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电视新闻里那一个个无辜的受害者,想想身边那些依然在昧着良心赚黑心钱的“黑心菜”制售商贩,孙焕平十分痛心。他实在坐不住了。三鹿奶粉事件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他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告诉老百姓,哪些黑心食品不能吃。
“不是吃不死人吗?几千个孩子吃出肾结石,好多孩子吃死了。中国做食品的人还有没有良心?还有没有道德?这个行业还讲不讲责任?”
孙焕平想:是时候了。他决定开始“食品安全宣传中华行”。
其实,孙焕平很早就想这么做了,但是怕别人说他“妖言惑众”。而且,那时候他还缺乏一点勇气。真正让孙焕平鼓起勇气采用巡回宣传的形式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是《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孙焕平说,《食品安全法》第一章第八条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条内容一下子就让孙焕平找到了法律依据。
可以说,《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是孙焕平开展“食品安全宣传中华行”活动的一针强心剂。
2009年3月初,孙焕平买了一辆长安牌厢式货车,并将车喷成绿色。他知道,自己制作的24块展板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一辆小货车、两副碗筷、两床被、一个帐篷,这是他“食品安全宣传中华行”的全部家当。
2009年4月7日,孙焕平从楚州县城出发,开始了宣传《食品安全法》的“长征”。每走到一处,孙焕平就摆开展台,向人们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用亲身经历揭露食品加工的种种黑幕。
孙焕平的日记本上清晰地勾勒出他的“长征”线路图:2009年4月从楚州正式启程,当月月底到达上海,此后沿着浙江南下到了福建、广东,又从广西南宁进入大西南,再从四川九寨沟进入西北、华北、华中,并于当年7月从安徽小岗村回家稍作休息后,从10月起又启程前往东北并到达北京。
2009年11月7日,孙焕平走完了“食品安全宣传中华行”的全程,整个行程花费11万元。
7个月中,除了新疆、西藏、海南和港澳台,孙焕平的足迹遍布了全国28个省份、70余座城市,行程25 000公里。
孙焕平完成了一次食品安全宣传“新长征”。
20世纪30年代,曾有一次影响整个现代中国命运、让全体中国人至今不能忘怀的长征,它拯救了中国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70多年后的今天,孙焕平创造了一个人的别样“长征”——食品安全宣传中华行,用他的执著,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用他的坚韧,唤起食品行业的良心、道德和责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主席对历史上那次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辟总结。今天孙焕平的“食品长征”,又何尝不是一次普及《食品安全法》知识的“宣言、宣传、播种”之旅呢。
“2009年11月7日,我回家到高速路楚州出口,身上只剩下了5元钱,连过路费都付不起。幸好有一帮朋友来接我,帮我交了钱。”
回想起当初的壮举,孙焕平觉得毫不后悔。
孙焕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曾经误入制售“黑心菜”的迷途而不堪忍受道德与良心的自我拷问。终于,在芸芸众生中,他站了出来,与制售“黑心菜”势不两立,开着车,带上展板,拿上锅碗瓢盆,载着被子与帐篷,自费行程25 000公里,一门心思要向世人揭开“黑心菜”制售的惊天黑幕。
“唤起良心、唤起道德、唤起责任”。今天的孙焕平,希望走出一个食品安全新中国,还人们一个健康的餐桌。
从吃豆腐干开始
关于豆腐的起源,明代李时珍在所著《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据说,当年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在安徽寿县八公山以黄豆、盐卤等物炼丹,无意中竟炼出了“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时至今日,豆腐已有2 100多年的历史。
今天的豆腐,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具有风味独特、制作简单、食用方便等特点,而且还有高蛋白、低脂肪、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生熟皆可,是老幼皆宜的养生、益寿美食佳品。所以,豆腐自然也成了商家们热捧的饮食项目。
孙焕平从事过很多食品行业,豆腐也是其中的项目之一。
1995年,那时的孙焕平还在做豆腐生意。但是,他做的豆腐总是没有别人家的白嫩,豆腐生意当然也没有别人的好。他琢磨了好长时间也没发现其中的奥秘,而同行又不会教给他诀窍。这让孙焕平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不得不思考新的创业项目。
听别人说,南京那边的食品行业很不错。1995年底,孙焕平决定去南京考察市场。
在南京的一家餐馆里,一道名叫“青椒炒脆豆腐干”的菜引起了他的兴趣。在这道菜里,他吃到了脆脆的、很有嚼头的豆腐干。这是他从来没有吃过的。而且,在他们老家那里也没有这种豆腐干卖。
空白就是市场。孙焕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他连忙向餐馆老板打听这种豆腐干是如何做的。老板先是很热情,后来,看了看孙焕平,想了想,然后用一句“商机不可泄露”将孙焕平打发走了。
老板的“严格保密”让孙焕平不得不四处托朋友打听豆腐干的制作方法。
最后,他通过一个朋友了解到,山东有一个村是专门生产那种脆豆腐干的。而那个村距孙焕平的家足足有600多公里远。但是,为了学到新技术,孙焕平仍然决定远赴山东求学。
经过多方托人找关系,孙焕平终于联系上了做脆豆腐干的那个村子。
怀着对“新技艺”的强烈渴望,孙焕平揣上3 000元钱,直奔山东,拜师学艺。辗转数天,他来到了远近闻名的“豆腐村”。
在十余天的学艺时间里,孙焕平以学徒的身份,虚心向师傅学习了做脆豆腐干的工艺。
孙焕平有着多年做豆腐的经验,脑子也灵活,学起来很快。很快,他就掌握了脆豆腐干的制作工艺。
有一天,师傅对孙焕平说,他要教孙焕平最后一道工序——产品保鲜。孙焕平知道,产品保鲜是食品行业中至关重要的技术,直接影响到食品的销量。所以,孙焕平听得格外仔细。
师傅一边操作一边对他说:“这是双氧水,加入豆腐干中可以让它更白、更亮,也能卖好价钱。”
“双氧水?”孙焕平听说过双氧水。他知道那是毛巾厂用来漂白、医院用来杀菌的,可是,怎么会用这种东西来制豆腐干呢?
孙焕平很纳闷。
“这东西会不会有毒?”孙焕平很不安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