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 心理精神疾病的三种治疗方法

心理精神疾病的三种治疗方法

发布:2016-04-21 16:0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金凤奎在新华网演播间录制“精心讲堂”。 第二讲:我来教你认识心理疾病授课嘉宾: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

心理精神疾病的三种治疗方法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金凤奎在新华网演播间录制“精心讲堂”。新华网史峻诚 摄

  编者按:在当今社会提起精神病患,人们总会潜意识地认为他们是安插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总是想方设法地远离他们。

  “恐惧源于未知”,自2016年1月起,新华网携手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共同打造“精心讲堂”,从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维护等方面进行科普和公益讲座。希望通过我们的“精心讲堂”,能让网友朋友们面对精神病患不再恐慌,能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们,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也决定了人的成功与否,所以心理与精神这两个词合在一起才叫“精心”。同时,这两个字也是对从业者们的一种概括和赞誉,他们在用精心的态度来去解决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

  在“精心讲堂”中,新华网黑龙江频道会陆续发布心理健康小贴士《人生的49道坎》。在这些精心准备的“心灵大餐”中,会指导准妈妈们如何调整情绪,如何进行胎教?生活中的快乐怎么去获得?中年人如何在职场中进行情绪管理?老年人需要怎样的心理关爱和心理救助?等等,我们将用很多案例来解读的人生当中的每一个节点,对照别人反思自我,让每个受众最终拥有一个非常健康的心理状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让我们社会更加和谐。

  第二讲:我来教你 认识心理疾病

  授课嘉宾: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金凤奎

  (以下为同期实录)

  金凤奎:影响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病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它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遗传因素。二心理因素,如性格方面过于内向和敏感,自闭和偏执;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情感和阅读别人情感的人。三环境因素,尤其是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的影响。四患者及其家属对心理卫生知识的匮乏等因素都成为心理精神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心理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基于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病与生物-心理-社会及环境因素有关,成功的心理精神疾病治疗离不开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在门诊经常能够见到,已经达到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医生说能不能不用药,单纯通过心理治疗来解决情绪低落的问题。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心病要由心药医”的观念和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抵触心理。

对于抑郁症的干预,中度以下的可考虑单纯的心理治疗进行干预。但是中度及中度以上的抑郁症需要药物干预。因为抑郁症的发病有其特有的生物病理学基础。比如说作为大脑神经递质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β-内啡肽、FGF9(第9号成纤维细胞成长分子)、Σ受体等脑内物质的分泌和相关受体应答功能的异常,还有大脑额叶皮质、海马及杏仁体功能的异常等均与抑郁症的发病以及其预后密切相关。另外内分泌功能的异常,比如说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功能异常及更年期性激素水平的波动等均会成为抑郁症的病因。可见,中度以上的抑郁症的治疗需要药物治疗和脑电等物理治疗的干预是必须的。强迫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精神疾病也均有其相应的生理病理学基础。曾经我们认为心理精神疾病是功能性疾病,但是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发现心理精神疾病也是一种器质性疾病,至少在大脑超微结构方面存在着异常表现,心理精神疾病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着。

抗精神病药方面,固然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但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包括其副作用是十分明确的,因此如果遵医嘱使用药物的话,完全可以把药效最大化而药物的副作用降低到最低点。

在临床我们对急症期和重症期的患者会暂缓心理治疗的干预,当心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焦虑和躯体焦虑缓解到一定程度之后,进行及时的心理治疗,可将治疗的疗效达到最大化和理想化。

心理精神疾病具有四高特点,即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的特点。

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可以得到症状的缓解,但是如上面所说大部分心理精神疾病的患者有其特有的心理基础,如过于内向、自闭和离群索居的性格;爱钻牛角尖、疑神疑鬼、非此即彼的认知模式;随性发作的情绪模式及过于薄弱或过于偏激的意志行为等均是心理精神疾病的常见心理基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催眠疗法、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EMDR)等疗法均能达到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后让患者达到比得病前更加健康的水平。因为通过综合治疗康复后的患者将拥有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可大大地降低心理精神疾病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

  嘉宾介绍:

  金凤奎,医学博士,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秘书;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日本QOL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北-天津精神医学论坛心理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本健康心理协会会员。擅长心理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