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查几家这样的黑心餐馆,常识才会慢慢回归
食品不安全很可怕,但某种意义上,比这种不安全更可怕的是人们对这种“不安全”的无奈、妥协和逆来顺受
近日,深圳一家知名连锁火锅店因违规使用回收油,被警方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立案调查。
一些火锅店里的黑幕,说起来令人不寒而栗。食客用餐后,常会不经意地将餐巾纸、牙签扔进火锅内,有的烟民还将火锅当成烟灰缸,但这样的汤锅经过一番处理,就会被再次端上餐桌。有火锅店厨师在特殊拍摄镜头前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火锅油回收的三步骤:第一步,过滤:服务员每次收拾桌面后,会将用剩的整锅油倒进一个上罩竹筛的不锈钢桶,一般筷子、纸巾及剩菜等都在“第一关”被过滤了;第二步,捞渣:用钢丝细筛一遍遍从油中“打捞”菜叶、肉碎、辣椒等“漏网之鱼”;第三步,炼油:小火将回收的底料慢慢熬至沸腾,撇去上面的浮泡与杂物,其间不断加入自来水,一来可使油浮在上层,二来防止温度过高起火。如此这般,一锅汤底又诞生了。为了避免消费者识别,商家会在回收油中加入高汤、香料、黄油等食材消除异味、减少浮沫……这次被立案调查的火锅店,正是用这种回收油“招待”食客。
做跟食品有关的生意,首先要保证食材、用料安全,这是常识,但在现实中,这样的常识却显得很无力。有些餐馆菜品价格低得惊人,用油用料明显有问题,但却依然生意红火;有些餐馆会在显著的地方贴出告示,告知食客自己所采用的是正规食用油,以此招揽顾客,也多少反衬出行业的整体状况。
食品不安全很可怕,但某种意义上,比这种不安全更可怕的是人们对这种“不安全”的无奈、妥协和逆来顺受,甚至在此基础上构筑起一种扭曲的“常识”:反正不是每天都在外面吃,碰到一两次回收油什么的也没什么大不了,问题这么普遍,人也总得吃饭,眼不见心不烦吧!这种扭曲的“常识”不是饮食男女不懂得健康的珍贵,而是多年来被残酷的现实逼迫至此。
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事例是,德国最大面包商穆勒所生产的面包内发现了蟑螂,政府勒令其停产整顿,其产品被悉数召回。丑闻曝光后,多家超市取消了合同,在多重困境下,这家德国最大的面包食品制造商宣布破产。在这起事件中,严厉的监管是一方面,但某种意义上,这是常识推动的结果,即食品必须安全,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哪怕有一点问题,政府和民间都不答应,而且没有什么缓和的余地。若从这样的常识出发,再来看对穆勒的处罚,便不会感到惊讶。
重建常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是用重典严惩违规者。道理很简单,但这些年来,许多食品安全事件要么不了了之,要么一罚了之,这样的状况只会进一步摧毁常识。在处理火锅店违规使用回收油一事上,深圳这次的做法有些不一样,执法部门出动,警方紧跟着立案调查,这样的“两法衔接”,显然更有力量。
当然,这家知名连锁火锅店因违规使用回收油被立案调查与媒体曝光有关,那么,那些没被曝光的、不那么知名的火锅店又如何?在火锅店之外,其他餐厅的情况又怎么样?这样的追问源于常识,而也只有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推动常识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