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国家食药监部门在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发布会上表示,将严管校园周边“五毛食品”,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然而,在许多学校周边商铺,琳琅满目的“五毛食品”仍然大行其道。进一步调查“五毛食品”的整个生产销售链条发现,部分“五毛食品”的生产商甚至没有生产许可证,供货的一些批发商也拿不出“五毛食品”的质检报告。(9月14日《北京青年报》)
包装简陋易破损导致食品被污染、滥用或过量使用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香精等食品添加剂,是“五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长期食用会危害人体肝脏及神经系统,对身体尚未发育成熟、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中小学生的健康损害更为明显。去年9月,四川省达州市就发生了8名孩子因吃了在学校周边摊贩买的“五毛食品”而造成1死7住院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
虽然这些“五毛食品”主要藏身于货架最底层或较为隐蔽的地方,但毕竟是在公开售卖,来买的学生不少,学校周边的食品商铺也不是藏在人迹罕至的偏远山区,离一些监管部门的直线距离甚至只有几公里,可为什么总是查禁不了,以至于中小学校大多被这些有毒有害的“五毛食品”包围呢?通过进货渠道找生产厂家也不困难,可有些企业因非法生产辣条被食药监部门曝光后,居然能改头换面重出江湖,继续非法生产。是黑心商家太狡猾还是监管部门太懒太无能?首都的食品安全问题尚且如此严重,何况其他地方?与其说是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差才导致校园周边的“五毛食品”泛滥,不如说是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才让“五毛食品”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即使有关部门进行了查处,从查处结果来看,这些学校周边商铺也顶多是遭到没收“五毛食品”,并给予警告或罚款的处罚。因违法成本过低,加上并未被吊销《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强制停业,很多经营者仍不思悔改,甚至变本加厉地售卖问题食品以挽回损失、牟取暴利。虽然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已经提高了罚款数额,“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但别说有关部门能否认真执行这一规定,就是认真执行,几千元罚款能否阻止“五毛食品”之类的问题食品进入市场也是未知数。
目前《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年内累计三次因违反本法规定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外处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但该规定还是有些宽松。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才能有效防范违法行为。
对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黑作坊也要加大打击力度,绝不能允许一些地方把问题食品生产当成支柱产业来扶持和保护。问题食品流出较多的地方,除了要追究当地监管部门的责任,还要对地方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止地方保护主义,让问题食品生产企业无处容身。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