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春夏之交 这些病需要注意

春夏之交 这些病需要注意

发布:2019-05-31 06:21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多彩贵州网|www.gog.cn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宋玟瑾)近日,贵州疾控发布5月防病提示。5月正值春夏之交,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上升明显,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日趋活跃,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将逐步进入流行高峰,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仍处于高发期,需要持续关注。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的增加,各种野生菌类在湿热的环境下进入生长旺盛期,野生毒蘑菇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贵州省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在春夏季,广大群众要特别注意风疹、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日常生活中应建立良好个人卫生及科学饮食习惯,尤其要避免野生蘑菇中毒,不采摘、买卖、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人与人直接接触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可伴有瘙痒、关节痛,极少数感染者可能引发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极易引起暴发传染。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流行期也有成人和老人发病,可在幼儿园、学校、军队等聚集群体中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近年来春夏发病较多。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容易引起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目前没有特异性方法治疗风疹,但是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疾病发生。

  防控建议: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2.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妇女应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如果孕妇接触了风疹病人,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3.学校要做好晨检午检,一旦发现疑似风疹病例,应及时就诊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接种含风疹成分的疫苗是最可靠的预防手段,如麻疹-风疹二联疫苗或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育龄期妇女可在怀孕前接种含风疹成分的疫苗,但接种后3个月内不宜怀孕。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1-4天。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便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等,可伴畏寒、发热、头痛、乏力、无食欲等症状。急、慢性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菌痢病人的排泄物污染水、食物及手或其他物品(生活接触)以及苍蝇等媒介机械传播,经口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以小儿为多,夏、秋季高发。

  防控建议: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采取正确的洗手方法并用流动的水冲洗至少30秒以上。

  2.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婴幼儿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一定要煮沸消毒后再喂小孩,不吃剩奶。奶瓶和奶头用后洗干净,每天煮沸消毒,不吃生菜,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削皮。

  3.不喝生水,不食用变质食品。食物要新鲜,食物及厨具均要生熟分开,防止“病从口入”,不生吃贝壳类海水产品,烹饪食品要煮熟煮透。

  4.消灭苍蝇,保护好直接食用的食品,防止苍蝇污染食品而传播疾病。

  5.出现疑似症状要早就诊,早治疗。患有菌痢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品加工相关工作。

  野生毒蘑菇中毒

  濒临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多发时期。为了您的生命安全,不但要自觉做到不采、不卖、不买、不食野生蘑菇,谨防中毒,还应正确了解野生毒蘑菇的认识误区。

  误区1

  “鲜艳的野生蘑菇有毒,普通颜色的野生蘑菇没毒。”不能根据颜色与形状简单区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比如白色的致命鹅膏和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玫瑰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误区2

  “有乳汁分泌的,断面变色的野生蘑菇有毒,没有就无毒。”以此判断毫无科学依据,比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或划伤后会流出乳汁,但却是可食用的。一些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误区3

  “生蛆或生虫的野生蘑菇无毒。”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误区4

  “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野生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野生蘑菇无毒。”一些毒蘑菇的确喜生长在粪便上,如盔孢伞和花褶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林中。

  误区5

  “野生蘑菇和银器、生姜、或大蒜一起煮,银器、大蒜等变色就是有毒,不变色就无毒。”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化学反应,不会产生颜色变化。

  误区6

  “野生毒蘑菇煮熟煮透就没毒了。”蘑菇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

  误区7

  “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水变浑是因为野生蘑菇含有浆液,可能有毒,也可能无毒,因此,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误区8

  “以前年年在这棵树上采野生蘑菇都没有毒,现在也是没有毒的。”同一棵树采同一种蘑菇,可能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该野生蘑菇也会出现毒素。

  防控建议:

  进食野生菌后,在数分钟到三天(72小时)内,如果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泻,或有其他不适,要高度怀疑野生菌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菌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

  2.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腹泻较轻微的可少量服用泻剂,加快毒素排除。催吐后,应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休克。

  3.若发生中毒,应保留野生菌样品,供救治参考和样品检测。

  4.若就诊医院不具备救治野生菌的医疗条件,医院应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尽快将病人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