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哈尔滨市49.43%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多为轻度心理障碍

哈尔滨市49.43%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多为轻度心理障碍

发布:2017-06-19 06:17 | 来源:新闻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哈尔滨市49.43%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多为轻度心理障碍-新闻频道-和讯网

  东北网6月16日讯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历时3年完成了哈市首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哈尔滨市中学生存在普遍的心理障碍,总检出率达49.43%。

  本周三,记者来到市第一专科医院,听该院张聪沛院长和课题组讲述首份中学生心理健康报告出炉记。

  起因

  中学生排队

  “看心病”

  近年来,市第一专科医院平均每天接待12-18岁的中学生30余人,家长们甚至托关系找专家给孩子做心理咨询。

  为何要历时3年做一份哈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市第一专科医院张聪沛院长说,从2006年开始,到该院来看心理疾病的初、高中生越来越多,医院平均每天能接待30余名中学生,到了寒假暑假,来的中学生更多,有时会达到近百人。在与中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医生发现,他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一现象引起了心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

  张聪沛院长说,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成长尤为重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曾有报道显示,我国青少年16.79%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高中生为18.79%。这些数据都提示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因此,2009年5月,市第一专科医院向市政府有关部门申请了该课题,准备做一份详细的关于哈市青少年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从设计问卷,深入学校进行走访调查,到进行数据的比对和分析,共历时3年的时间,近期终于完成。

  调查

  不记名问卷

  让孩子“说心里话”

  课题组共对哈尔滨市8所初中、高中、职业技校的学生发放问卷2174份,从不同家庭、学校等不同侧面进行测试。

  张聪沛院长介绍,为了详细准确地摸清哈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院自行设计了一套全面、科学的调查问卷。问卷以中学生社会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成绩为调查内容。调查样本来自哈尔滨市第1中学、第73中学、第59中学、第41中学、第125中学、萧红中学、第12职业高中和哈市职业技校共8所学校,这些学校学生的年龄为12-18岁,共向这些学校的中学生们发放问卷2174份,由学生和教师不记名填写,进而收集数据,研究分析当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张聪沛院长说,问卷之所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主要是想让孩子们能说说“真心话”。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这样搜集的结果比较真实。如果采用记名的方式,他担心学生们会在答卷时出现“假象”,把问卷答得比较“阳光”,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情况。

  调查中课题组发现,高中男生以强迫、敌对、抑郁、人际敏感、偏执等为主要表现,而女生以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焦虑等为主要表现。也就是说,专家们设计的9项精神、心理问题,在高中生这个群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同时,在性别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低于男生。而且,高中生的自感压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父母交流方式等因素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哈尔滨市49.43%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多为轻度心理障碍

  结果

  四成学生认为

  “父母不了解我”

  你在学校有知心朋友吗?你会跟父母说心里话吗?这些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情感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

  张聪沛院长介绍,本次调查中,有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不了解”。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能否与父母很好地沟通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沟通良好的学生会在心理上处于“阳光”的状态,不会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

  此外,调查显示,哈尔滨市同时有近四成的青少年认为“父母并未给予自己很多感情支持”。张院长说,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少部分家长将自己的压力转给孩子,经常向孩子发脾气,这样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育产生恶劣的影响。家庭情感支持的缺乏,会对青少年早期人格塑造和培养产生不良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信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可减少其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以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应对压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张聪沛院长介绍,青少年的居住方式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子女与父母共同居住,如果父母的教育存在问题,可能会给子女带来部分精神压力,尤其是在强迫症方面。而留守的青少年独居,明显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与爷爷奶奶或亲属同住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高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张院长说,留守的青少年不能与父母同住,较少得到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和指导,许多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他们的言行举止得不到良好的规范和约束,虽然可能会较早显现出独立的一面,但自由放纵使得其性格中更自我的一面凸现出来,在知识不足和社会阅历缺乏的条件下,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分析

  “49.43%”

  应引起足够重视

  虽然轻度心理障碍不能算“病”,但对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而言,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将会引起抑郁症、强迫症等疾病。

  张聪沛院长说,49.43%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多为轻度心理障碍,这不能算病,如果达到中度以上的心理障碍,就要算是病了。但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人数接近学生总数的一半,应该引起学校和家长足够的重视。

  如何能及时疏导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课题组建议,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由专职心理教师执教,不要等有了心理问题的苗头之后再予以重视;同时,要在了解学生问题的前提下,做到个体干预,不同的群体施以不同方式的心理干预,因势利导帮助遇到心理难题的学生;建立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网,及时就孩子的问题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拓宽道路;消除传统观念中一味重视成绩的思想束缚,树立真正以“人”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品质。

  张聪沛院长说,家庭中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与子女要本着平等、互相尊重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交流方式和习惯,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家长不要一味灌输自己的理念和思想,过度干涉或指责子女的行为。这将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导致其产生反感甚至逆反的情绪,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父母应在思想和行为上对青少年进行帮助和引导,提高家庭方面对青少年的情感支持。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了解孩子的问题,做到有问题及时疏导、解决,并且在孩子的角色认同中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中的部分问题

  1.平时你感到压力吗?

  2.你有可支配的时间吗?

  3.你认为家长了解你吗?

  4.你是否为一些有关“性”的

  想法而苦恼?

  5.你觉得老师对你好吗?

  6.你在学校有知心朋友吗?

  7.你与父母的交流方式怎样?

  8.你的最大压力来自于什么?

  9.你曾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软弱无力吗?

  10.你是否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1.你会害怕在公共场合昏倒吗?

  12.你是否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13.你会感到别人想占你便宜吗?

  14.你的头脑中是否有不必要的

  想法或字句盘旋?

  15.你做事必须反复检查吗?

  16.你是否在商场或电影院等人多的

  地方感到不自在?

  17.你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独吗?

  18.你是否单独一个人时神经也很紧张?

  19.你是否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20.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