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趣的内容或者自己觉得很有价值的东西,大家都会转发到社群中去。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为群体付出的行为。付出了,肯定是想得到回报。我分享了东西之后,其实也是想以后群体中的其他人也分享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有趣的东西,自己能得到好处。这是一种互惠心理,也是社群维持下去的动力之一。人有了这种心理后,才会去维持这个社群,发展这个社群。
价值体现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没用。人在社会中,其实就是相互利用。你要在群体中存在,那你必须证明你有存在的价值。这一点在某些群体中体现得很明显。比如某些人会晒自己参加各种科技会议、聚会的照片。这其中也有在告诉别人,我紧跟时代潮流,我是很有思想的人。我值得你们交往。这也是提升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方法。在群体中地位越高,自然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刷存在感存在即是被感知,这是哲学上高度概括对存在感的解释。人的存在感是需要别人的回应来获得的,如果你的行为被别人回应越强烈、越多你的存在感就越强。存在是人生来就有的。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就用哭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以此来获得存在感。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表要标志”,它让人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所以有人会时不时的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发布一些内容。他们发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想制造社交话题,在朋友中保持活跃和认知度,和朋友保持互动,让朋友们不要忘记他,回应他。网络带来的改变就是人不用出门就能获得足够的存在感。所以才会衍生出这么多的宅男、宅女,他们在自己家里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不用出门整天呆在家里也可以。
上面分析的几种只是人们社交类分享行为的常见动机,并不是全部。比如,有可能人们可能只是因为从众而做了这个行为。人不同,环境不同,行为的动机不同,一种动机背后可能会有多种动机。我们在设计互联网产品的时候,想让用户产生分享行为。那么我们就要问问自己,你的产品能激发他的哪种分享的动机。只有充分了解了人的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设计出好的互联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