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长沙市已经正式启动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试点。消费者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每人最高可获25万元赔偿。
昨日,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未被列入第一批“食强险”试点,目前处于观望时期。
如何看待“食强险”?昨日,河南商报记者专访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和“掷出窗外”网站创始人吴恒。
回顾
A
企业“自愿投保”
投保率很低
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再到2014年的福喜事件,食品行业安全警钟不断。
据悉,《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已完成社会意见征集,其中首次提及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所谓“食强险”,是被保险人在经营场所内生产、销售食品,或者现场提供与其营业性质相符的食品时,因疏忽或过失等原因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在赔偿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食强险由企业负责交付,消费者发现问题后可联系企业,通过保险约定进行理赔。
据了解,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责任险都是企业 “自愿投保”,虽然保费不高,但是投保率很低。
落地
B
河南未列入
第一批“食强险”试点
据媒体报道,湖南是最早开始“食强险”试点工作的省份之一。
今年7月,湖南省食安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保监局联合发文,湖南从今年8月份起开始试点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试点工作。
本月,长沙市已经正式启动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试点。消费者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每人最高可获25万元赔偿。
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苏正探索试点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未来准备将其变成强制性保险——“食强险”,遇到食品安全事故,保险公司将会第一时间介入赔偿。
2012年5月18日,扬州市率先在全省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首批20家经营户与保险公司签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单》。
昨日,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未被列入第一批“食强险”试点,目前处于观望时期。
对话
没有惩罚措施 不能促进食品安全
2011年,当时还在复旦大学读硕士的吴恒用一个月时间,和34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当年6月17日,发布资料库及调查报告的官方网站“掷出窗外”正式上线并提供查询。
对于“食强险”,深度关注食品安全的吴恒怎么看?昨日,河南商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记者:前几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问题的根源在哪?
吴恒:原因很多,最直接的是不法商贩的犯罪成本太低。他们靠制造黑心食品牟取暴利,但受到的惩罚不够重。
此外,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也是重要原因。一是问题食品的受害者很难定义,毕竟问题食品的危害是长期作用的结果,除了急性食物中毒,消费者很难确定是吃了什么食品出现问题的;二是消费者的检测、维权成本高。
记者:这几年,政府多方努力,建立了一套监管体系,您觉得成效如何?
吴恒:食品监管工作的透明度越来越高,食品出问题后,我们知道找哪个部门负责。具体成效,还需更多时间检验。
记者:在您看来,目前食品安全隐患存在于哪些环节?该如何破解?
吴恒: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值得关注的是,出现问题的很多都是小企业、小作坊。尽管有关部门监管特别严,但可能因监管精力有限,无法覆盖所有企业。目前也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发挥消费者监督的积极性也算是一个办法吧。
记者:您觉得“食强险”有哪些进步之处?
吴恒:对受害者来说,一旦确定受到危害,个人拿到赔偿款更容易了。
记者:您对“食强险”的推行存在什么疑虑?
吴恒:首先,即便有了“食强险”,公众在维权时,也同样存在举证难的问题。消费者如果要维权,得先证明自己因吃这个食品而受到伤害,但这一点不容易证明。其次,检测费用很高,有些检测机构可能对个人不公开。
记者:有人认为“食强险”有可能导致政府懒政,您咋看?政府该扮演什么角色?
吴恒:“食强险”能让消费者得到好处,但值得注意的是,单纯靠企业交保险,没有惩罚性措施,是不能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政府还得扮演好监管角色,起到监督预警的作用。
记者:您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还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吴恒:一是建议引入惩罚性赔偿,增大对问题企业的处罚力度,处以巨额罚款。二是要强化行政问责制,出了问题必须严格追究领导责任。针对个人,我认为应该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开放。如果市民买到自认为不安全的食品,可根据检测报告去索赔。
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