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地检署日前以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诈欺罪嫌起诉大统长基董事长高振利等三人,建请法院没收不法所得,并请从重量刑;随后卫生福利部门决定对大统长基重罚18.5亿元(新台币,下同),对另一家黑心厂商富味乡也罚4.5亿元。这连串“速查、严惩、重罚”动作,充分展现台当局重视食品安全的决心。但未来能否遏止黑心食品,关键仍在严格检验、彻底执行。
2011年四月爆发塑化剂事件以来,岛内重大黑心食品事件屡见不鲜。今年五月发生的毒淀粉事件、粉圆、豆花、肉圆、粄条等淀粉类产品,掺入工业用“顺丁烯二酸”;九月发生的混充米事件,山水米、三好米、中兴米等知名品牌,以低价进口米混充;十月发生的黑心油事件,食用油大厂大统长基、富味乡,以低价油掺假,另外也有几家大厂制品成分与标示不符。
更值得担心的是,这些市占率甚高的大厂,很多都拥有“优良作业规范(GMP)”认证,如今爆发假油风暴,不但使消费者人心惶惶,餐饮业生意大受影响,连带也使GMP的权威性破功,政府公信力遭到重创。
彰化地检署侦办大统黑心油品案,从本月16日发动搜索到上周五侦结起诉,为时仅十天,创下岛内违反食品卫生事件的最快侦结纪录;日前卫生福利部门决定重罚大统长基18.5亿元、富味乡4.5亿元,也是《食品卫生管理法》修法以来首件依据“不法所得”规定开罚事件,创下有史以来最重罚锾纪录,这种速办、严惩、重罚的作为自然值得肯定。
另外,卫生福利部门已针对全台163家标榜纯净油品的工厂进行检验;经济部门则针对GMP认证制度进行检讨;台“行政院”也将成立“食品安全稽查取缔联合小组”,未来政府并将扩大食安保护网,建立三级品管,除厂商自行检验,政府卫生单位抽样检验外,将结合业界与民间力量,要求产品必须检验才能上市。这些做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必然有其正面效益,但能否有效遏制黑心厂商,还得看检验是否严格,执行是否彻底。
岛内合法登记的食品工厂约六、七千家,餐厅少说14万家,加上夜市摊贩则难计其数,况且每年又有44万批食品报关查验,全台负责食品安全业务的公务人却只有576人,人力严重不足,专业能力也未必足够。以大统长基为例,一年前就已接获检举,食品卫生部门进行多次检验,但仅就饱和脂肪酸比进行检验,使消费大众平白多吃了一年的假油。未来借重食品科系学生协助稽查人员执行公安业务有其必要,责成大学院校抽验市面食品也是可行之道。
问题是以往类似检验,每在短期内严格执行,风头过后就又虚应故事,黑心厂商或是拒绝配合检验,或是找民意代表关说,让稽查单位不敢依法办理;何况罚款又与不法所得不成比例,当然无法达到吓阻效果。
诚如马英九宣示,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必须“严查重罚,立即下架,增加人力,妥编预算,鼓励检举,动员志工、长期监测”。在此“食在安全”原则下,秉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监控,严厉处罚,才能真正奏效。
来源:中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