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亚健康 > > 作物亚健康,易生病!

作物亚健康,易生病!

发布:2017-10-01 06:14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松伦说,寻找新的土地种植,仍然是对付枯萎病的主要手段。香蕉属于典型的热带作物,海南南部地区是最佳种植区域,然而,由于香蕉

原标题:作物亚健康,易生病!

■ 本报记者 况昌勋 通讯员 田婉莹

1.那些病,治不了!

香蕉枯萎病、槟榔黄化病、柑橘黄龙病……

不可根治的作物病,困扰我省农业发展

黄色,开始于香蕉叶片边缘,像瘟疫一样向中肋扩展,叶片迅速凋萎,由黄变褐而干枯,即使不枯死,果实也发育不良,品质低劣。

这就是让蕉农谈而色变的香蕉枯萎病症状。2002年-2009年,广东因枯萎病影响,香蕉种植缩减,大量种植户转战琼岛,带动海南香蕉产业迅速发展。香蕉种植面积一度达到80万亩-90万亩。

然而,数年之后,海南香蕉产业也因为枯萎病而面临挑战。“以前,这里到处都是香蕉,而现在,都变成了冬季瓜菜。”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赤龙村村民邢孔雄指着大片哈密瓜、莲雾说,乐东黄流、尖峰、佛罗一带,是海南较早种植香蕉的区域,种植面积一度达到6万多亩,而前两年不到2万亩,去年因为台风,更是没剩多少了。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锡炎说,2009年前后,海南香蕉种植面积达90万亩,但现在实际种植面积或不足50万亩。造成这种情况,香蕉枯萎病是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介绍,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至今不可根治。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达数年之久,并且可以通过土壤、水、农机具等调运和搬移进行远距离传播。

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松伦说,寻找新的土地种植,仍然是对付枯萎病的主要手段。香蕉属于典型的热带作物,海南南部地区是最佳种植区域,然而,由于香蕉枯萎病的袭击,种植户被迫开辟新的种植区域,向北转移。于是,海南香蕉种植区,从乐东、三亚、东方等南部市县,逐渐到昌江、澄迈、临高等地。而2008年以后,海南部分种植户开始转战广西、云南、越南、缅甸等地。

因为病害而不断转移种植地的,还有琼中绿橙。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绿橙种植户戴伟,从2003年开始将自己的果园,从北排村委会迁到了排营坡。

“我们从1989年开始种绿橙,从最初的几亩,到几十亩,一直到2000年前后,种植了200亩,但是,爆发黄龙病,叶片黄化,果实减产,并且小而畸形。”戴伟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植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刘奎说,柑橘黄龙病也是世界柑橘生产的毁灭性病害,1970年在我国广东爆发,1980年代流行闽南,后传入海南,该病菌通过木虱传播,至今没有好的药剂可以根治。

同样是能使“叶片变黄”的病,入侵着我省第二大热带作物槟榔产业。罗大全介绍,成龄槟榔树发病(黄化病)后落花落果,减产70%-80%,病原菌在槟榔体内潜伏期长,一般感染5-6年才开始表现黄化症状,叶片黄化后五六年植株死亡。

槟榔黄化病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治方法。近年来黄化病的流行,威胁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据2008年调查,全省染病面积已达4万亩以上,平均发病率约40%,此后再没做过相关调查,估计现在的染病面积更大。

冬季瓜菜也出现令农户担忧的病害。儋州市王五镇枝根村村民吴小书向记者反映,他从2003年开始种植冬瓜,“但从2010年开始,瓜苗移栽下去就很容易染病,只能用农药来控制病情。到了2012年,农药开始失去作用,有些冬瓜地产量几乎减半,今年更是厉害,一种就死。”

治不好的病,远不止这些。近年来,各类蔬菜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灰霉病、青枯病等病害在我省越来越严重,不仅造成农作物结构调整,品牌农产品减少,也给我省农业质量安全带来挑战,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2.那些病,从哪来?

无论哪种农作物病害,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重治轻防,只顾眼前

耕作之弊

连种、不科学施肥,

造成作物“亚健康”、免疫力低

“如果10年前,我们就知道香蕉枯萎病,我们就不会那么种了。”陶松伦感叹。

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是海南香蕉龙头企业,拥有万亩蕉园,1996年承包位于乐东尖峰镇的乐东国营腰果场,种植香蕉。“但是,种植5年到7年,就开始发病(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高达70%-80%。到2008年,数千亩蕉园已经无法种植。”陶松伦坦言,感染枯萎病,很大程度上是耕作模式不科学。

海南香蕉产业协会会长赵军就坦言,受海南土地流转时间年限限制,不管是香蕉种植散户还是大基地,都存在短视效应,绿色栽培和长效栽培被忽视。

业内人士介绍,香蕉枯萎病起源于巴拿马,所以也称为“香蕉巴拿马病”。海南香蕉产业被感染,很可能是通过种苗从广东带入。“但是,枯萎病泛滥,并造成毁灭性打击,与连作、过度施用化肥有关。”

不仅是香蕉,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海南土壤本身的养分不足,农作物要获得高产,必须施加肥料,自1990年代,我省开始发展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产业开始,化肥施用量急剧增加。

数据也显示,海南2000年化肥施用量为26.3万吨,2007年就增加到了41.7万吨,至今维持在40吨以上。有业内人士透露,农民害怕肥力不够,总是过度施肥,2007年海南省化肥施用量为163.48kg/亩,高于全国60.25kg/亩的平均水平,甚至高于农业大省山东68.96kg/亩的施用量。

“大量施化肥、连作等,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就像人只吃饭(氮磷钾),不吃菜(微量元素),虽然也能生长,但是却因为其他营养物不够,出现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低,容易得病。”专家表示。

记者发现,由于过度施化肥、忽视有机肥,导致农作物病害出现恶性循环:过度施化肥——土壤营养不均衡——降低作物免疫力——发生病害—使用农药——破坏生物链、土壤生物结构——作物减产——加大化肥、农药施用量。

“植物会有自毒作用,也就是根系分泌物具有排他性,对自己的后代会有毒杀作用。”海南大学土壤学教授孟磊说,如果某块土地长期种植单一品种作物,土壤中会积累很多对后代有副作用的分泌物。

观念误区

重治轻防、连片种植,

导致病害容易爆发蔓延

“一得病,农户首先想的是如何用药来治。”不少业内人士坦言,重治轻防、只顾眼前,是导致病害愈演愈烈的一大原因。

“农民碰到治不好的病害,就去找政府,政府请专家学者来,就要求专家能够拿出治疗的办法,觉得只有治好了才厉害。”不少专家和学者坦言,农作物和人一样,治好了这个病,就会产生其他不治之症,并且,很多时候,“治疗的成本和代价,是农民和大自然都难以承受的。”

“控制黄化病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及时砍除槟榔树。”罗大全说,很多农户或政府希望能够通过药剂等办法来治疗,其实治疗一株黄化病槟榔树,比重新栽一株的成本高很多。

而使用农药也会进入恶性循环。孟磊介绍,农药在杀死某种病菌的同时,也会杀死土壤中的有益菌,让一些躲过农药的有害病菌成为强势菌落。

“还有一个误区是,过去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误认为规模化就是单一作物连片种植,一眼看去汪洋一片,并且年年连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坦言,其实,这大大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