然后返回新加坡工作;十年后,因为外公病重,我又回到国内。冥冥之中,我觉得这首《十年》像是给我唱的。
我家是个名医世家,但当时外公疑似肺癌,居然约不到一个大的三甲医院的主刀大夫。好不容易从黄牛手里拿到就诊号,但手术等床位要到半年后。在此期间,外公去世了。
国内有很多像外公这样,身患重症却约不到大夫排不到床位的例子。我想是不是可以利用市场化手段,把大三甲医院的主刀大夫匹配到业务量较低的医院,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主刀,抢救生命?
这就是“名医主刀”诞生的原因,确切的时间是在2014年下半年。
异乡十年
去新加坡之前,我在安徽读高中,新加坡政府在安徽开设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第一届奖学金项目,我入选了。
当时安徽经济比较闭塞,不像沿海那边机会多,我抱着想去一个更大天地的想法,哼着陈奕迅正流行的《十年》飞往新加坡。
因为我高中就下定决心以后要创业,希望通过创业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身边人的命运,包括给社会做一些贡献。当时新加坡的奖学金规定只能学三个专业,一个计算机、一个工科、一个理科,我毫不犹豫就学了工科,因为工科和创业更紧密结合。
大学期间,正好有一个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斯坦福的联合培养项目,使得我可以一边在斯坦福读创业相关课程,一边在硅谷创业。我去硅谷的第一家公司,是一个只有五人的创业公司,我来自中国,其他四位都来自印度。那是在2008年,我们想将电脑与电视结合起来,就像现在的乐视、小米电视。后来这个公司以18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我也回到新加坡继续完成学业。
毕业后,我和两个学长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想法,而且模型都做好了,当时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专利领域的谷歌(Google),用这种搜索引擎将全世界各地的专利进行归档、处理。但是当时家里需要我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给家里一些支持,我无奈地放弃了这个创业机会去了新加坡高盛做投资。
后来我知道,有个和我们同样创业模式的公司去年刚刚拿到B轮的两千万美元融资,现在估值1个多亿。
回国创业
其实在投行工作这三年,创业这股火越烧越旺,对我自己是一种煎熬。
2014年我因为外公病重而回国,在一种程度上更坚定了我创业的心。那年2月,我带着外公的病历资料各地寻医。然而令我悲愤的是,一个医生世家居然挽救不了自己的亲人。
我妈妈是医生,爷爷是医生,外祖父也是医生。抗战时期,安徽有家苏氏医院,那是外祖父开的,为抗战的伤员做截肢以及各种手术。我从小在一个耳濡目染的医家环境里长大,当最疼爱我的外公患病时,我发现居然找不到好医生。
父母工作忙,我从小就和外公一起长大,是他鼓励我出国,认为男孩子要多闯闯。而且,外公是私塾老师,从小教我三字经和做人的道理。此时,我却什么也做不了。
安徽当地最好的医生是我妈妈的大学同学,他也不敢给外公主刀确诊。我想带外公到上海就医,但当时上海最大的中医院排半年才可以挂到大专家的号。我从黄牛手里花两千块买到了一个专家号,但见到专家后才得知,床位就要等半年。
求医之路重重困难,无奈之下,我们选择了保守治疗。半年后,因为病情恶化,外公去世了。
在上海排队就医期间,我发现类似遭遇的患者非常多,大医院、大专家的手术,床位大多排到了半年以后。而这些大的三甲医院之外,很多医院的业务量并不高。如果将大三甲的专家对接到这类医院,可以帮助很多人,大三甲医院也不会这样拥挤不堪了。
我想,这应该是医疗领域的一个痛点。之前有很多医疗平台可以解决“好看病”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看好病”,通过互联网可以让这个模式迅速发展,让更多的人在平台上能够“看好病”。
千台手术
一手的信息、切身的体验,以及亲人的痛苦和回忆,让我认定这个方向是可以往前走的。
况且,也有天时地利。2014年下半年,国家多点执业政策放开之后,提升了医生的自由度,包括分级诊疗推出,医生有了更好的流动性,他们在闲暇时间,能够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为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这是真正的利好消息。专家资源也可以像优步(Uber)模式的专车司机一样,做成共享经济,将专家的业余时间跟国家的多点执业政策结合,让有需求的患者得到帮助。
我给新加坡的朋友打了电话让他赶来,俩人就在上海租的公寓里开始创业,当时我们自己垫付了不到100万。新加坡的朋友是技术大牛,只花了三四天就把网站上线了,APP也只花了一周不到就上线了。之后,第三个创业伙伴——协和医院的一位医学博士加入我们,这个团队有了一个创业公司该有的核心要素:资本、技术和医疗资源。
在医生资源对接方面,我们和上海市胆道疾病会诊中心进行合作。这里的医生都是三甲医院的大主任、大专家,他们有很多义诊,或者用一些业余时间实现多点执业。这批专家资源签约后,我们为平台端患者进行匹配对接,为患者匹配到了合适的主刀大夫,安排在有空床位的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
2015年9月底,一位35岁的女士在长沙溺水,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当时她被送到当地最好的医院抢救,因为溺水12分钟基本上超过人体极限,生命垂危,但我们在24小时以内就帮助她对接到北京协和医院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专家,从北京专程赶去长沙加入抢救,最终把她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同时,这位妈妈由于吸入大量瘀泥,肺功能几乎丧失,需要进行肺移植,却又没有肺源。我们再次通过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帮她搜集,12小时内搜集到了三个合适的肺源,成功完成了肺移植。
试想一下,如果不能调动国内最好的医疗资源实施救治,或许这样一个家庭就被击垮了。
截至目前,在“名医主刀”平台上,一个月可以对接完成1000多台手术,对接率在90%以上;未来几年,随着平台发展,有望接近一万台。中国每天的手术量是10万台,而这个数字后面,排队等待手术的量依然很大,我们满足的是“看好病”这个诉求,收益只是收取预约专家费用中10%到20%的服务费。
10分钟拿融资
2015年年初,“名医主刀”得到徐小平老师500万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