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阴道保健 > > 石家庄市卫生志

石家庄市卫生志

发布:2016-11-26 10:07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石家庄市政府 www.sjz.gov.cn

第一章 妇幼保健机构
第一节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所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所系全民所有制单位,隶属于石家庄市卫生局。有办公用房21间,所址在桥西区青年路13号。
1951年3月,国家卫生部妇幼司派妇幼卫生工作队二中队到石家庄市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建立妇幼保健总站,同年10月,该队将妇幼保健总站移交给石家庄市,名称为石家庄市妇幼保健总站,站址设在中山路123号,房屋9间。1953年3月30日,石家庄市妇幼保健总站更名为石家庄市妇幼保健所,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医务人员12名,占全所人员总数的75%。所内设所长1名,副所长2名,下设三个组,即:地段组(负责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和组织接生网);工厂组(负责中型以上厂矿女工保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指导);门诊组(面向全市开展妇产科门诊医疗保健)。1955年12月,工作人员增至18人。
1965年5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所与石家庄市妇产科医院全署办公,所址迁到石家庄市妇产科医院。同年5月22日,市妇产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所共同组建了市计划生育门诊部,由市妇幼保健所负责领导主持全面工作,地址在桥西区维明路1号。
1966年3月,市妇幼保健所与市妇产科医院分开办公,所址设在桥西区维明路1号,有工作人14名,其中医务人员13名(大专毕业2名,占15.4%;中专毕业10名,占76.9%;卫生员1名,占7.7%)。同年,部队占用原计划生育门诊部,所址迁至桥东区正义北街,办公用房21间。
1968年1月,市妇幼保健所并入市卫生防疫站。
1976年6 月5日,市卫生局决定恢复市妇幼保健所建制。同年12月迁入现址,下设妇女保健组和儿童保健组,有医务人员16名。1982年增设门诊组。
1985年,全所职工为46名,其中医务人员36名,占全所职工数的78.3%(主管医师3名、医师13名、医士7名、检验士3名、护师2名、护士3名、技师2名、技士1名、药剂师1名、药剂士1名),下设四科一室,即: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医疗技术科、总务科、办公室。
该所任务是负责全市的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工作。同时开展优生、优育、婚前检查、围产期保健、产前诊断、遗传病咨询门诊等项工作。
1981年以来,该所先后购置了B型超声诊断仪、X线机、激光治疗仪、阴道显微镜、心电图机、离心机等医疗设备。
该所属全额预算单位。1975年以前,财务由市卫生局代管;1976年始自行管理。1981年固定资产为3.4万元,1985年增至14.5万元。1976年上级拨发经费6万元(其中修缮费5万元),1985年为5.7万元。
历任领导名录
姓 名 职 务 任 职 时 间
朱道纯 所 长 1952.12-1984.5
牛润生 副所长 1952.12-1955.1
韩国志 副所长 1952.12-1956.12
姓 名 职 务 任 职 时 间
邵长敏 副所长 1953-1956
丁琴芬 副所长 1954-1956
乔静峰 副所长 1958.1-1959
姜瑞芳 副所长 1961.2-1962
叶 序 副所长 1964.9-1983
崔 敏 支部书记 1977-1983
张秀英 副所长 1979-1984
王尔巽 副所长 1980-1981
姜荫林 支部书记 1983.10-
李 伟 副所长 1983-1984
李志法 所 长 1984.5-
刘晓苏 副所长 1984.5-
第二节 新华区妇幼保健站
石家庄市新华区妇幼保健站隶属于新华区卫生局,系全民所有制单位。
该站始建于1981年5月,站址在新华区东焦村永太街42号。有办公室2间。建站时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医务人员5名(医师2名、医士1名、护士2名),占83.3%。下设妇保健组、儿保给。
1985年,工作人员增至12人,医务人员10人(医师4人、医士2人、检验士2人、护士2人)。主要设备有X线机1台、显微镜1台、分析天平1台。
该站负责新华区内8个办事处、300个驻区单位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等项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1984年前,财务由新华区财务科代管,1985年自行管理。1985年开始开展门诊工作,当年业务收入5000元。
第三节 桥西区妇幼保健站
石家庄市桥西区妇幼保健站隶属于桥西区卫生局,系全民所有制单位。
该站始建于1981年9月,站址在自强路34号,有办公用房2间,工作人员3人(均为医师)。
1985年底,工作人员发展为6人(医师4人、医士1人、检验士1人),办公用房增至5间,下设儿保组、妇保组、检验组。
主要设备有:显微镜1台、721分光光度计1台、恒温干燥箱1台、幻灯机1台、分析天平1台、烘干箱1台、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1台。
该站负责桥西区7个办事处、360个驻区单位、86个托幼机构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项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该站实行全额预算,财务由桥西区财政拨款。
站长:仉益文
第四节 桥东区妇幼保健站
石家庄市桥东区妇幼保健站隶属于桥东区卫生局,系全民所有制单位。站址在长征路3号。
该站始建于1955年,1957年被撤销。
1981年9月,恢复桥东区妇幼保健站建制,有办公用房2间,工作人员3人,其中2名妇幼保健医师。
1985年,工作人员为7人,其中医务人员6人(主管医师2人、医师3人、化验员1人)。下设妇保组、儿保组。
主要仪器设备有:721光电比色计1台、显微镜2台、水浴箱2台、烘干箱1台、恒温箱1台、激光治疗仪2台。
该站负责8个办事处卫生院及驻区300个大、中、小工厂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项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该站财务实行全额补贴。1981年拨给经费0.6万元;1984年0.9万元;1985年1.6万元。
第五节 长安区妇幼保健站
石家庄市长安区妇幼保健站隶属于长安区卫生局,系全民所有制单位。
该站始建于1981年7月,站址在谈村东大街53号,有办公用房13间。
1985年,工作人员为8人,其中医师3人、药师1人、医士2人、护士1人、检验士1人。下设妇保组、儿保组、后勤组。
主要仪器设备有:显微镜1台、721光电比色计1台、恒温箱1台、电离心机1台、分析天平1台。
该站负责长安区9个办事处、驻区300多个单位、105个托幼机构的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等项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该站财务为全额补贴独立核算单位。1981年拨入经费1.5万元;1985年为1.7万元。
站长:韩秀娟。
第六节 郊区妇幼保健站
石家庄市郊区妇幼保健站隶属于郊区卫生局,系全民所有制单位。
该站始建于1955年8月,站址在郊区振头村,有工作人员7人。1958年被撤销。
1981年,该站恢复建制,办公地点在郊区防疫站,有办公用房2间,工作人员5人(医师1人、医士2人、检验员1人、护士1人)。
1984年,该站与振头乡卫生院合并。
1985年,该站从振头乡卫生院分出,迁至郊区留营村,占地面积670平方米,办公用房6间,工作人员9人(医师4人、医士3人、护士1人、检验员1人)。
主要设备有:显微镜2台、电冰箱1台。
该站负责11个乡卫生院、80个村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项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历任领导名录
姓 名 职 务 任 职 时 间
邢桂馥 站 长 1955.8-1958
李敬文 站 长 1985.4-1985.11
史同深 站 长 1985.12-
第七节 井陉矿区妇幼保健站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妇幼保健站隶属于矿区卫生局,系全民所有制单位。
该站始建于1952年,1957年被撤销。
1982年,该站恢复建制,有工作人员2人。
1984年,该站迁入井陉矿区区政府大楼,有办公用房2间,工作人员3人(中医师1人、医士2人)。
该站负责区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项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主要设备有:显微镜1台、电冰箱1台、儿童磅秤1台。
第八节 获鹿县妇幼保健医院
石家庄市获鹿县妇幼保健医院隶属于获鹿县卫生局,系全民所有制单位。
1956年,成立获鹿县妇幼保健站。1977年该站与城关分院合并,正式建立获鹿县妇幼保健医院。设病床2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5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9.29%,其中医师4人、医士6人、护士6人、其他技术人员9名。
1985年,设有病床50张,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卫生技术人员发展为57人,占全院人员的91.94%,其中医师16人、医士24人、护士7人、其他技术人员10人。院内下设儿科、妇产科、功能检查科、保健科。
该院在进行母子系统防病、治病外,同时先行剖腹产和计划生育手术,是全县妇女、儿童的保健中心。
主要设备有:X线机1台、高倍显微镜1台、显微镜1台、七孔无影灯1台、B型超声波诊断仪1台、综合手术床1张、救护车1辆。
该院属全额预算单位。1978年财政拨款2.24万元,业务收入7.19万元;1985年财政拨款10.9万元,业务收入19.68万元。
历任领导名录
姓 名 职 务 任 职 时 间
张绵书 院 长 1977-1981
马贵芝 书 记 1977-1981
付亚樵 院 长 1979-1984
周家骏 书 记 1982-
宁书文 院 长 1984-
第九节 井陉县妇幼保健站
石家庄市井陉县妇幼保健站隶属于井陉县卫生局,系全民所有制单位。
该站始建于1956年7月,站址在城关镇东关街,办公用房40平方米,工作人员4人。1959年5月,迁至井陉微水镇。1963年并入县卫生局。
1974年,该站恢复建制,在县防疫站办公,工作人员2人。
1985年,工作人员发展为7人(医师1人、医士6人)。下设妇保组、儿保组。
该站为全额预算单位。1985年拨给卫生经费1万元。


历任领导名录
姓 名 职 务 任 职 时 间
程保清 站 长 1956-1960
李 庆 站 长 1983.10-
第二章 妇女保健
第一节 新法接生
石家庄市解放之前,人民生活水平低,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医院接生收费昂贵,因此绝大多数产妇生产由接生婆到家中接生。解放后,虽提倡新法接生。但医院产科床位很少,新法接生员也不多,产妇仍多由接生婆接生。产妇生产时,有时让产妇坐在地上、土坯上或小橙上,不许躺着生。剪脐带用不消毒的普通剪子或玻璃瓦片。脐带随意用脏棉破布包扎。如遇难产,就用力挤肚子,用膝顶肚子,或不经消毒用手伸入阴道去掏。因此,产妇子宫破裂及新生儿破伤风常有发生。产妇、婴儿死亡率很高。
1950年,该市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先后举办6期新法接生员训练班。学员有妇联干部、市区和郊区家庭妇女,每期1.5~2.5个月,共培训201人。新法接生员培训情况如表7-1所示。
表7-1 石家庄市培训新法接生员情况表
期 别 培 训 对 象 人 数
第一期 在职干部和家庭妇女 25
第二期 郊区农村妇女 25
第三期 市内市民 45
第四期 市内市民 49
第五期 市内市民 38
期 别 培 训 对 象 人 数
第六期 郊区农村妇女 19
总 计 201
凡经过培训的接生员,实行自愿结合,组成接生站。各区政府亦成立有接生站。接生站由卫生部门统一发给器械、药品、敷料。接生站实行民办公助,收费统一。每接生1个,国家补助小米3.5公斤,后增至5~7.5公斤,其中2公斤交卫生部门。市先后成立14个接生站。
1951年3月,国家卫生部妇幼司妇幼工作队二中队31人来石家庄市开展城市妇幼保健工作,下设妇幼保健总站和大兴纱厂、石家庄棉纺厂两个驻厂妇幼保健站,开展门诊医疗及地段接生。工作重点是推广新法接生,宣传群众,提高群众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集训,普及科学知识。
是年,举办了妇幼保健训练班,50人参加,为期半年,随后,抽市文联及群众文艺爱好者编排文艺节目。内容以新法接生为主题,组织工会、基层妇联干部及群众观看,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新法接生的好处和具体要求。并在中山路文化馆举办了大型妇幼卫生科普展览。展出内容包括卫生方针、妇性生理解剖、经期卫生、胚胎发育、孕期检查、新法接生、保健指导等内容。展览以图表、模型、文字相结合,并实地讲解和咨询。促使石家庄市首次形成了普及妇幼卫生科学知识的高潮。
1951年,石家庄市一区、二区开展新法接生情况如表7-2所示。
表7-2 1951年石家庄市一区、二区接生情况统计表
划 区 接生人数 新法接生人数 % 旧法接生人数 %
一 区 1215 694 57.12 521 42.88
二 区 875 433 49.32 445 50.68
合 计 2083 1127 53.85 966 46.15
1952年7月,两个驻工厂的妇幼保健站合并到工厂卫生机构中,市妇幼保健总站直接领导4个市区、2个郊区、1个矿区的妇幼保健站。市内发展到7个妇幼保健站和29个接生站。8月份正式建立妇幼保健网,高中心组、群众性技术组。中心组由区妇幼保健站代理,市妇幼保健总站派往各区一名妇幼保健员,督促检查各区接生员及开业助产士的工作,并作技术指导。1952年石家庄市各医疗单位新法接生比例如图7-1所示。

是年该市广泛采用展览、幻灯、模型、挂图、小册子、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新法接生意义。同时结合各种集会进行宣传,仅在七里湾庙会举办展览的13天中,观众就达23万人次。1952年,新法接生率,市区达95%,郊区达65%,矿区达40%。
1953年开始推广无痛分娩教育。给孕妇讲解无痛分娩知识,讲解妇女内外生殖器,并教会阶段性解疼手法。同年,新法接生9993人,无痛分娩1657人,在市区内推行率为33.27%,成功率为85.14%。大兴纱厂试行112例,推行率为51.38%,成功率为95.54%。1954年、1955年,全面推广了无痛分娩法,推广情况如表7-3所示。
表7-3 1954~1955年石家庄市推广无痛分娩表
时间 推行人数 推行率(%) 成功数 成功率(%) 失败数 失败率(%)
1954年 1990 33.8 1722 86.53 268 13.47
1955年 2323 40.5 2085 89.75 238 10.25
1954年,采取抽样方法对市区1700名、郊区352名、矿区346名产妇生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7-4所示。
表7-4 1954年石家庄市接生和婴儿死亡率统计表
区 域 新法接生率(%) 婴儿死亡率(‰)
市 区 98.21 21.00
郊 区 58.11 59.82
矿 区 43.64 92.40
工 厂 98.61 43.30
1956年,全市妇产科床位154张,比1954年增长53.4%。工厂妇幼保健站8处,新法接生率达97.6%,无痛分娩全市为65%,成功率95%,住院分娩率21.4%,难产率16‰,死产率12‰。
1957年,新法接生率为99.4%。
1958年,市内接生站合并到街道保健站,内设产科;农村建产院,设产床44张。该年,全市新法接生率为99.4%,自产自理44名,占0.6%,新生儿破伤风1名。
1959年,建立小型产院127个,提高了住院分娩率。并要求接生员、保健员达到"六懂六会"。即:①懂消毒意义,会严格消毒接生。②懂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会识别异常胎位鉴定难产。③懂急救的重要性,会急救处理方法。④懂育儿常识和防病知识,会新法育儿,指导预防接种。⑤懂针灸常识,会简单妇儿科常见针灸术。⑥懂孕产期卫生知识和计划生育意义,会做经、孕、产期卫生及避孕指导。
1961年,该市搞了新法接生专题调查。桥西区选择了花园街、南小街、同义街、永安街四个居委会;桥东区休门、大经路两个居委会;郊区振头村;矿区贾庄。共调查了6086户,23397人,18~45岁生育年龄妇女4098名。并对1960年11月1日至1961年10月30日出生的孩子登门访问,共调查访问386名妇女,新旧法接生情况如表7-5所示。
表7-5 1960~1961年1年中各区新旧法接生对比表
划 区 调查人数 新法接生数 新法接生率(%) 旧法接生数 旧法接生率(%)
市 区 217 214 98.6 3 1.4
矿 区 65 62 95.4 3 4.6
郊 区 104 77 74.0 27 26.0
合 计 386 353 91.5 33 8.5
1962年,出生18044人,出生率为20.34%,新法接生率75.5%,新生儿破伤风为0.17%,产褥热死亡率为0.11%。
1963年,地段接生网点发展到214处,助产员243人,承担了全市接生任务的57%,住院分娩率为43%。为巩固农村接生组织,矿区新训13名助产员。1965年,新法接生率为96.8%,产前检查每个产妇平均达3次。产后访视3.7次(城区)。下半年开展了"四好"(服务态度好、思想作风好、学习好、制度建全执行好)、"四消灭"(消灭急产、会阴裂伤不缝合、子痫、不应有的难产)、"四提高"(提高产前检查率、产前病历合格率、责任地段内计划生育率、正规操作率)为内容的妇幼保健活动。并采取了集体短训(35天)和一年业余学习两种形式,先后培训了35名妇幼干部,同时进行了计划生育临床见习、接生。
1970年,农村多数接生员并入了村办合作医疗站,一部分兼做妇幼和计划生育工作,另一部分改做其它工作。
1975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新法接生工作通知和省、地卫生局的要求,把新法接生工作重点放在郊矿两区。主要抓了四个环节:①培训接生员,充分发挥医院卫生工作队的作用,采取以公社为单位划片定点轮训方法,对14个农村公社先后培训接生员、女赤脚医生100名。②调整组织形式,一部分社队将新法接生工作列入合作医疗经常业务;一部分纳入计划生育范围;对另一部分站外接生员加强了领导。③组织接生人员定期上站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提高业务水平,认真把好三关,即:产前检查、产时消毒、产后访视。④适当解决站外接生员报酬。
是年,全市出生地9830年,实行新法接生9600人,新法接生率97.66%。其中郊矿区出生4348人,新法接生率为99.3%,新生儿死亡率10‰,新生儿破伤风4例,发病率为0.09%,死亡2人,死亡率为0.05%,产妇死亡2人,死亡率为0.05%。同年8月29日至9月5日,由市、区、公社三级妇幼干部8人组成新法接生检查组,对郊矿区4个公社,12个大队进行了检查,共发现规划外怀孕自产自理13人。
1976年,重点围绕消灭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大力普及新法接生知识,新训赤脚医生接生员13人。规定了卫生院要统一高压消毒,邻近队协商会诊制度。全年出生9724人,新法接生9718人,新法接生率为99.94%.
1977年,以杜北公社为试点,建立了孕妇产前、产时、产后各种登记制度。
1979年,加强了农村接生员的装备,发放产包用布494米,做接生包86个,每个大队配备2个产包。对郊矿区14个公社发放器械230件、医用手套140付、剪子镊子60把等必须用品,对巩固新法接生起了保障作用。该年1~9月份娩9487人,新法接生率达99.9%,未发生产褥热及新生儿破伤风。
1980年,按照省卫生局新法接生分类标准要求,拟定了农村新法接生检查要求,在郊矿区自查的基础上,由市妇幼保健所、区妇幼保健站、公社卫生院三级妇幼人员组成五个对口检查小组,共查郊矿区109个大队。根据标准评出郊区一类队52个、二类队20个、三类队5个;矿区一类队27个、二类队5个、无三类队。
是年,全市1~11月出生8813人,新法接生率为99.9%。
1983年后,随着农村政策的改变,接生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仍在医疗站内,有的搞个人承包,有的搞其他经营而放弃接生工作。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实行一结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农村接生员接产逐渐减少,住院分娩率提高。据1983年统计,郊矿区出生2203人,新法接生率为100%,无新生儿破伤风、产褥热发生,新生儿死亡率14.8‰,死胎死亡率为6.8%。
1983年8月,在郊区留营村对1983年1~6月分娩的产妇及婴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由市、区、村三级妇幼人员组成调查组,深入各村直接与产妇见面。共调查产妇72名,住院分娩率为78%,新法接生100%,产前检查率95%,孕3个月初检率12.5%,产后随访率为69%。
第二节 妇女"五期"劳动保护
1950年以前,石家庄市妇女劳动保护工作是一项空白。1951年3月国家卫生部妇幼卫生工作队二队到石家庄后,对妇女"五期"(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劳动保护工作也随之开始,同年,该队首先在大兴纱厂建立了两个哺乳室。
1952年,开始实行月经纸消毒制度,由本人每月备好纸有专人负责消毒发放。孕6个月以后由厂保健站开据证明照顾轻工作。1953年在大兴纱厂建立了第一个女工卫生室。开始时无人管理,后逐步配备专人负责管理,打扫卫生,并使用1‰P.P水冲洗,对有妇科疾病的女工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很受女工欢迎。
1954年,围绕贯彻全国第三届工业卫生会仪、河北省工来卫生会仪精神,新建和整顿了妇幼保健机构。协助石家庄棉纺一厂、石家庄棉纺厂建立了妇幼保健站,并配备了人员,开展了妇产科门诊,同时建立了女工卫生室,对服务员进行了5天培训,使她们懂得了简单的女性生理解剖及卫生知识,并到大兴纱厂卫生室见习。推行月经卡,每个女职工一张,逐项填写,每月统计一次,根据统计情况,掌握女工自觉症状,然后介绍到妇科检查治疗。推广月经卡的使用,掌握了一些妇女病患者,并能及时发现早孕,予以保健,防止流产的发生。至1955年该市建女工卫生室7个。厂矿妇幼保健机构发展也较迅速(见表7-6)。
表7-6 1953~1955年石家庄市厂矿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情况
时间 保健站 保健员 助产士 接生员 妇女卫生室 服务员
1953 2 4 1 1 2
1954 3 4 8 1 4 8
1955 4 4 6 1 7 11
是年,棉纺一厂学习了天津第六棉纺厂冲洗室月经翻牌制度,在整理车间进行试点,然后全厂推广,代替了月经卡。通过使用翻牌制度可以准确地掌握妇女经、孕、乳各期的情况,更有利于做好妇女劳动保护。
1956年,协助工业局在动力机械厂、钢铁厂等建立了女工卫生室。至此全市一些中型厂都实现了使用消毒月经纸和卫生带,并对桥东区片内的428名妇女使用月经纸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用消毒纸的占19.3%,用普灰纸占70.1%,用棉花占2.8%,有旧布占7.8%。
1958年,以纺织系统为重点,讨论酝酿了纺织系统女工劳动保护条例草案。规定孕妇7个月下车,孕妇哺乳期给予照顾。棉纺一厂贯彻了女工孕期、哺乳期保护办法草案。为了预防产褥热,提高耷妇保健知识水平,组织200名孕妇进行了产前教育。由于"大炼钢铁"女工卫生室有所减少。
1959年,贯彻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中有关妇女劳动保护方面的精神,农村各公社执行了妇女产假45天,孕7个月照顾干轻活,实行了"三调三不调"(经期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城市工业卫生机构中有9个单位设立了妇产科。有女工卫生室8个。
1960~1961年,组织了4个组对闭经、浮肿的妇女进行了调查治疗。在宁晋、衡水、束鹿三县及市内区走访了17个生产队、6所院校、5个商业部门和工厂。调查结果如表7-7所示。
表7-7 1960~1961年抽样调查闭经情况
分 组 调查人数 闭经人数 发病率(%)
农村组 衡 水 764 129 16.88
宁 晋 1249 84 6.70
束 鹿 1428 123 8.61
小 计 3441 336 9.76
学校组 衡水中学 280 238 0.85
深县中学 362 187 51.66
束鹿中学 249 195 78.31
宁晋中学 447 131 29.30
石市女中 302 117 38.74
师范大学 1107 577 52.12
小 计 2747 1445 52.60
城市组 水 泵 厂 300 47 15.67
百货商场 99 7 7.07
小 计 399 54 13.53
1962年,对市区内6个单位6389年已婚妇女进行了调查,发现1047名妇女怀孕,受孕率为18.9%,多数为三胎以上。因此加强了对计划生育的宣传。
1963年,贯彻女工劳动保护条例,使绝大部分妇女在经、孕、产、乳"四期"得到比较合理的照顾。纺织系统女工保健已形成条例化、制度化,机构系统条件好的厂矿制定了具体的"四期"保护规定:①经期每人每月发消毒卫生纸1~2包。痛经或经量过多者经医生证明减轻工作或休息。②孕期。早期反应严重者经医生证明减轻工作或休病假。孕6~7个月减轻工作或给予休息。对习惯性流产,静脉曲张,妊娠高血压,浮肿等异常现象,根据病情适当提前休息。③产期。产假56天(合同工45~50天),双胎难产70天。产假工资照发,卫生费由厂报销。国营工厂发给生育补助费4元。如因故产前休息过长,产后休息不足42天,或休满产假后身体恢复不好者,就给予病假照顾。④哺乳期。孩子在8个月以内,每日喂奶1~2次,每次20~30分钟,早产儿或体弱多病的婴经医生证明可适当处长哺乳时间。
在"文革"期间,女工卫生室全部被砍掉。
1975年,农村妇女劳动保护重点仍实行"三调三不调"。郊矿区普遍实行挂牌制度,即经期挂红牌,产期挂绿牌,孕期挂黄牌,哺乳期挂兰牌。经期妇女主动向计划生育队长报告,产由她本人翻牌,生产队安排劳力,根据封牌情况予以照顾。有些生产实行经、孕、产、哺乳期女工不喷洒农药,以保证妇女身体健康。
1981年,市妇幼保健所与市总工会、市二轻局系统部分单位的工会负责人一起参观学习了河南郑州、开封两市的女工卫生室后,在全市又建立了一批女工卫生室,并在市东风塑料厂召开了现场会。纺织系统几个大厂相继恢复了女工卫生室。是年底,全市建立女工卫生室31处。
1982年,女工卫生室进一步推广,包括一些小厂,也因陋就简安装了简易冲洗器2450个,没有冲洗室的单位向女工发放了个人自用冲洗器41000个。为了解女工卫生室的使用情况,市妇幼保健所派人深入基层进行调查,对一些不合乎卫生要求的设置提出改进意见:如经期也应冲洗,将浴池改为淋浴等,建立健全卫生室规章制度,提高了使用率。有条件的车间建立了孕妇休息室,很受广大女工欢迎。是年底,全市共建女工卫生室45个。
1984年,女工"五期"劳动保护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为方便女工冲洗,第二棉纺厂、第四棉纺厂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女工卫生室,增加了冲洗蹲位,女工卫生室昼夜开放,跟班运转。
据1985年底统计,全市共建立女工卫生室337个,建立简易冲洗间53个,发放个人自备冲洗器175000个,修建淋浴室869个,建立孕妇休息室342个。
第三节 妇女病普查普治
1950年,石家庄市妇幼保健机构相继建立,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随之开始。1952年,大兴纱厂、石家庄棉纺厂两个驻厂妇幼保健站实行半日门诊,以预防为主,每周开展2次治疗。1954年,该市纺织系统开始使用月经卡,并对妇女病进行了普查。在大兴纱厂共调查233人,有自觉症状的为119人,进一步作妇科检查88人,患病47人,患病率20.17%。发病以慢性宫颈炎、输卵管炎多见。针对病情,进行了针灸、西药、中药治疗,有效率在60%左右。
1956年,在第一、第二棉纺厂、石家庄纺织厂、大兴纱厂等单位开展了滴虫性阴道炎的普查普治工作。共检查5129人,用显微镜作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阳性为975人,占19.01%。大兴纱厂、石家庄纺织厂阳性纺分别为23.8%、20%,明显高于新厂。以对患者采用卡巴砷和凤眼子水(二合法)为主治疗,效果较好。具体比较如表7-8所示。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复查107人,阳性率为11.2%。为进一步开展防治,防止交叉感染,采取了如下措施:加强个人卫生及集体宿舍卫生教育;对已婚夫妇双方进行治疗;改善不合理的卫生设施。自此各大厂女工冲洗池均改为蹲式,浴池除大兴纱厂外,其他厂均改为淋浴,女工卫生室提高了外阴冲洗率,起到了防治作用。
1959年,该市卫生局组织市妇产科医院、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等20多名医务人员下厂下乡,第一次开展以防癌为中心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市内有动力厂、大兴纺纱厂、华新棉纺厂、郊区二十里铺公社等单位,采取妇科检查和阴道细胞涂片方法,对可疑者进行活检,共4434人。经对检查结果进行疾病分类,以宫颈糜烂、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较高,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其次。分析滴虫性阴道炎的复发原因,从新工人与老工人,未婚姻与已婚进行对比,其原因主要是夫妇双方交叉感染。对436名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分析,多数是Ⅱ度和重度糜烂 ,年龄在18~25岁、26~30岁两个年龄组中,大多是生育过2胎的。这与产褥期同房不注意会阴清洁、恶露长期剌激有关。
表7-8 1956年各种方法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比较
药物名称 治疗人数 治愈率(%)
葱 蒜 31 70.00
三 合 法 61 96.00
金 霉 素 5 80.00
其 它 35 18.90
合 计 132 66.30
是年,根据市委关于深入调查子宫脱垂的指示精神,市卫生局、市妇联派妇幼干部9人深入到留营村、槐底村、石家庄第一棉纺厂等单位进行调查。在1572名已婚妇女中,民现子宫脱垂86例,发病率为5.47%。第一棉纺厂960名已婚妇女中子宫脱垂16名,患病率为1.67%。将发病与年龄、胎次、会阴裂伤、患病个限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患病3年以内者居多,农村占70%;胎次以4胎以上居多,占90.4%。第一棉纺厂16名患者中,发病年限集中于1958年以后,有56%在1961年发生,以细纱工种较多,占总数的56%。分析发病原因:①旧法接生多胎生育。患者总胎次为344次,旧法接生273次,占79%。②产后劳动强度过大。据此,对绝大多数患者采取了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调整了轻工作。在综合治疗后,子宫脱垂Ⅰ度患者1个月后复查。Ⅱ度患者2个月后复查。其中35例上子宫帽患者3个月后复查,症状减轻者占36.3%,治愈2例,手术治疗10例。1年后随访,一般情况良好。同时提出今后改进意见:①要认真执行妇女劳动保护条例。农村就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好妇女"四期"劳动,避免负担过重的劳动。城市要求产后42天进行复工前健康检查。如子宫复位不好,应给予治疗和妥善安排劳动。②培养妇女骨干,通过短期训练,担任基层妇女病防治工作。
1974年4月,市妇幼保健所对石家庄棉纺一厂已婚妇女1052人进行了妇女病普查,发病640人,患病率为60.8%。各种疾病构成比如图7-2所示。



以上疾病经过综合治疗,治愈率为75.6%。其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1972年市妇幼保健所与河北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合作对市纺织系统开展了以纺癌为重点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然后在分市全面展开。自1972年开始,每3年一轮,每次都明确检目的,统一技术操作和要求,并请河北医学院协助举办细胞学诊断学习班,每期20~60天,共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班8期,培养技术骨干167名。每个学员都基本掌握了巴氏染色及阴道细胞学诊断方法。在1972~1984年对全市厂矿、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已婚的65岁妇女普查344770人次,查出宫颈癌患者125例,宫颈间变22例。0+Ⅰ期22例,Ⅱ期12例,癌发率从1972年至1984年下降了11.6倍。逐年普查率与癌发率如表7-9所示。
表7-9 1972~1984年石家庄市宫颈癌普查率与癌发率对比表
年份 应查人数 实查人数 普查率(%) 癌患病人 数 癌患病率(10万)
1972~1975 129830 72235 55.64 76 105.21
1976~1978 111454 78325 70.26 24 30.64
1979~1981 110425 72644 65.78 14 19.27
1982~1984 143948 121566 84.45 11 9.04
宫颈癌与宫颈糜烂的关系密切,早期癌中糜烂型所占比例很大,125例癌患者中,年龄最小者36岁,高年龄为46岁以上,高年龄占总患者的76.8%。晚期癌患者未经治疗死亡9人。其余均进行了手术或放射疗法。
1975年,市卫生局召开了"妇女病防治经验交流会"。由各区卫生局(科)、各级医院、大厂卫生科(所、院)负责人和妇产科大夫参加。会上由石家庄第二棉纺厂、长征胶鞋厂、新华棉织厂、石家庄铁路医院、红卫区医院、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等单位介绍了贯彻预防为主,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培养赤脚医生,烙烧慢性宫颈炎等方面的经验。
1977~1982年,根据国爱卫生部对子宫脱垂、尿瘘两病防治工作要求,对Ⅱ度以上患者治疗率达90%以上,治疗总有效率80%以上,手术治愈率90%以上。据统计,该市共有子宫脱垂患者520例,其中Ⅰ度243例,Ⅱ度169例,Ⅲ度108例,。对患者分别采取了手术、穴位低频电疗、上子宫托等方法治疗,共治愈461例(Ⅰ度230例,Ⅱ度142例,Ⅲ度89例)。其中手术治愈85例,手术治愈率98.9%,复发1例,总治疗有效率92%,对Ⅱ度以上患者治愈率95.3%。尿瘘患者1例,两次手术未愈。1982年市区两级卫生机构组织了"两病"防治工作检查验收,各区工作均已达到要求,并做了专题总结。郊区、长安区为石家庄市两病防治先进单位,并获得奖励。
1977年9~12月,对郊区4个公社、矿区3个公社、市区石家庄第一印染厂共108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了穴位低频电疗,普遍治疗1~2个疗程。在半年、1年、2年后进行疗效随访,2年治愈率为77.5%,治疗有效率为82%。详细对比情况如表7-10所示。
表7-10 108例子宫脱垂患者穴位低频疗效观察表
时间 随访人数 治愈人数 治愈率(%) 好转人数 好转率(%) 无效人数 无效率(%) 复发人数 复发率(%)
半年 108 82 75.92 20 18.52 6 5.56
一年 97 72 74.23 17 17.53 8 8.25
二年 89 69 77.53 4 4.49 13 14.61 3 3.37
1981年,为观察宫颈癌患者存活率,对96例患者进行了随访,Ⅰ期患者3年、5年、8年,存活率100%;Ⅱ期以上患者随时间延长,存活率降低,共死亡20例,平均3年存活率为80.25%,8年存活率为71.00%;从治疗方法与存活率分析:手术治疗84例,3年、5年、8年存活率为100%;采取放射疗法、中药及其他疗法的,存活率低于手术者。
是年,对历年中发现的细胞学诊断巴氏Ⅱ~Ⅲ级患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必要时进行阴道镜和活体组织检查,使其尽早得到治疗。
是年,市妇幼保健所实行半日制门诊,负责中山路办事处地段妇女保健工作及妇女病的检查治疗。
1984年市妇幼保健所开展了全日门诊,主要对宫颈糜烂治疗,计划生育门诊手术等。
1984年以后,防癌普查工作由原来的3年查一次,改为每年查一次。市妇幼保健所和各区妇幼保健站在组织管理的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的普查任务。是年全市妇机构完成3万余人普查任务,其中市妇幼保健所检查5752人。1985年全市完成防癌普查50030例,其中对20000人同时进行了乳腺癌普查,患病率为36.5%,癌发率为7.99/10万。宫颈刮片检查ⅡB级以上621人、Ⅲ级88人、Ⅳ1人、Ⅴ级1人。
1985年,由市妇幼保健所妇保科主任王鸿筠执笔的《石家庄市12年防癌普查普治工作报告》收入河北省妇幼保健汇编,并在《中国妇幼保健》杂志刊登。

第三章 围产保健
第一节 孕产妇系统管理
1980年,石家庄市开始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准备工作。拟定了"孕产妇联系卡片",建立了妇幼保健网(一级院为公社卫生院、二级院为市级医疗保健机构、三级院为省级医院及市妇幼保健所)。同时市卫生局下发了(80)市革卫字71号《关于推行孕产妇联系卡片的试行方案》,制定了发卡、建卡、随访、分娩、产后访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1981年7月~1982年6月,在郊区振头公社的玉村、振头村一街、振头村三街进行了农村孕产妇围产期保健试点工作。重点对1980~1981年上半年的孕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了回顾调查,详细询问了产前检查、产时分娩、产后及新生儿情况。同时集中接生员学习围产期知识、孕期用药、孕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知识。对80名孕产妇进行了检查,包括一般查体、营养状况、基础血压、测量骨盆等。必要时做特殊检查。给各有关单位装备了必要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骨盆测量器、婴儿秤,并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讨论疑难病例。经过一年管理,产前检查平均在5次以上。对妊娠期合并症能早发现、早矫冶,在分娩期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1981年7月至1982年6月底,共分娩94名婴儿。1980~1981年6月分娩127名婴儿。对比情况如表7-11所示。
表7-11 1980~1981.6与1981.7~1982.6孕产妇试点管理对比表
基本情况 1980~1981.6(127名) 1981.7~1982.6(94名)
产前检查平均次数 3.6 5.13
妊娠中毒症发病率(%) 12.6 7.4
基本情况 1980~1981.6(127名) 1981.7~1982.6(94名)
异常分娩率(%) 7.1 5.3
产后访视平均次数 1.9 3.7
未 访(人) 48 0
住院分娩率 42.5 26.6
纠正异常胎位 0 7
在此期间,除1名新生儿先天畸形死亡外,其余生长发育良好,未发生产妇死亡。
1983年,市妇幼保健所组织了"妇保"、"儿保"医师参观学习北京东城区围产保健经验。同时查阅了各地有关资料,研究拟定了新的方案。
1984年,在农村试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桥西区永安街办事处卫生院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永安街办事处总人口15123人,育龄妇女1596人,孕妇192人,办事处卫生院4人,1名专职妇幼医生。为落实早孕妇建卡,与计划生育密切配合,要求孕妇先建卡,再领准生证,全部建卡上册;妇幼医生有预约卡,如未按时检查,则随访到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转到指定医院进行处理;产妇出院后,及时到产妇家进行访视,做到摸宫底,看恶露、会阴、乳房、测血压、体温,观察新生儿情况,查脐带、皮肤、问大小便是否正常,针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一般正常情况下访视3次,如有会阴撕伤、感染、或带结出院的,访视次数增加。经过系统管理,产妇、新生儿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存在的问题是有些产妇出院后,不能及时通知妇幼医生,延误访视。
1985年5月1日,该市全面开展了孕产妇系统管理。同时进行了"乙型肝炎母婴阴断"的尝试。为开展这项工作,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①召开了三次准备会议,共同研究讨论拟定了"孕产妇系统管理方案细则"。②编写修改了《孕产妇保健手册》。③组织有关人员赴北京、天津等地参观学习围产保健经验。④3月15~25日在市妇产科医院举办了孕产妇系统管理三级网学习班,基层单位106人参加,桥西区永安街办事处介绍了经验。同时到市第一医院、市第三医院、市妇产科医院的婴儿室、产房见习。⑤4月22日召开各区卫生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妇联、工会等单位参加的大会。会上宣布了开展以城区为中心搞好孕产妇系统管理运转图,下发了石卫字(85)第25号《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的通知》和计政计育字(85)第31号文件。⑥确定桥西区同义街办事处为市妇幼保健所系统管理单位。⑦深入到各区对48个街道卫生院、工厂基层医务室进行指导,并解释"方案细则"。
1985年底,石家庄市的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初具规模,步入轨道。自1985年5月1日至年底共建卡2971人,建卡率达59.89%。其中早孕建卡651人,占21.91%,产后访视695人,访视率为67.83%,母乳喂养率达73.6%,新生儿满月增磅大于500克者占93.45%。
第二节 产科质量管理
石家庄市的产科质量管理在20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主要是围绕普及新法接生、消灭产褥热、破伤风、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进行培训、检查等管理工作。在孕产妇系统管理开始之前,只限于进行产科报表统计分析,掌握出生儿死亡情况的一般性管理。
1981年,全市各接产单位开始统一使用三联出生证和产科分娩登记表。1983年召开各医院料房护士长会议,对产科报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同时市妇幼保健所的妇保人员深入各医院核对产科报表,对掌握产科质量提供了准确数据。
1985年5月1日,在全市实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后,随着孕产妇管理三级院的建立,逐级明确职责范围,按全国城乡产科质量标准要求,实行了产科划片分级医疗,杜绝了分娩高峰季节对产妇"踢皮球"现象,产妇在指定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
同年,要求开展产科质量管理的单位均要建立健全产科有关登记、报表制度,使用全市统一的产科质量管理报表,每月上报市妇幼保健所,以随时掌握和指导全市产科质量工作。
第三节 孕产妇死亡回顾调查
1980年,市妇幼保健所在桥西区用3个月时间,对1979年1月1日至1980年6月30日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方法为逐项询问或看病历。共查产妇771人和婴儿780人。孕妇平均产前检查为4次,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占29.3%,先兆子痫占3.5%,子痫占0.5%,没有发生产妇死亡;婴儿死亡6名,其中5名为先天畸形。分娩情况如表7-12所示。调查中发现产科床位紧张,2人1张床的占19%,产后当天出院占2.3%,产后1天出院占12.9%,第2天出院占17.6%,还有不少人带线出院。
1985年,该市组织了对整个城区的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回顾调查。调查时间自1984年4月1日至1985年3月30日止,均以0点开始计算。调查对象:孕28周至产后7天(不包括引产),及出生后体重在1000克以上的死胎、死产、生后7天内新生儿。调查使用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调查表,其方法是主要由各区街道卫生院承担填写,同时各接产医院也按有关规定填报,最后由市妇幼保健所汇总。
据统计:共调查7613名孕产妇,其死亡率为5.2/万;围产儿死亡率为13‰。调查统计结果如表7-13、7-14所示。
表7-12 1979年1月1日~1980年6月30日桥西区771名产妇分娩情况
产妇总数 分 娩 方 式 会 阴 情 况 宫颈裂伤 产后大出血 合并症 早产 双胎 过期产 死胎
正常 胎吸 产钳 臀位 剖腹产 完整 侧切 擦伤 撕伤Ⅰ 撕伤Ⅱ
771 640 56 7 19 49 408 173 73 106 11 10 20 6 38 11 8 2
发生率(%) 83 7.3 0.9 2.5 6.3 53 22.4 9.5 13.7 1.4 1.3 2.6 0.8 4.9 1.4 1 0.3

表7-13 1984年4月1日~1985年3月30日孕产妇死亡回顾调查统计
孕 周 死 亡 原 因 发病后死亡时间 死 亡 医 院
39周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 4天 市第一医院
37周 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急性肝坏死 2天 地区医院
39周 产后出血、产后休克、急性黄疸肝炎 2天 地区医院
40周 妊毒症、脑疝(枕骨大孔疝) 4天 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
37周 蛛网膜下腔出血 2小时 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

表7-14 1984年4月1日~1985年3月30日围产儿死亡回顾调查统计
死 亡 原 因 死 亡 数 死 亡 率(‰)
早 产 11 1.44
先天畸形 23 3.11
新生儿窒息 8 1.05
硬 肿 症 8 1.05
呼吸困难综合症 6 0.78
肺透明膜病变 1 0.13
肺 不 张 1 0.13
颅 内 出 血 4 0.52
死 亡 原 因 死 亡 数 死 亡 率(‰)
先天性心脏病 2 0.26
死 胎 2 0.26
死 产 3 0.39
其 他 9 1.18
第四章 儿童保健
第一节 科学育儿
解放前,石家庄市妇女生孩子难产、"四六风"一般听天由命,育儿知识更为缺乏,因此婴幼儿死亡率惊人。新生儿因"四六风"死亡占50%;麻疹、天花随时可以夺去婴幼儿生命。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家家户户担心吊胆,求神拜佛,幻想借助神灵度过难关。
石家庄市解放后,把保护母婴和儿童的健康提到了人民政府的议事日程。1951年,该市举办了妇幼保健训练班,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新法接生、预防疾病科学育儿知识,并接种牛痘、卡介苗。针对给新生儿挤乳头、挑马牙、不洗头顶厚痂、不洗澡告示不良卫生习惯,给予正确指导。宣传人员还自己动手制做了新生儿、婴幼儿服装、鞋帽、尿布用品及服装选料。印发了"孕产妇保健常识"、"怎样预防儿童传染病"、"怎样育好娃娃"、"快种牛痘"、"新法接生"等册子和挂图。是年5月,在七里湾届会上举办了妇幼卫生展览会,许多妇女看了展览后,自动找保健站级孩子接种牛痘苗、打卡介苗。有的抱着孩子要求给予驱虫,寻问喂养方法。在普遍宣传的同时,科学育儿工作在市部分托幼机构中推广试行。
1956年,市卫生局在市妇联,市总工会配合下,举办了2期保姆骨干训练班、2期保育员训练班、1期托儿所保健员训练班,参训人员485名。并把托幼机构中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新育儿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按时起居、按时饮食、不吃零食、多做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婴儿尽量母乳喂养等。同时组织托儿所阿姨到外地参观,并在托幼机构推广了流动水洗手洗脸先进经验。据市托儿所两个月统计:感冒患病率较上年同期下降50%。对散居儿童主要宣传、推广种牛痘苗、接种卡介苗和新育儿法等,到年底统计:全市37.9%的新生儿接种了牛痘苗,54.85%的新生儿接种了卡介苗。
1979年,主要开展了以国际儿童年活动为中心的宣传和保健工作。卫生局与有关部门向全市发出通知,确定6月份为"宣传活动月",并贯穿全年。先后印发了各种宣传资料26955份,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影剧院、俱乐部以及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广泛宣传了婴儿卫生、喂养、疾病防治等知识。全年共组织了两次大的活动:一是"六一"儿童节前后进行大规模体检;二是对全市119363名儿童进行免费检验蛔虫卵。同年还选择了不同类型的11个托儿所进行了儿童膳食营养调查,发现蛋白质不足,维生素类明显缺乏。针对以上问题,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改善托幼机构中副食供应的报告,并得到了支持。
市卫生局与有关部门在国际儿童节期间,向全市保教工作者、儿科工作者、妇幼保健工作者发出慰问信2000多封,市委领导还慰问了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
1982年4月12日至6月2日,市妇幼保健所和市计划生育办公室在市文化宫举办了妇幼保健大型展览,共接待观众87000多人次。
1985年,开展了对散居儿童的保健试点工作。
第二节 小儿生长发育监测
1975年,市妇幼保健所进行了儿童健康检查及生长发育调查。调查的单位是纺织系统8个托幼机构、郊区4个大队,对象是7岁以下3946名儿童。调查结果除个别年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集体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皆高于散居儿童,男孩高于女子。与1973年出版的《实用儿科学》中资料对比,男童8个月至4岁年组、女孩15个月至5岁年组,略低于对照组。体重方面,男、女孩从12个月至5岁、间断出现几个年龄组低于对照组,其余略高于对照组。从总体来看身高、体重,各年龄组参差不齐,基本相接近。该调查初步反映了石家庄市小儿体格发育状况。
1979年5~7月,该市由市妇幼保健所和省市7所医院合作,选择了5个托幼机构、4个郊区大队、3个街道办事处,对2815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了健康查体和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坐高5项指标的测量。在2815名儿童中,除先天性心脏病、中度以上营养不良、佝楼病等影响生长发育的601名患者外,对2214名正常儿童分别进行了5项指标测量。方法均按1979年国家卫生部关于"儿童健康查体实施方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石家庄市2214名男女儿童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5项指标均值增长趋势符合一般生长发育规律,男童高于女童,但二者差异不大,身高、体重与1975年比较有所增长。②石家庄市和全国9市(1975年)儿童身高、体重均值相比稍低,但差异不大。
1985年7月10日至9月30日,该市对4680名0~7岁正常儿童进行了6项指标的体格发育调查。该项调查参照《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及统一要求表格进行。在4680名儿童中男性2357名,占50.36%,女性2323名,占49.64%;集居儿童2444名,占52.22%,散居儿童2236名,占47.78%。结果分析表明:
(1)男女童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6项指标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符合一般生长发育规律。
(2)性别差异:6项指标男童均大于女童,其间差异初生儿组较小,以后渐趋明显。
(3)头、胸围交叉时间:自出生儿组至18个月组小儿的头围,均大于胸围,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围渐趋接近头围。该市小儿胸围超过头围形成交叉,男女童均在21个月组。6项指标和全国9市体格发育6基指标均值比较相接近。除胸围外,一般略高于9市,但差异不大。详情如表7-15、7-16所示。
与1975年全国9市相比较,身高、体重普遍高于9市,除个别年龄组外均呈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坐高、头围相接近,胸围略低于9市。
石家庄市1975、1979、1985年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自身比较呈逐渐增长趋势,说明了人民生产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促使儿童的体格发育指标逐渐增长。
调查结果还提示:该市4个月内小儿,经母乳喂养为主,辅食添加及断奶较晚,乳牙萌生、前囟闭合和动作发育等和全国9市指标相接近。
第三节 儿童智力筛查与测定
在我国北方6个城市政党小儿DDST智能测量常规的基础上,石家庄市于1983年5月,结合市独生子女健美赛对各区推荐出来的120名0~3岁健美儿进行了丹佛智能筛选检查,以探讨经北方6市标准化了的丹佛智能筛查测量表是否适合于石家庄市小儿,同时探索该量表评价结果中关于"正常"范围内的评分方法,以利于DDST测查在全市儿童保健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1. 测查方法及对象
测查方法及判断标准均按丹佛智能发育筛查法,参照宋杰、朱月妹编译的《小儿智能发育检查》一书的内容和要求,测验工具和规格也力求相同。
鉴定对象为各区推荐出来的120名健美儿。资料整理按其生长发育的枢纽龄分别为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分别和原DDST的相应指标对照。
2. 测查结果
120名小儿智筛结果均正常。参测小儿大部分项目的及格年龄较北方6市的DDST标准超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筛查对象为各区推荐的健美儿。其中个别年龄组、个别项目落后,如应人能区4月小儿"自己吃饼干"、10月小儿"用杯子喝水";细动作应物能区3岁小儿"模仿画0"、"模仿画直线"较明显落后,或某一项上个另儿童出现迟长。
表7-15 1985年石家庄市0~7岁男性儿童体格发育6项指标衡量数字
年龄组 人数 身 高 S 体 重 S 胸 围 S 头 围 S 坐 高 S 臂 围 S
初 生 103 50.66 1.91 3.37 0.43 31.94 1.59 34.04 1.13 33.11 1.84 10.53 0.90
1月~ 98 56.25 2.23 4.91 0.67 36.10 1.92 37.57 1.33 36.85 2.00 12.36 1.14
2月~ 106 60.67 2.37 6.41 0.74 36.56 1.95 39.95 1.24 39.78 1.82 14.19 1.09
3月~ 101 63.52 2.03 7.17 0.80 40.95 1.89 41.05 1.16 41.15 1.81 14.71 1.09
年龄组 人数 身 高 S 体 重 S 胸 围 S 头 围 S 坐 高 S 臂 围 S
4月~ 104 65.32 2.30 7.81 1.03 41.48 2.00 42.34 1.46 42.40 1.72 15.10 1.25
5月~ 102 67.41 2.15 8.28 0.94 42.63 1.74 43.15 1.11 43.18 1.66 15.08 1.14
6月~ 113 68.74 2.32 8.73 0.98 43.64 1.83 44.31 1.39 44.04 1.62 15.31 1.07
8月~ 126 71.32 2.75 9.21 1.03 44.39 1.80 45.21 1.39 45.42 1.95 15.17 1.09
10月~ 100 73.35 2.20 9.49 0.95 44.91 1.66 45.77 1.09 46.19 1.71 15.01 1.08
12月~ 107 76.79 2.54 10.00 0.90 45.70 1.55 46.42 1.11 47.93 1.98 14.93 1.02
15月~ 106 79.87 2.64 10.52 1.07 46.43 1.80 46.93 1.22 49.47 2.13 14.93 1.09
18月~ 103 82.29 3.39 11.00 1.16 47.16 1.73 47.56 1.40 50.69 2.07 14.94 0.90
21月~ 103 85.04 3.25 11.62 1.16 47.86 1.60 47.96 1.32 52.16 1.87 15.18 1.14
24月~ 114 88.30 3.46 12.12 1.15 48.40 1.64 47.92 1.23 53.71 1.91 15.26 0.95
2.5岁~ 136 93.00 3.87 13.26 1.27 49.68 1.74 48.77 1.26 55.53 2.20 15.48 0.86
3岁~ 113 95.92 3.80 14.06 1.42 50.15 1.60 48.89 0.96 56.47 2.24 15.45 1.02
3.5岁~ 106 93.38 3.77 14.67 1.61 50.38 2.06 49.37 1.17 57.33 2.20 15.68 1.01
4岁~ 108 103.27 4.34 15.74 1.78 51.56 2.01 49.34 1.18 59.38 2.58 15.74 1.20
4.5岁~ 103 106.01 3.67 16.41 1.70 52.08 2.15 49.53 1.27 60.53 2.25 15.79 0.98
5岁~ 100 109.79 3.97 17.87 2.11 53.32 2.30 49.97 1.16 62.29 2.30 16.04 1.25
5.5岁~ 106 112.62 4.47 18.49 1.81 53.82 2.03 50.24 1.19 63.30 2.51 16.01 1.09
6~7岁 99 117.19 4.73 20.30 2.57 55.41 2.49 50.65 1.24 65.37 2.67 16.48 1.36

表7-16 1985年石家庄市0~7岁女性儿童体格发育6项指标衡量数字
年龄组 人数 身 高 S 体 重 S 胸 围 S 头 围 S 坐 高 S 臂 围 S
初 生 101 49.40 1.93 3.21 0.39 31.52 1.24 33.41 1.06 32.32 1.95 10.45 0.78
1月~ 104 56.08 2.15 4.78 0.66 35.80 1.65 37.31 1.24 36.30 1.83 12.28 1.19
2月~ 102 59.18 2.19 5.81 0.72 38.21 1.81 38.91 1.50 38.64 1.81 13.53 1.08
3月~ 104 61.58 2.16 6.45 0.73 39.53 1.57 40.00 1.26 39.92 1.65 14.09 1.00
4月~ 105 63.68 2.27 7.05 0.84 40.40 1.64 41.19 1.23 40.98 1.55 14.42 1.12
5月~ 100 65.33 2.18 7.51 0.87 41.24 1.77 41.96 1.09 41.71 1.57 14.76 1.00
6月~ 116 67.25 2.47 8.04 0.93 42.18 1.67 43.01 1.27 43.03 1.84 14.69 1.10
8月~ 99 69.58 2.50 8.47 0.92 43.23 1.70 43.94 1.37 43.78 1.70 14.67 1.08
10月~ 106 72.31 2.60 9.11 0.99 44.09 1.80 44.55 1.17 45.29 1.94 14.82 1.19
12月~ 106 75.69 2.84 9.53 1.03 44.74 1.60 45.33 1.12 47.02 1.98 14.66 1.09
15月~ 97 79.19 3.05 10.03 1.04 45.34 1.62 45.87 1.15 48.81 2.02 14.62 1.03
18月~ 106 81.24 3.04 10.48 0.90 46.24 1.62 46.29 1.12 49.83 1.72 14.87 0.92
21月~ 109 83.55 2.88 10.95 1.17 46.71 2.07 46.55 1.17 51.23 2.05 14.94 1.12
年龄组 人数 身 高 S 体 重 S 胸 围 S 头 围 S 坐 高 S 臂 围 S
24月~ 113 87.57 3.63 11.70 1.27 47.54 1.83 47.01 1.25 53.07 2.03 15.16 0.98
2.5岁~ 139 91.38 3.96 12.60 1.56 48.38 1.87 47.41 1.12 54.62 2.24 15.27 1.05
3岁~ 103 94.80 3.21 13.49 1.34 48.97 1.85 47.99 1.19 55.48 1.99 15.36 0.98
3.5岁~ 109 98.39 3.49 14.46 1.33 49.76 1.66 48.40 1.21 57.08 1.96 15.62 0.95
4岁~ 102 101.48 3.98 15.08 1.74 50.08 2.03 48.56 1.19 58.33 2.46 15.65 1.08
4.5岁~ 105 105.02 4.01 16.01 1.69 50.81 1.93 48.90 1.08 59.93 2.33 15.78 1.08
5岁~ 109 108.69 4.06 16.99 1.86 51.51 1.85 49.26 1.26 61.35 2.25 15.79 1.04
5.5岁~ 96 110.77 3.76 17.44 1.94 51.78 2.16 49.18 1.14 62.13 2.26 15.80 1.24
6~7岁 101 115.66 4.90 19.45 2.13 53.51 2.40 49.75 1.35 64.54 2.73 16.41 1.19

120名0~3岁健美儿的测定结果显示经我国北方6市标准化了的DDST量表基本适合石家庄市小儿行为和智力发育情况,对于揭示小儿的发育参差或迟长是有效的。结合关于正常范围内评分标准的初步运用,证明是可行的,可以在指导儿童保健和幼儿教养过程中发挥作用,使石家庄市小儿身心健康发育方面得到更好的监护。
第四节 儿童健康查体
一、"六一"儿童查体
石家庄市儿童健康检查始于50年代初期。每年结合"六一"儿童节纪念活动,组织一次体检活动。对查出的问题,疾病进行矫治,受到群众欢迎。随着妇幼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科学育儿知识的大力宣传及普及,群众对儿童保健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不少母亲携抱子女到妇幼保健机构去寻求教养方法。国家卫生部(78)卫妇字第1630号通知要求,开展全国性儿童、青少年体检,了解7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重点放在婴幼儿童,7岁以下儿童的受检率力争达到儿童总数的20~30%。从此每年一度的"六一"健康查体便做为常规。1982年石家庄市卫字第18号文要求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每年总受检率不低于75%,3岁前儿童的受检率不低于85%,托幼机构集体儿童不低于95%。各妇幼保健机构,在查体过程中,查治结合,查防结合,边查边进行儿童保健宣传指导,促进了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缺点矫治率。逐年体检情况如表7-17所示。

表7-17 1978~1985年石家庄市小儿查体情况
时 间(年) 应查人数 实查人数 体检率(%) 疾 病 情 况 缺 点 情 况
患病人数 患病率% 治疗人数 治疗率% 缺点人数 缺点率% 纠治人数 纠治率%
1978 63349 43195 68.2 3543 8.2 2027 57.2 6988 16.2 1026 14.7
1979 89796 36357 40.5 4573 12.5
1981 59665 50084 83.9 3600 7.2 2340 65.0 11380 22.7
1982 94755 57538 60.7 6492 11.3 4739 73.0 7787 13.5 1412 18.2
1984 81735 65625 80.3 15683 23.9 9571 61.0 12397 19.9 928 7.5
1985 96755 81297 84.0 21344 26.3 18039 84.5 7715 9.5 1928 25.0

二、集体儿童查体
集体儿童健康检查包括儿童入托前查体,定期查体及晨、午检查制度以及每季度测量身高、体重,并进行评价。
1. 儿童入托前查体
建国初期,托儿所、幼儿园相继建立,且发展速度快,使在管理上一度出现困难,虽有一些制度,但不健全,更不完善,健康检查工作只能在少数较正规幼儿园中实行。因此一些传染病、多发病发病率高,社会上流行什么病,很快就会传播到托幼机构中去。该市1950~1955年先后在城市、乡村共培训妇幼卫生人员10批,充实到妇幼战线或保育机构之中,在防病灭病、增强儿童体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托幼组织蜂拥而起,一度人员紧张,集体儿童健康查体制度在大部分托幼机构流于形式。到1965年各项工作开始正规,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状况好转。"文革"期间,托幼机构和工作制度受到严重破坏。1975年,国家卫生部下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文件,托幼机构情况有所好转。
1984年,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城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精神,为确保儿童的健康,保证入托前检查质量,石家庄市卫生局于1984年8月发出石卫字(84)第87号《关于儿童入托统一查体的通知》,决定全市儿童入托前查体统一由市妇幼保健所负责进行,使用统一表格,进行全面查体及血常规、肝功能、胸透等检查,体检合格者方能办理入托手续。这一通知的执行,切断了一些传染病进入托幼机构的通路。
2. 定期查体
晨、午检查制度要求,保育人员对托幼儿要做到一看、二摸、三问、四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有记录。
定期查体就是小儿1岁内每季度查1次,每年查4次;1~3岁每半年查1次,每年查2次;3岁以上每年查1次,简称"四、二、一"定期体检。托幼机构每季度测量身高、体重一次。
第五节 集体儿童保健管理
一、托幼机构概况
石家庄市在1951年建立了2个哺乳室(大兴纱厂、市电信局),共收托婴儿60名。1952年发展到5个哺乳室,共收托婴儿119名。1955年共建托儿所19个,收托儿童860人,其中大部分为半托性质,主要解决妈妈上班问题。开始托儿所规定了一些简单制度,但执行较乱,因此妈妈们不放心。经过几年整顿培训,保育员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孩子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尚能做到定期体检,按时预防接种。孩子们也不再是吃饼干喝开水了,有了注意调配营养适当的伙食。遵照保教结合的原则,适当地增加了保教员,以开发幼儿智力的教育工作。
1958年12月底,该市保育员发展到1649名,收托儿童达37991人,收托率为37.7%。保育机构的迅速发展,出现人力、物力不足,组织管理、教养工作一度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
1959至1961年,国家困难期间,托幼机构也发生了严重困难。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托幼机构也逐步好转。1965年该市有托幼机构122处,收托幼儿童9094人。1978年托幼单位291处,收托幼儿童16312人。最大单位收托幼儿400名;最小单位只设有收5~6名婴的喂奶室。大多数托幼机构为混合型,收托从出生56天至7岁儿童。1985年托幼机构429外,收托幼儿童30395人。其中收100名儿童以上的托幼机构有120个,收100~50名儿童的有205个,收50名以下的有104个。
1984年,石家庄市卫生局、市妇联、总工会、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石家庄市托幼机构分类标准》的文件,各区根据文件要求,在同年12月底以前进行了托幼机构的评比检查。共评出甲类园所103个,合格率为91%。1985年评出甲类园所104个,合格率上升为100%。至此托幼机构的工作初步形成了制度化、档案化、规范化。
二、托幼机构管理
1. 卫生保健制度
1950~1955年,托幼机构基本没有保健制度。1956年开始推行《托儿所疾病管理试行办法草案》,使疾病管理和传染病管理逐步走上了正规。
1980年,按照国家卫生部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文件规定,3月3日制定了《石家庄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试行草案)》。
1985年,在全市开展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分类达标活动,使各类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 膳食管理
石家庄市托幼机构膳食管理是从1979年"六一"国际儿童年开始的。同年对工厂、机关、院校等系统的10个托幼机构616名儿童进行了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结果表明托幼机构各年龄组儿童营养摄取量普遍不足,尤其是蛋白质缺乏,其次是维生素类,其原因有多种,但食物调配不当、营养搭配不合理是主要因素。针对上述情况,市妇幼保健所先后兴办了炊管人员学习班、膳食管理学习班和保健员学习班,提高了炊管人员的膳食营养知识。集体儿童膳食管理学习班情况如表7-18所示。
表7-18 石家庄市集体儿童膳食管理学习班统计
办班日期 办班天数 参加单位数 培训人数
1979.11 7 66 106
1983.3 9 28 35
1983.7 7 15 16
1985.5 7 23 26
合 计 30 132 183
3. 3岁前儿童早期教养
石家庄市早教工作历史较短。1981年举办了第一期3岁前幼和教养学习班,并在部分基础好有教养条件的托儿所开始了试点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礼貌、谦让等优良品德及独立生活能力。1983年该市开展了一次规模宏大的3岁前独生子女健美比赛,在参选的一万多名3岁前儿童中,经过层层选拔,筛选出120名身体健康、智力发育正常、品德优良的独生子女为健美儿。这次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第六节 散居儿童保健管理
1980年,该市对散居儿童保健管理进行了试点工作。之后在城乡推广实行了地段系统管理。
是年,开始对新生儿访视,重点是早期新生儿,按常规要求满月前访视3次。据统计,2~5月的新生儿访视率为26%,3次访视率为90.63%;6~12月访视率为50.38%,3次访视率为100%;新生儿满月建卡率为39%。
定期查体及访病灭病系统管理要求。小儿满月后建卡,1岁内每3个月查体1次,1~3岁每半年查体1次,并进行健康评价。1985年0~3岁儿童体检率为83.61%,体重达均值以上占77.67%,身长为62.67%。
1981年,该市开始对小儿佝偻病、营养性贫血、肺炎、腹泻"四病"进行了防治管理,重点为佝偻病和贫血,同时要求做好其他小儿疾病的防治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小儿"四病"患病率有了明显下降。
第七节 小儿"两病"防治
1981年,河北省卫生厅在石家庄市城乡分别进行了佝偻病和小儿贫血调查。在0~7岁2086名婴幼儿中,患佝偻病者为1199名,患病率为57.48%,其中一周岁内小儿患病率高达83%;在2054名婴幼儿中,患营养不良性贫血者904名,患病率达44.01%。同年年底至1982年初,市妇幼保健所与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协作,对两岁内小儿佝偻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患病率为62.8%,周岁内儿童患病率为68.04%。调查中对发病主要原因和预防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用药有效剂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1981年,确定9月为开展以防治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性贫血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育儿宣传月",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广泛宣传。这次活动为以后几年石家庄市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性贫血的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佝偻病防治
1981~1985年,为摸索适合石家庄市佝偻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和药物剂量进行了探索。如: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剂肌肉注射法;从新生儿期开始口服维生素D胶丸法;维生素一次量口服或肌肉注射法。时间与对象:每年秋末冬初以周岁内为重点、两岁内的小儿进行大面积投药。诊断标准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以1980年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修订的诊断标准为依据。大面积的群体检查做简易诊断,试点内婴儿采用综合诊断,拍腕骨X线片及血生化测定。防治措施:①加强小儿科学喂养及户外活动、多晒太阳。②孕后期给予维生素D330万单位肌肉注射。③新生儿15天起投以维生素D2胶丸,每月1丸(10万单位),边服12丸(夏季可停服)或一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330万单位。④每年秋末冬初对周岁内小儿常规普查普治。⑤对查体发现的佝偻病患者给予及时治疗,轻者一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360万单位或维生素D240万单位;中度者每周一次给予维生素D360万单位或维生素D240万单位肌肉注射,连用两周;重度者每周一次给予维生素D360万单位或维生素D240万单位肌肉注射,连用三周。
1985年,全市周岁内婴儿佝偻病患病率下降至27.29%(见表7-19)。
1985年,试点内佝偻病患病率为17.95%,比1981年下降73.62%(见表7-20)。
防治小儿佝偻病,维生素D3预防量30~60万单位为佳。治疗量初期维生素D360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次,极期维生素D360万单位肌肉注射两次(隔月一次),疗效满意。新生儿15天后口服维生素D2胶丸,每月1丸(10万单位),连服12丸,方法简单,但大多数难以坚持,未达到预期效果。故认为短期一次投药法效果好,易推行。
表7-19 1983~1985年石家庄市佝偻病防治动态观察表
时间(年) 年龄(月) 受检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1983 0~6 1047 265 25.31
7~12 1169 877 75.20
合 计 2216 1142 51.53
1984 0~6 3334 1130 33.89
7~12 6153 3140 51.03
合 计 9487 4270 45.01
1985 0~6 6175 1128 18.27
7~12 7138 2505 35.09
合 计 13313 3633 27.29


表7-20 1981、1984、1985年石家庄市试点范围内佝偻病疗效观察
年度 受检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定基比(以1981年为100%)
1981 291 198 68.04 100
1984 292 160 54.79 80.53
1985 117 21 17.95 26.38
二、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防治
1981年,在全市开展了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工作,对贫血者分别进行了饮食调剂和铁剂治疗。以后每年随查随治,使患病率有了明显下降。到1985年3岁内小儿贫血患病率为25.64%。
1985年,石家庄市接受河北省卫生厅1万名6个月至3岁婴幼儿贫血防治任务,由市妇幼保健所、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儿科、河北省检验中心协作完成。
检查对象:出生8天至3岁婴幼儿,查体按河北省统一表格规定进行,主要测定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诊断标准:按1984年全国儿保会议制定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进行。
治疗方法:①对查出的贫血患儿小于4个月的强调母乳喂养,大于4个月的加适当含铁强化食品,按铁元素每日每公斤体重1毫克服用。②血红蛋白低于10~11克者采用饮食调整,按铁元素每日每公斤体重3毫克服用。③血红蛋白低于9~10克者按铁元至少每日每公斤体重4~5毫克服用,4周后复查血红蛋白不升者再补充铁剂。④血红蛋白低于8~9克者服用人造补血糖浆,每日每公斤体重按铁元素4~5毫克服用,同时配合维生素C治疗。
全市应查10000人,实查12727人,患病人数3263人,患病率25.64%,其中轻度为2892人,占22.72%;中度为371人,占2.92%。发病规律为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城市婴幼儿患病率高于农村。
第八节 婴幼儿死亡回顾调查
1957年,市妇幼保健所抽查了新华区一个街道办事处,对240户进行了10年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回顾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48年死亡率最高,为395.8‰;1953年为105.3‰;1955年为67.8‰;1957年为43.5‰。
1976年,对1974~1976年不满15周岁的儿童进行了死亡回顾调查。结果为:初生至1岁内婴儿死亡率为28.73‰。1~5岁内为4.01‰。城区死亡率为10.21‰,郊区为36.7‰。新生儿占婴幼儿中死亡人灵敏的50.48%。调查表明:降低婴幼儿死亡率的关键是做好新生儿保健工作。
第五章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958年初,市、区建立计划生育领导班子,经短期准备,3月掀起了全市性宣传活动。主要采取广播、展览、讲座、标语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仅展览会就巡回农村、工厂、街道94处,观众达20万人次。3~4月为高潮阶段,据统计,受教育人数达53万人次。
1958年底统计,全市育龄妇女避孕率达80~90%,做绝育手术369名。1958年出生率较1957年下降12.60‰,全市总出生17922人,出生率达28.30‰。
1962~1963年,妇幼保健工作以计划生育为中心,广泛组织宣传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1963年全市4种节育手术4158人,较1962年增长3倍。
1965年5月,市妇幼保健所与市妇产科医院共抽出11人建立出谋划生育门诊部,9月22日开诊,承担放环、人工流产手术。截止年底门诊量为939人次,放环手术230例,人流手术60例,男扎6例。
1981年,市妇幼保健所恢复门诊,开展计划生育手术。
1982年,市妇幼保健所、计划生育办公室共同举办了大型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专题展览。
1983年,市妇幼保健所在计划生育宣传月中制作了"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展牌进行宣传。同时门诊承担了大量放环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