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会接纳子女的青春期
近日,家住福州市仓山区的王女士向福建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专家反映:“儿子上高三后,天天阴沉着脸不说话,动不动就发脾气。”其实,很多高中生的家长都有类似王女士的苦恼。
该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为此,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一位具有20多年家庭教育工作经验的专家志愿者王霏。
理解孩子心理变化
王霏认为,父母之所以觉得孩子与自己对抗,是因为自己本身缺乏“安全感”,尤其是一些妈妈前期对孩子投入过多精力,前期控制性强,当她觉得在孩子面前的威信突然下降时,就会感到恐慌,认为孩子是跟自己“对抗”。
的确,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自我”的体验和感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社会外界的情形有了自己的判断,尤其对一些新鲜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兴趣。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王霏表示,家长要接纳、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不要急于苛责,可以等孩子心情平复之后,再找机会沟通。
把真实情感告诉孩子
王霏认为,家长与孩子说话时,需要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感受,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比如,孩子放学回家晚了,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为你担心”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不仅能感受到父母深切的关心,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当然,确有一些父母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湮没在“粗暴的行为”之中,这就容易引起亲子冲突。
适当向孩子“示弱”
“当孩子表达自己对某些新鲜事物的观点、见解时,如一首新歌、一部新电影、一个当红明星等,家长完全可以做一个倾听者,‘是这样子的吗?’‘妈妈都不知道呀!’”
王霏说,适当地向孩子“示弱”,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还能使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融洽。例如,节假日的出游计划,适当让孩子去安排、做决定,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信任,也能让孩子产生“小大人”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