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黑心秤”缘何屡禁不绝?
——兰州肉菜市场诚信度调查
中国甘肃网5月7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记者 苏海琴)近日,兰州市城关区工商局五泉工商所不断接到市民举报,兰州部分蔬菜批发市场经常出现“缺斤少两”、缩水掺假等问题。 4月22日下午,工商部门对绿色市场、五泉市场检查时再次查获了部分“鬼秤”。对此,本报记者也对市民关注的兰州市几大副食品市场进行了暗访调查。
“鬼秤”主要集中在马路市场
4月22日早,记者在五泉下广场西侧马路市场早市看到,马路两边布满了零散的菜农,整个马路一片叫卖声。前来买东西的人也络绎不绝,买主以中老年人居多。
市民王女士说,她每天锻炼完都会逛早市,因为早市上的菜便宜、新鲜,这一习惯她坚持十几年了。记者采访发现,兰州市大部分市民尤其是老年人都热衷于早市购物。采访中,市民张女士向记者反映,当天她在五泉天桥下靠近铁道边的早市上买了一斤香菇,回家一称少了二两,这种情况在该市场多次发生,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整治。
记者发现,早市和马路市场上,蔬菜水果的价格的确比一般菜市场要便宜,在其他市场要卖八九元一斤的草莓,这里只卖六七元一斤。当记者询问一个草莓摊贩秤准不准时,他竟说,要是够分量的话可不是这个价格。
4月23日,家住绿色市场附近的杜先生在该市场购买了五斤带鱼,回家一称少了一斤,然后在几个地方复称都只有四斤三两,为此杜先生和商贩大吵了半天。据一位知情人透露,该市场缺斤少两的事时常发生,商贩和顾客发生口角很常见。
记者从城关区工商局了解到,近段时间以来,城关区工商局五泉工商所不断接到群众举报,称五泉下广场西侧马路市场和兰州绿色市场“鬼秤”泛滥,商户经常有“缺斤少两”的现象。
针对市民投诉,五泉工商所执法人员当天对五泉下广场西侧马路市场和绿色市场所有商户的计量电子秤依法进行了现场核查。经查发现,五泉下广场西侧马路市场4家商户、绿色市场内3家商户的计量电子秤存在“缺斤少两”现象。
水产市场“缺斤少两”现象严重
连日来,记者随同工商执法人员对市场上“缺斤少两”的现象进行了采访。
4月23日下午,记者在绿色市场看到,从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水产批发市场,近日因顾客稀少略显冷清。
记者随意挑了家海鲜商铺暗访。与店老板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记者以每斤45元的价格,购买了4只肉蟹。电子秤过秤结果显示是5斤2两、234元。随后又以每斤22元的价格购买了5条新鲜带鱼,店老板称量后是3斤4两、75元。记者以给朋友带为由,一再要求称量准确,该老板也是一再保证绝对秤足。
付钱后,记者将购买到的肉蟹和带鱼拿到市场保安室旁边的“公平秤”上复称时,发现肉蟹少了1斤2两,带鱼也足足少了一斤。
记者返回摊位讨要说法,店老板声称“不可能”。随后,将肉蟹和带鱼分别放到自家的电子秤上再次称重后,店老板说:“肉蟹(重量)合适,带鱼缺少1两。”
记者与店老板再次到市场的公平秤上复秤时,公平秤依然显示:肉蟹少了1斤2两,带鱼带冰块和塑料袋少了1斤。
此时,店老板略显尴尬地说:“你看这个秤的指针本身就有些偏移,称出的重量肯定是有误差的。”后又说:“(带鱼)缺的不多”。
返回商铺,这位老板再次复称后说:“带鱼少了2两”。对此,记者还没来得及开口,女摊主便掏出10元现金以示“补偿”,对于肉蟹缺少了1斤2两一事只字不提。更让人郁闷的是,回家后记者才知道自己买的根本不是新鲜带鱼,而是冰冻带鱼,市场上每斤17元左右。
利益驱动“鬼秤”屡现
有关“黑心秤”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一直以来工商、质监等部门也从未放松过打击,但“抠秤”现象缘何屡禁不止?
兰州绿色市场管理办公室一陈姓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海鲜摊位存在“缺斤少两”现象,市场管理办每年都要联合质监、工商部门对市场的计量器具进行一次检查。同时,对市场的“问题秤”进行处理。
“今天没收,明天又弄来一台改装秤继续经营。”兰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部分商贩面对严查“问题秤”最为直接的应对方式,“由于违法成本低,即便被查处,商贩也觉得无所谓。如果对所买物品的重量有怀疑,市民可用公平秤复称,也可以向工商部门和质监部门投诉。”
利益驱动,商贩铤而走险。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有发认为,部分蔬菜市场“缺斤少两”行为屡打不死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利益驱动是最直接的原因。其次,市场管理力度和处罚力度不够有力,没有起到震慑作用。
另外,“鬼秤”横行也折射出诚信问题。各类市场都应该建立诚信制度,对使用“黑心秤”或者产品质量有问题的商家设置“黑名单”,定期在市场公示栏里公布或者联合媒体进行曝光,以此制约商家的不诚信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