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毕淑敏分享:从作家到心理咨询师之路

毕淑敏分享:从作家到心理咨询师之路

发布:2017-10-24 06:13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走上心理咨询师的道路 在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我更多的是作为作家的身份而被大家所熟知,但在更早之前,我还曾经做过22年的医生。1969年,北京的 文革 正轰轰烈

  走上心理咨询师的道路

  在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我更多的是作为作家的身份而被大家所熟知,但在更早之前,我还曾经做过22年的医生。1969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我还不满17岁,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国这块最高的土地——西藏阿里高原骑兵部队当卫生员。

  也许因为我做医生这个职业,我觉得在和平年代里,可能除了交通警察看到死亡,医生是看到死亡最多的行业了,医生看了那么多的生生死死,会觉得生命其实特别脆弱,我会觉得这个经历对我来讲是特别宝贵的,我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过得很有意义,也希望别人的生命能够过得有意义。

  1998年,我有一个朋友突然骨折了,我给他打电话,他说你知道一个消息吗,北师大在招收学生,有心理学的课程。我说我不知道,特别谢谢你告诉我,如果我去报名他们会收我吗。他说那我可不知道,我只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你。我知道了这个信息以后就想,做医生是给人治病,写作其实也是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世上有一门学问是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内心过程,我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想去学。后来我就到北师大去报名,最后他们就把我录取了。

  我的艰辛学习之路

  刚开始我学习得很吃力,我记得第一天听完课以后,因为中间没有地方休息,我就坐在北师大数学楼前面的椅子上,心里面充满了迷茫。我想我这么大年纪了,来做这件事情,又这么辛苦,我到底要干什么呢?而且一学下去就要花很漫长的时间,我会不会觉得太辛苦就半途跑掉。我记得那天下午,导师让大家谈自己的心情,我当时特别明确地说,我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我觉得我也有理由成为成绩最差的学生。

  我在家里写作很久,已经没有像一个小二郎一样,背着书包,从家里赶到学校。我在北师大的学习却从来没有迟到过,就这样坚持了三年。

  一份有使命感的职业

  我觉得学了那么多理论,有一点像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从理论上我已经是可以给人治病的,可是我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可以治病。掌握了这些理论的知识以后,我特别想用于实践。再有一个,我那时候已经慢慢感觉到,在我们中国急速变化的年代里,人们特别需要心理的帮助,这是一个有使命感的职业。

  我的诊室有一扇门,每次有来访者进来的时候,我会站起来去迎接他们,当那扇门推开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是一个非常鲜活但也非常复杂的世界,开始和我发生了接触,每一个人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同样是情感问题,同样年纪的女子,她们都因为自己的婚姻亮起红灯,她们会觉得要找心理咨询师来讨论这个问题,可是那个起因,那个表现的形式,那个应对的策略,当事人在其中的感受其实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看到每一个来访者的时候,都会觉得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做过20年临床医生的我相信人都是身心一体的。当人谈到很多身体健壮的时候,我会觉得他和心理有关系,当我去当心理医生的时候,我也会知道当人心理上有很重负荷的时候,他的身体也会有相应的反应。作家主要是用语言和文字来作为工具进行表达的,其实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沟通和交流,和语言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很精准的一个词汇,可以形容出当事人的困境、矛盾、内心的种种挣扎。会使当事人有一种人生得一知己的感觉,他会觉得自己不再孤独,他被人理解。我记得有一个来访者,他最后走的时候说,我今生今世从来没有和一个人进行过这么推心置腹的谈话,他说你怎么可以比我自己更了解我。可能一个恰当的语言,能够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我觉得这个要感谢我做作家对这方面的操作训练。

  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发现女性咨询者稍微多一点,年轻人多一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一些。可能女性更容易倾诉,更容易求助,也更容易去探索自己的内心。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男性好像有比较坚硬的外壳,而且男子不容易倾诉自己内心软弱的部分,包括去请求援助,在我们文化里好像对男性的限制和规定比较多,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角度上来说,男性可能承受的压力就很大了。

  第二点,因为心理咨询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职业,老年人会觉得找自己的亲朋好友聊聊天,或者是说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方式(运动、旅游)让自己的心情开阔。他们可能更多用这样的方式,但作为年轻的一代会觉得,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去做这种专业的讨论,是近些年来在很快普及的一个观念。第三点可能就和文化、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有关,这些受过更多教育的人会想,这是一门科学,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把心理问题融入文学作品

  心理医生其实是一个手工劳动,他是没有办法机械化生产、批量生产的,因为这是心与心的交融,是非常严肃的工作,没有办法因为等候的人多,我们就加快速度。我那时候面临一个对我来讲挺痛苦的选择,也许我要换一种方式,我把我的感悟,或者很多来访者所给予我的那些启示,用文字去表达,这样可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书的时候,也许一句两句话会触动他们,他们会有一些思考,用这种方式和更多的人来分享。

  把心理问题融入文学作品是一个非常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说我原来要写一个人物会非常辛苦地去设计他说什么,想什么,或者会怎么样。很坦率地讲,我有的时候也会觉得,他会这样做吗,在想象的时候会有点自信不足。当我现在再来写作的时候,我几乎不用这个过程了,因为我去写这个人物的时候,他会怎么样讲话,会穿什么样的衣服,他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会有怎么样的行为逻辑,好像他们是我的熟人了,如果说我原来更多的是设计,那我现在是去遵从一种实际当中的现成的人,我只是把它描绘出来就好。

  心理咨询发展潜力

  中国是一个迫切需要心理帮助的国家,因为我们处在飞速发展和变化中。举个例子,如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好像是天气一天天暖起来,或者天气一天天凉起来,我想我们是可以慢慢适应的,但是如果你从一个很冷的地方,突然到一个温度很高的地方,或者从很热的地方一下走入寒冰之中,我们会容易感冒,甚至还会引发其他的疾病。

  正是因为我们飞速地进步和发展,在这种变革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就会很多,每一个人有很多选择,很多自由的时候,其实他也会相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的风险,由于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使得中国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是特别迫切的,每一个人想寻求更好的发展,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也要有非常阳光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