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5日电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5日发表社论说,建议台当局,未来台湾所有上市的食品、饮品与药品,一定要通过相关机构的检验合格才可以上市,同时要求所有产品要详细标出所有添加成份,并且建立完善的“生产履历”,如此才可以杜绝黑心食品、饮品与药品,彻底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文章摘编如下:
近来台湾因食品、饮品内添加“塑化剂”事件,造成人心惶惶,最近甚至连部份药品也查出添加“塑化剂”,这些添加在食品、饮品、药品中的“塑化剂”,严重影响民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正在发育中的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危害更大。
面对“塑化剂”事件,马英九及“政府”相关单位的危机处理相当明快,除了表彰发现“塑化剂”的有功人员外,也建立D-Day制度,也就是要求所有厂商,在特定日子之后,所有未经“塑化剂”检验合格之产品不准上架。此外“政府”相关单位也迅速查找“塑化剂”源头并追查流向、并且立即销毁含“塑化剂”的产品,使“塑化剂”事件的危害降至最低。
针对此类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可以仿效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要求所有的饮食、饮品、药品要在产品包装说明上详列所有添加成份,同时也立法规定,一个新的食品与药品一定要通过FDA的检验才可以上市。
此外,我们也建议“政府”建立食品、饮品、药品的“生产履历”,完善管理饮食与用药,如此才可以杜绝黑心食品,保护、促进和提高人民的健康。
有关食品、饮品、药品的“生产履历”,就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使用的成份与程序都记载在产品的计算机数据里,例如,大陆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举行期间,对于选手所吃的食品加以严格控管,任何进入奥运村及其它相关设施的食品,都会贴上有一个特殊的“食品安全条形码”,透过“食品安全条形码”,相关单位可以追踪食品从生产、运送、到运入奥运村给选手食用的整个过程,而且所有运输车辆都会被卫星定位和追踪。
这一套食品安全的管理机制相当严格,对于食品安全的增进、以及消费者对食品的信心提升有极大帮助。
在成本考虑下,目前台湾的作法是对外销的农渔产品编制“国际商品条形码”(Bar Codes),作为农产品进行内外交易时之认证要件,在“国际商品条形码”编制过程中,会依据输入地政府要法令要求而建立农产品不同程度的详细数据,这也就是建立农产品的“生产履历”,有了农产品的生产履历,消费者会比较安心食用。
由于当前信息软硬件科技成熟,“国际商品条形码”编制已经进步到使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根据使用RFID作为产品管理的Wal-Mart内部评估,当RFID产销链被建立后,Wal-Mart在一年内省下的成本将高达83亿5千万美元。
因此,虽然使用RFID需要投入成本,但是其效果却相当大,一方面可以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另一方面亦可以节省管理费用,故用RFID建立产品生产履历数据库是可以实践的目标。产品生产履历建立后,一旦产品发生任何问题,可以立即找出来源,作最有效之危机处理。
据报载台湾食品、饮品、药品中添加“塑化剂”已存在多年,直到最近才被“政府”检验人员查出,我们一方面要感谢这位契而不舍、为人民健康把关的检验人员,另一方面也建议“政府”彻底检讨台湾的食品安全机制,立法建立完善的制度,完善管理食品、饮品、药品等产品,为人民饮食与用药安全严格把关。
诚挚建议“政府”,未来台湾所有上市的食品、饮品与药品,一定要通过相关机构的检验合格才可以上市,同时要求所有产品要详细标出所有添加成份,并且建立完善的“生产履历”,如此才可以杜绝黑心食品、饮品与药品,彻底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