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大限度降低妊娠风险
——省妇幼保健院成功抢救一例危重产妇的思考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宜秀萍
前不久,“新甘肃”报道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成功抢救一例危重产妇的新闻,不少读者在为医务人员点赞的同时,也心生疑惑:“是什么引起了产妇出血?”“为什么不能预判?”“怎样才能防患未然避免风险?”……针对这些疑问,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急诊科副主任左坤表示,这次“生死大抢救”虽然成功,但也提醒人们,要关注我省基层孕产妇管理状况。就目前来看,科学评估妊娠风险、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完善孕产妇急救网络、加强双向转诊等方面,仍是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短板,只有补齐了这些短板,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母婴安全。
据介绍,2月3日,39岁产妇马布亚在临夏一卫生院顺产分娩后不久,突发产后大出血,奔波3小时紧急转入省妇幼保健院,此后半个月内马布亚经历两次手术,几经波折,最终化险为夷。
“产妇转运之前,没有人跟我们联系,当时看到血止不住,就直接用救护车送到我们医院了。”左坤表示,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2018年,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共收治危重症患者3471例,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省内各地的高危孕产妇。
这些孕产妇大多自我保健意识较差,没有按规定及时进行产检。特别是一些高龄孕产妇因为有过顺产分娩的经历,对定期产检有所疏忽,导致一些风险没能提前预判防范。
左坤介绍,按照全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要求,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要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这一评估,是对怀孕至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可有效保障母婴安全。按照规定,每位孕产妇的保健手册都按照“绿、黄、橙、红、紫”5种颜色进行了分级,分别代表风险筛查和评估的不同等级,根据分级,孕产妇进入不同医院、接受不同服务。
但目前,我省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科学评估妊娠风险方面做得不到位。以马布亚为例,39岁,第三胎,胎儿又大,这些因素都提示马布亚有较高的妊娠风险因素,当地卫生院应当建议她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如果提前按照风险分级管理,就会大不一样。
左坤建议,35岁以上的备孕妇女,孕前应认真做好各项检查;高龄孕妇还要对身体各脏器功能进行评估,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的孕妇,更要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近年来,为了提升基层医院妇产科技术力量和救治能力,我省做了大量工作。2017年,省卫健委认定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作为省级中心,分片承担辖区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会诊和转诊工作,并对下级救治中心开展技术指导和双向协作,组建了全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同时,认定省妇幼保健院为全省妇产科、儿科、新生儿重症救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前不久,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与省妇幼保健院签订协议,共同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转运效率和救治成功率。
左坤表示,当前,我省危重孕产妇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已经建立起来,今后需要进一步强化完善网络建设管理,推动其规范高效运行,通过风险筛查、预警评估与分级分类管理,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