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植所副研究员、海南省蜂业学会会长高景林说,海南现在很多农田,几乎找不到昆虫了,自然防控体系几乎被破坏,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大规模连片种植模式,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昆虫不能全年获取食物。
此外,连作也会导致病害发生。“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农作物需要哪些养分,农民施肥也主要是施用氮磷钾,长期种植同一品种,会导致作物长期从土壤汲取某种养分,而农民又没有补充,这样致使土壤环境变化,这种变异的环境恰好适合枯萎病等病菌生存。”孟磊说。
刘奎说:“很多病菌都是寄生性的,连作会使土壤中积累大量的病原菌。”
记者了解到,例如槟榔黄化病、柑橘黄龙病等,一经发现,需要及时砍掉,但是由于农民贪图眼前小利而清除不及时,导致感染面积扩大。
“我们去广东省德庆县考察柑橘产业,就发现,他们黄龙病防治得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有防控意识,一发现感病,就会砍掉、清理、消毒。”廖孝文说。
3.那些病,如何防?
立枯病等作物病虽然目前无法根治,
但都是可防可控的
提升检测能力
对入岛种苗进行检测
建立有害生物应急防控体系
“不可根治,但是可防可控。”记者采访专家时,这是听到最多的建言。
“病害防控首先要从种苗做起。”廖孝文说,“琼中绿橙黄龙病害,就是因为外来种苗携带病菌,进入琼中的。”
记者了解到,不仅黄龙病,槟榔黄化病、椰心叶甲、香蕉枯萎病等均是从外地传入海南的。目前,我省在入岛港口并未建立农作物检疫体系,不少病菌随种苗和南繁育种带入海南岛。
刘奎介绍,目前中国农科院柑桔所已研发出柑橘脱毒种苗,技术较成熟。希望政府能吸取教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让科研单位尽快研发其他农作物的脱毒种苗。
“琼中绿橙黄龙病,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政府、科研单位和农民,要加强防控意识,做好互动,建立有害生物应急防控体系。”刘奎说,一旦发现新型病害,就及时上报,由科研单位进行诊断,如果是危害性病害,就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销毁染病作物,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扩散。
槟榔黄化病是一种由植原体引起的系统性病害。由于槟榔可自行留种,一些疫区农民做起了育苗生意,由于种苗带毒,槟榔黄化病也随之扩散。
“目前,槟榔黄化病尚无有效治疗药剂,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及时砍除病树。”罗大全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可以通过现金补偿、建立无毒种苗繁育基地以及槟榔黄化病防控措施培训等措施,鼓励农民及时砍掉染病槟榔树。
改变耕作模式
有机肥改善土壤
轮作、间作、套作
被枯萎病侵袭的蕉园,重新长出了香蕉。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镇香蕉种植基地,一片数十亩蕉园内,曾因香蕉枯萎病,而一度荒废。“这块地,2003年开始种香蕉,到了2010年发病率就达到70%-80%,不能再种了。”基地负责人黄维富说。
但是,经过3年的土壤改良,重新种上了香蕉。今年6月,香蕉已经长到了4米多高。“发病率控制在10%左右。”黄维富说。
“其实所谓土壤改良,并不那么高深,就是深翻土地,用羊粪、油菜饼等混成有机肥,每亩施2吨。再就是轮作其他作物,如菠萝等。”黄维富介绍。
实验证明,香蕉枯萎病因为不科学施肥,导致病情加重,也因为科学施肥,可以抑制疫情发生概率。
早在2008年,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就做过“生物肥料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的试验,将腐熟的有机肥与3种生防细菌(枯草芽胞杆菌、胶质芽胞杆菌和巨大芽胞杆菌)结合,组合成生物复混肥和生物有机肥,将它们施用在香蕉上,研究其对枯萎病病害防治效果。
盆栽香蕉试验结果显示,2种肥料能抑制香蕉枯萎病(防病效果分别为61.5%和53.8%)。生物肥料中3种生防细菌总数与土壤中枯萎菌和普通真菌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防病效果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肥中细菌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提出的“以抗性品种为核心,结合安全种苗生产、安全合理灌溉、生防菌肥合理施用,病株原位灭除,生态覆盖、合理轮作”等综合防控措施,分别在海南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等地的综合试验基地中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效果,枯萎病的发病率控制在5%-10%。
“轮作、间作、套作是有效防控病害的耕作模式。”刘奎说,“土壤传播的病害,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使病原物因缺乏寄主而死亡。轮作要注意品种搭配,不能同科同属,例如,辣椒和茄子就不能轮作,因为都属于茄科。”
建绿色防控体系
优化作物布局
改善水肥管理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同体质弱的人,三天两头会发生小病小痛,病菌往往容易感染那些抵抗力差的人。
“人周围有很多细菌,植物也一样。健壮的植株抗病性好,就会减少感染。”刘奎说,种植户可以通过水肥管理,如有机肥、化肥搭配使用,根据生长周期有针对性施肥(如一些微量元素等),增强农作物体质。
省农科院瓜菜研究所所长肖日新说,可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尝试建立生态调控为主、物理和生物防控为重点、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体系。
专家介绍,绿色防控是指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农药副作用,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肖日新说,政府可以引导种植基地,优化作物布局、改善水肥管理,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本报抱由8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