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顶新的“黑心油”一案仍在台湾彰化法院审理中,根据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要想最后终审定案不是几个月的事。但我们不禁要想,是什么导致了这一轰动两岸的食品安全轩然大波?台湾有媒体认为:台湾彰化检方近年因屡破食品安全大案而被誉为“食安英雄”,但在众所瞩目的顶新油案中,却因笔录错误、蓄意隐匿、抗告书胡诌、投机,未经申请即至越南查案等大小错误,显示当时似乎因社会压力而在未仔细侦查、证据不足下仓惶起诉,甚至列为起诉关键证据的自白笔录,检方都记载不实。如此失误,是否影响判决结果,将是本案后续发展关键。笔者同意以上媒体分析,但也认为,任何社会的法律制度都是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的。有些人对台湾的“法律制度”佩服的五体投地,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细看一下台湾近十几年的一些案例就可以发现,台湾法院判决的乌龙案、人情案并不算少;而且法官判案被社会舆论所影响,更是台湾多年的痼疾。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台湾不少案子是媒体在判案。
还有一件让人不解的事是,为什么去年下半年时,顶新“黑心油”案轰动一时,所有媒体都在头版显要位置口诛笔伐;而现在顶新“黑心油”案在公开审理过程中,案情逐渐清晰了,台湾媒体却对审理过程的客观跟踪报道不那么热情了,有些当初最积极的媒体甚至选择了噤声?固然,这与部分媒体为避免影响“司法公正”可能有关,但与涉明星案和重大凶杀案相比,热情还是明显偏低。其实,台湾媒体也是有选择性的。当可以博眼球、引发轰动效应时,那些打着为民请命、为民众挖事实真相的媒体与名嘴们一拥而上,而当没有了轰动效应时,就一轰而散。此次顶新“黑心油”案中,一些绿营媒体和名嘴,甚至趁火打劫,借机攻击马英九当局,直接给国民党抹黑还嫌不够,干脆又趁热打铁编出一个“顶新政治献金”案,说顶新集团给马英九了几个亿,对马英九必欲除之而后快。此外,依笔者愚见,现在台湾社会有种浮躁情绪,对负面的消息宁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偏激的情绪,“多数暴力”,让处于弱势的一方难有发声渠道。犹记得,去年底岛内发起了“灭顶”行动,尚未待法院的判决就要先置顶新公司于死地。这种社会氛围,是值得反思的。(中国台湾网 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