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向记者确认,津宝路这个生产加工点,确实是集集小镇的加工点。“就像一个厨房而已,只是因为招工不足等原因,需要集中生产,就把厨房从门店搬到这个地方。”陈先生称,他们在泉州地区只有这一个加工点,只是进行初加工,没有任何销售行为,只为门店提供原料和半成品。至于这个加工点设在这里多久了,陈先生称记不得了,“可能有三四年,也可能两三年”。
陈先生承认,这个加工点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他称,卫生监督部门曾开出一张执照,公司以为这样就可以加工生产,但后来由于部门职能调整,自己不在场,现场负责人也没有发现问题,因此没有及时去更新证照。他表示,是由于疏忽导致的过失。
而对于这个加工点的卫生条件等,陈先生起初称,卫生方面,相信是没有问题的。据陈先生称,此前自己去过这个加工点,去年还去过。在操作规范上,公司有要求食物不能放在地上,东西一定要保持新鲜,不能用过期食品等。“我们从来没有去克扣过成本。开店以来,我们没有发生卫生方面的问题,没有发生过食品中毒,没有用过黑心材料。”陈先生称,不会像其他黑心、无良小工厂一样,卖过期的、不新鲜的产品,材料都来自正规供货商。
不过,当记者描述在现场看到的卫生状况时,陈先生在沉默后,表示很惭愧。他表示,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是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不用心或者偷懒所致。对于此事,陈先生称,将马上彻底地清查、整改卫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撤职、查办。
【记者走访】
走访四家店 三家停售有关食品
昨天中午,海都记者走访泉州市区的4家集集小镇门店,部分门店已停售相关产品。
中午12点多,集集小镇钟楼店收银台前排起长队,不少餐桌上摆放着小笼包、卤肉饭等。但当记者要点鸡翅,被告知已停售。
随后,记者来到集集小镇涂门店,点餐员告知鸡翅、馄饨、饺子、卤肉饭都正常销售。当值店长介绍,店面有固定的供货源,一天进一次,肉类从东湖菜市场进货,水饺的肉馅自己拌,鸡翅来自坪山路供应点。至于位于后渚宝山社区的供应点,店长表示,“很少从那个点进货,没货才会从那边进,一个月偶尔进一次,只在那边进过调料品”。
下午2点多,集集小镇田安店店长表示,卤肉饭、鸡翅、饺子类、馄饨等菜品已停售。而集集小镇泉秀店面卤肉饭、鸡翅、水饺等菜品也已没在销售。
【商家信息】
集集小镇官网:泉州厦门共10家
昨天,海都记者通过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到,集集小镇总部在上海,公司注册为上海集集小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成立。
集集小镇何时进驻泉州,目前在泉州的门店信息等,由于未能联系到总部,无法得知。
不过,记者通过集集小镇官网查询到,集集小镇在福建地区共有18家店,其中泉州9家、厦门1家,分别为泉州六店(洛江)、泉州五店(田安)、泉州四店(钟楼)、晋江二店、厦门店、泉州三店(泉秀店)、晋江店、惠安店、泉州二店(涂门)、石狮店。
记者仔细比对,这些门店与记者在加工点发现的配送单上的门店一致。
【反响】
海都报独家微信 5小时阅读破30万
昨日下午4点10分,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官方微信号“海峡都市报()大泉州”发出独家这一重磅新闻,迅速引起市民强烈关注。
截至昨晚7点10分,仅仅3个小时,该条新闻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截至昨晚9点半阅读量突破30万,1200多人为执法人员的严厉执法点赞,同城纸媒、电视台的官微也纷纷采用海都报官微的独家内容。
随后,“海峡都市报()大泉州”微信又对事件动态做持续更新,报道泉州市区3家集集小镇门店停售相关产品及执法人员现场执法的视频,持续为读者提供最新动态。
在互动中,不少网友直言经常去集集小镇门店消费,以后恐怕也不敢去了。
网友@神秘蒙面小超人说:“一时间,那些年吃过的集集小镇都吐出来了。”
网友@ASmelody:之前吃了好几次,我快哭了。
网友@cyx998说,食品卫生安全关乎市民的健康,希望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查。
网友@古韵临江评论道,“没想到连集集小镇这样看起来规范干净的都这样”。
网友“珠小蜜”:好伤心,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挺喜欢卤肉饭的。
网友“TO陈国辉”:看来天天在家吃靠谱点。(海都记者 夏鹏程 黄谨 见习记者 陈莹钰 文/图)
评论
给我们吃这种东西,良心呢?
煎饺、馄饨、卤肉饭……昨晚叫餐高峰期,拿电话叫餐的人,如果碰巧看到“海峡都市报()大泉州”微信推送的集集小镇食品的新闻,估计什么都吃不下了。
这些年,多少人吃过这家知名的餐饮企业食品?在泉州市民心中,集集小镇代表着规范、透明,一如他们统一的制服,和透明的玻璃橱窗。然而,一张张照片,触目惊心,平常那些津津有味的美食,瞬间都变成恶心。
有多信任,就有多失望。备受信任的连锁企业,填进人们口舌的东西竟是如此。更何况,人们是排着队,抢着买,抢着吃。请问,集集小镇,你良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