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毒淀粉风暴愈刮愈大,已有多种食品被验出含有顺丁烯二酸,包括出口至新加坡的11项淀粉制品。台“卫生署”昨宣告,3天内全台大扫荡毒淀粉,本周六起比照塑化剂事件,贩卖者须张贴淀粉原料安全证明。专家痛批,从塑化剂到毒淀粉,当局老在补破网,难保不会有下一个食品安全未爆弹。
台湾两年前爆发食品含塑化剂,曾启动全台稽查,厂商须出具安全证明才能贩卖,如今再启动相同措施。辅仁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丘志威批评,从塑化剂到毒淀粉,证明不可能要业者自律,当局应比照美国积极管理,编预算聘化工专家进驻化工厂,食品技师、食安人员进驻食品厂,盯紧进出货和制程,才能确保食安。
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也说,食安风暴接二连三,当局始终轻忽黑心食品对健康的慢性危害,若仍抱持官僚心态,绝非民众之福。台“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长”康照洲坦言,食品添加塑化剂、毒淀粉都是“预期外”,即起将联合台“环保署”、“劳委会”、“经济部”等,加强化工原料源头管控。
塑化剂事件简介:
台湾在2011年5月底爆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起因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检出含有塑化剂,进而被发现部分上游原料供应商在常见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使用廉价的工业用塑化剂撙节成本。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饮料商品之外,影响范围亦扩及糕点、面包和药品等。台当局在事件爆发后,明订同年6月起若相关食品未完成自我检验,一律禁止贩售。
由于塑化剂事件对台湾社会影响甚大,该事件常与2008年大陆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并论;然而有的专家指出涉及的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是三十年来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中国台湾网 王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